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工作计划 >> 正文
学校工会2008年工作计划
关于2009年学校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整改方案计…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
宿舍安全检查实施方案计…
乡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露天矿山安全专项检查整…
乡全面提升公众社会安全…
最新热门    
 
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时间:2009-9-21 12:14:27  来源:不详

2006年全区学校及幼儿园安全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重要抓手,加大领导管理力度、宣传教育力度、检查监督力度、防范处置力度,确保校园平安、师生安全,为打造“平安普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保障教育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加大领导管理力度,把维护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一)增强责任意识。

各校校长、园长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担负起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要健全组织,成立并及时调整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兼职安全管理员。要落实责任,通过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等,做到责任到人、人员到岗、措施到位。

要建立常规管理制度,把学校安全作为最基本的管理工作之一,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优先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增强规划意识。

要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从长远着眼,重视建立稳定的、长效的安全工作机制。今年,我局将会根据市教育局的“安全行动计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相应的计划。今后五年全区将重点实施“平安校园”创建、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助保障和食宿改造等四项工程,着力构建管理、教育、防范、应急、监管等五大安全系统,使全区学校安全工作各项指标始终处于全省市前列。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切实加强师生安全教育与宣传,对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增进学校安全工作的实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各校要组织学习,让师生了解和不同程度地掌握九种安全知识和能力:即消防逃生能力、交通事故防范能力、防溺水和救助能力、防食物(饮水)中毒能力、防暑(寒)救助能力、辨别危房和不安全教学设施的能力、自我减压能力、预防违法犯罪能力以及分清事故责任人的能力。2006年,我们要围绕这九种能力,重点加强四方面教育。

(一)加强法制教育。

要继续推广和完善“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讲师团巡回演讲”等已被实践所证明的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做到遵纪守法,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加强安全教育。

各校要根据季节、地域、环境等不同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在公安、交警、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协同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溺水、防车祸、防火灾、防中毒、防拐骗、防盗窃、防传染病、防运动伤害”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校实际组织一些现场演练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技能。注意搜集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开展好直观、形象的警示教育,今年将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学习《平安100分》、观看学生安全教育系列VCD、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有声有色、入脑入心。

(三)加强健康卫生教育。

各校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结合“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日”、“5.5全国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重要卫生宣传日活动,今年各校要重点加强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板报、宣传窗、广播、多媒体、讲座、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巩固学生已养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四)加强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各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进一步推进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要加快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由“成长导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并逐个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把安全教育列入生命教育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走好人生之路。

三、加大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