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工作汇报 >> 正文
09年机关干部个人工作总…
四川天全:零距离服务标…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发挥…
检查你家的厨房
检查你的卧房
检查你家浴室和厕所
检查你的花园
推进科学发展 加强机关…
学习机关作风整顿个人总…
2009年粮油质量安全检查…
最新热门    
 
检查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时间:2009-8-9 2:52:27  来源:不详
工作,取得实效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要积极引进人才,大

力培养人才,不断充实后备人才,打造过硬的检察官队伍,按照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以提高队

伍整体素质和法律监督能力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

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四)坚持检察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与制度完善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对制约和妨碍检察

事业发展、影响检察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起有利于检察事业健康、可持

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注意把握普遍性规律和法律规定的严肃性,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司法规律和检察

工作规律,更新执法观念,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变革不合时宜和守旧僵化的做法,为改革开放提供强有

力的司法保障,不断推进检察工作向前发展。 

  (五)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统筹兼顾。检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服从党

的领导,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一方面打击严重经济犯罪不能影响社会稳定,查办职务犯罪不能影响经济建

设,开展诉讼监督不能影响司法权威。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强调人权保障职能,就削弱专政职能;不能因

为强调热情服务,就放弃监督管理;不能因为强调预防,就忽视打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察工作全面

、协调、持续发展。
  (六)坚持打击犯罪与促进社会和谐统筹兼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服

务、保障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既要

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还要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最大

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要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根据社会

治安形势和犯罪分子的不同情况,依法区别对待,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适度。  
要创新办案工作机制,改革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办案方式,建立快速处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机制,依

法建议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和简化审理程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要着力保障民生,高度重视涉检信访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七)坚持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统筹兼顾。办案数量、效率与办案质量是工作力度的集中体现。没有一

定的办案数量和办案效率,就没有震慑力,工作力度就无从体现;如果办案质量不高,工作力度就会打折

扣,甚至出现负面效果。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办案数量、效率与办案质量并重,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

会效果并重,以此提高执法办案水平。特别是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要坚决贯彻“加大力度,提高质量

”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两个延伸”的工作要求,逐步形成以办案流程管理和过程控制为载体,以办案

质量考核为评价手段,以办案责任制和责任追究为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干警的办案积极性,力

争多办案、办好案,促使办案数量、效率与办案质量都有新的提高。
  (八)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统筹兼顾。从严治警为干警坚定政治信念,勤政廉政,努力工作提供了

自律准则和法律保护,而从优待警为干警履行职责职能提供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物质保障。从严是保证,而

从优则是激励。从严治警保证的是干警到岗到位,能够被动地履行岗位职责和最低应有的执法水平,而从

优待警则是激励干警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应对当代检察工作的新形势、

新发展,解决新问题,从而达到更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因此,在政治强警、从严治警的同时,更要

加强从优待警。从根本上落实从优待警工作,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干警一定程度的优

先或优于一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和保障,对于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队伍

的活力和潜能,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达到“凝聚警心、稳定队伍、焕发激情”,促进检察工

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九)坚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与依法办案统筹兼顾。检察机关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既要严格执行现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