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演讲致辞 >> 正文
教师培训计划
农村教师培训计划
2009年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规…
08年9月10日教师节献礼…
小心教师英语教研计划
2009年骨干教师师德培养…
中心学校教师教育质量激…
骨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读书计划
最新热门    
 
在教师节上的讲话

时间:2009-9-21 12:07:54  来源:不详
得体会,得出培训成果。
六、学历提高培训。
为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一支立志为教育事业献身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把抓教师的学历达标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工作放在首位。2004年我校与楚雄师院联系开办了楚雄师院在我校的函授教学点,招收中文专科一个班77人,中文本科一个班75人,2005年招收中文本科一个班64人,英语本科一个班46人,2007年招收中文本科一个班40人, 2008年招收中文本科一个班67人,英语本科一个班20人。现,在读班级还有3个班,2007级中文本科班,2008级



中文本科班,2008级英语本科班,共125人。在整个办班过程中,我校严格要求,严格考勤,严肃考纪考风,使学员不仅拿到文评,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七、搞好新教材的培训,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1、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贯穿于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按照教育部“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精神要求,我校根据省、州、县的培训要求,认真组织培训。我校按先培训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再培训坝区教师,山区教师的顺序,采取集中办班,分散办班与送教下乡,传的教材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坚持边学习培训,边总结提高的原则,更新培训理念,不断摸索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手段,认真组织培训。2007学年组织了对我县高中、职业中学的《师德读本》、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小学教师的《新世纪教师素养》课程的培训。
2、2008年暑期初中教师培训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武定县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我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发展和要求,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武定县2008年暑期中小学(含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有关要求,全县初中教师757人于2008年7月14日——7月20日集中县城进行为期7天的培训。本次培训工作教育局领导率先垂范,段局长亲自作动员讲话,还作《修身修学,改革创新,科学施教,提升质量》的讲座,郭副局长自始至终领导,组织好本次培训工作,请省教育专家张国光作《关注学校虚实兼务的三个软件聚焦点》的专题讲座,请全县内的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作用,因地制宜的对教师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及专题讲座,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交流与研讨等内容。五位校长作山东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解读。培训期间,为丰富广大教职工的课余生活,增进教师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由各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使本次培训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还增进了教师间的友谊。
3、2008年暑期小学教师培训
根据《武定县2008年暑期中小学(含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有关要求,2008年6月28日至 7 月 4 日,全县小学开展了我县2008 年暑期各乡镇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课改年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学科教材分析(初中各学科全套;小学侧重课改年级和毕业班);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组织交流研讨。要具体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模式的学习借鉴等等方面都要下功夫研究,一句话,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必须研究深、研究透,选准突破口,拿出得力措施,切实提高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与运用技能训练;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与师德修养引导。在这次小学教师培训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乡镇有各乡镇的特色,培训模式和培训结果与以往取得了夸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八、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各种活动。
按照上级要求,我校本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始终把“面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作为活动中心的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推进校外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校外教育的活动模式。在开展日常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按照“五个一”的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