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天八卦解释《问道论》…
儒学的转型和文学的解构…
韩愈的“师说”及其影响
从韩愈古文运动的失败看…
韩愈博爱之谓仁说发微-…
别寻端绪 独创奇格 ——…
李翱是韩愈弟子吗
最新热门    
 
韩愈道论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时间:2009-8-8 16:36:30  来源:不详
始有一些改变,经学界有些人对它重视起来。韩愈就是《大学》价值的首批发掘者。作为思孟学派的代表作,《大学》的地位从息息无闻到逐渐提升,它的社会机因是不是只有从封建社会后期过渡这一社会大背景中才能得到理解呢?我们认为理应如此。 

    第二,韩愈对经学的理论架构和价值取阐发,认定正心诚意应是圣人之道的基础,并力主把个人的心性修养跟治理国的实践结起来。他认为,众生,性有上中下三品之别,情也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表现,这就需要修身,不修身,也就谈不上齐治国平天下。韩愈强调,正心诚意是“有为”之道。所谓“有为”,就是进取,就是修身以后要为国做事,为社会效力。韩愈指出,正心诚意之道是与佛老之道相对立的。他指出,佛老也主张“治心”,但这个治心是“外天下国”的治心,是“灭其天常”的治心,是离现实的治心。这样的治心,置庭、国、天下事于不顾,充其量不过是“孤明自照”。相反,儒的治心却是内外结的,是成己成物的。韩愈还认为,正心诚意之道,是针砭时弊的。所谓“时弊”,就是“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一句话,时弊就是道德沦丧。考诸历史,中唐以后,社会确实存在道德沦丧问题,确实存在社会阶级斗争转剧的问题。韩愈提出明道,强调要明正心诚意之道,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不言而喻的。 

             

(四) 

 

    韩愈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陈寅恪在《论韩愈》一文中作如下概括:“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从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关于政治社会者如此,关于文化者亦莫不如此。退之者,唐代文化学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我们同意“承前启后”的提法;但“承”的什“前”,“启”的什“后”,这似乎是可以继续深入讨论的问题。 

    从经学史的角度看,韩愈对宋明经学的影响莫过于他的道论,即包括明道、原道、道统、道学的理论。如下三个方的影响是特别突出的: 

    第一,韩愈明道理论的提出,促进宋代以后明道思潮的泛起。两宋时期,明道思潮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开,这是事实。宋初三先生即胡瑗、弥复、石介,无一不是以明道自居自许。石介说:“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万世常行,不可易之道也。”(《怪说》)这里既讲明道问题,又讲道统问题。程颢、程颐讲道讲得更多。《宋史·程颢传》载:“颢之死,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焉。文彦情众论,题其墓曰:‘明道先生’。其弟颐序之曰:‘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则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辨异端,邪说,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己。然学者于道不知所,则孰知斯人之为功;不知所至,则孰知斯名之称情也哉。”宋明时期的许多经学、思想以明道自居的史实,俯拾皆是。宋明时期时明道思潮泛起,从现实根源看,这跟宋代以后社会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变化有关;从思想根源上看,则跟中唐时期韩愈提出的明道主张有关。 

    第二,韩愈道统论的提出,导孟子地位在两宋以后的急剧提升。韩愈的明道,是确认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是,儒学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儒学内部也是派别林立。因此,儒学也存在着谁是正宗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韩愈也作回答:思孟学派才是正宗,孟子的学说才是儒学的真谛。韩愈对孟子的褒扬对后世影响极大。两宋以后,孟子地位急剧提升,沉默近千年的孟学愈来愈受到经学界的重视,朝廷也把尊孟看成是推崇儒学和统一社会思想的一件大事,许多尊孟的行动。研究孟子的著作也一部部地抛出来,据《去》、《通考》和彝尊《经义考》,两宋时期,有关孟子的著作就不下一百部。韩愈褒孟对后世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韩愈发扬《大学》旨意,对两宋以后退五经尊四书局的形成,确实起很大的作用。两宋以后的所谓“道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四书》之学。《四书》之学之所以能蔚为气候,一方跟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过渡的社会现实有关;另方,也跟中唐以后一批经学的提倡有关。中唐有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韩愈,一位是李翱。韩愈褒扬《大学》;李翱褒扬《中庸》。而《大学》和《中庸》,都是思孟学派的代表作,其理论和观点都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两宋以后,《大学》、《中庸》的学理论价值不断被挖掘,著作日渐增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相结,组成一个整体的倾也越来越明显。至乎南宋,熹把《四书》分层次,并从教育的角度提出由浅入深的导。他要求人们:“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子四书语类·大学》)这是旨在把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通过灌输,以转化为社会思想的重要的一着。于是,《四书》不仅结,地位提升,也得到朝廷的认可和重视。于是,所谓“道学”,也就有实体,有重点。而这一局的形成,溯其源,都跟韩愈的理论和主张息息相关。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广加田加共 

    @②原字为竹加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