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简谈《八宅明镜》和《阳…
商铺风水浅谈2
从精神到本能的人性的复…
浅谈曾国藩对联的古文手…
浅谈国防教育与班级管理
浅谈毛笔字课程体会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
浅谈李煜词的宗教色彩
浅谈《文心雕龙》中的“…
略谈《红楼梦》的版本源…
最新热门    
 
浅谈《新诗戏剧化》和英美新批评的影响

时间:2009-8-8 16:37:44  来源:不详
悖论、反讽、复义、语境、张力等等,而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看,这些批评术语恰是诗人在创作中需具体运用的修辞技巧,因此英美新批评对诗歌语言技巧的探讨,对现代诗人的创作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作者认为“戏剧化”的第二个发展方向便是借助语言技巧(运用文字的特殊才能),迂回地、间接地(从不坦然裸露)表现情感意志,但文中作者并没有教条式地讨论语言技巧,而是把它们结合到新诗创作的具体问题中予以阐明,例如在《新诗现代化的再分析》中,作者联系九叶诗人的诗作分析获得表现“间接性”的语言手段;在《诗与意义》中,作者认为诗的意义来源于意义单位(字或词)、意象和比喻等层面所构致的最后效果里;还有在《诗与晦涩》、《论诗境的扩展与结晶》、《谈戏剧主义》等文中,作者更是结合实例来分析诗歌语言的象征功能、隐喻、反讽、悖论等修辞技巧。相对于西方文论,对诗歌语言特征和结构技巧的语义学分析向来是中国文论的薄弱环节,所以袁可嘉先生对英美新批评有关诗歌语言技巧的吸收,且把它视为“新诗戏剧化”的一种发展方向,实是一种富有艺术眼光的接受行为。

参考文献:

[1]袁可嘉.对于诗的迷信[A].论新诗现代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8.

[2]袁可嘉.新诗戏剧化[A] .论新诗现代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8.

[3]赵毅衡.“新批评”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M].北京:三联书店,1986.

[5]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6]赵毅衡.新批评——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7]袁可嘉.我的文学观[A].论新诗戏剧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8.

[8]袁可嘉.“人的文学”与“人民的文学”[A].论新诗戏剧化[M].北京:三联书店,1988.

[9]钱理群,温儒敏,王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艾略特.哈姆雷特[A].艾略特诗学文集[C].王恩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