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易经观点 地缘文化与经…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与文化…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五种文化与羌族的起源
深度分析安化马帮文化与…
铜鼓文化与稻作文化
奇特的水文化与藏族的水…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
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宗教…
最新热门    
 
论归化与异化及其文化延伸

时间:2009-8-8 16:38:13  来源:不详
摘 要:通过文化派翻译理论的观点审视以《道德经》为例的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中归化和异化的翻译问题。在中国文化强势的前提下,对《道德经》英译的趋势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后对其中一些如 “道”这样的文化术语的英译中需要归化与异化相结合更多的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尤其是进行采取音译。
  关键词:《道德经》;道;文化语境;归化;异化;音译
  
  1 异化与归化:直译与意译的文化延伸
  
  直译与意译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主要局限于语A层面的价值取向。但翻译不仅仅局限于语A层面。当我们突破语A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文化、哲学等领域,则引申出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
  在世界和我国翻译史上,异化与归化早就有人提及。鲁迅先生在论述翻译问题时曾提到过“归化”和“洋化”。归化法和异化法较为准确的定义是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翻译理论研究出现“文化转向”后于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文语文化,’;异化法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勒弗菲尔(Lefevere)所指出的,翻译是一种文化“改写”,是一种文化“操纵”。
  
  2 《道德经》的英译今后应采取的翻译方法
  
  《道德经》翻译实践中采取何种策略,以归化为主还是以异化为主,或者两者并重,非译者情绪、喜好随意决定,而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因素。勒弗菲尔认为,“两因素”自始至终影响着翻译,即意识形态(ideology)和/或译入语中占支配地位的“诗学观”( poetics)。两者对翻译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翻译过程,而且影响着翻译结果。孙致礼教授梳理研究了我国近代文学翻译史,得出了我国近代文学翻译以归化翻译为主。在西方列强社会长期处于的相对优越的社会环境下,西方知识分子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因而在翻译中“刻意借着各种操纵手段,利用译作表达自己的一套意识形态”,“不想在译作里传递自己不能接受的意识形态”,于是,便对原作从内容上进行“归化”处理。在一开始在1868年第一篇 《道德经》 的翻译中John Chalmers就针对当时的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很少,为了让西方读者们能更容易的理解道德经的基本内容,“道”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将“道”译为西方哲学中常见的“reason”的概念。
  再从“诗学观”上看,西方国家是先进的工业国,同时有着深厚的基督教文化积淀和传统,西方的知识分子往往以此为荣,不少人在翻译实践中喜欢圣经文学传统上靠拢,在语言上抛弃原文的“阶生”说法,在文化上尽量归化成西方的文化习惯。总之,意识形态上的排他心理,以及“诗学观”上的自负心理,构成了英语特殊语境下的民族中心主义,导致了归化译法在《道德经》英译中长期占主导的局面,其中 “道” 就被分别译作了 “way”、 “god”等。

  中国学者在翻译《道德经》时其翻译方法和策略同样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双重因素的影响。19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西方侵略者的隆隆炮声,西方近代文化涌进中国,在现实面前,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文化的优势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西方强势文化不仅在中国社会迅速生根、发展,而且动摇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西方哲学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这就造成了长期以来,《道德经》翻译由于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较多采用归化翻译。不仅从语言层而上强行“拉郎配”,而且,在文化层面放弃了民族中心主义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用译入语文化价值观取代中国道家的文化价值观,造成中国的道教思想在国外变得不伦不类,严重地危害着其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道德经》翻译异化趋势有所增强。这是由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不仅从国外吸收的文化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也向国外介绍和推广。同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国外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开始接受并吸收一些对其有益的成分。
  中英语言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很多,翻译中一般可采取两种方法:归化和化。归化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的淡化原文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归化策略恪守本族语表达方式,译文以译入语、译入语文化或者译入语读者为归宿。它在处理文化差异时运用具有译语文化色彩的词语和表达方法来翻译源语语词和表达方法,比较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容易被读者接受,便于沟通。
  在我们英译汉时就常采取归化的方法进行翻译。
  例如,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Shanghai
  译为:在上海,高楼大厦正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此译文中,采用归化的方法“like mushrooms”被译为“犹如雨后春笋”而不是采用异化的方法译为“犹如雨后蘑菇”,译文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和理解。可见该方法在翻译中还是有其必要性。但是我们在英译《道德经》的时候小心使用该方法,不然会让外国人在的时候有读西方哲学作品的感觉。因此归化法并不是是我们翻译像 “道”这样术语时候的首选。
   异化则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常规的翻译再翻译”。这就要求译者在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源语表达方式,译文以源语、源语文化或者原文作者为归宿。异化中尤其以音译最为极端和典型。
  音译模式能丰富译入语词汇,保留源语词汇文化特征。当目的语中还没有某个既定词汇时,有时就需要从异语中引进新词汇,从此角度看有的新词汇的产生就是跨文化交际的结果。随着时问的推移,新词汇渐渐为目的语读者所熟悉、所接受。武术中有很多术语具有强烈而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在英语中找不到相似意义的对应的词或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适宜采用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成为目的语言中的新词汇。源语有强烈的文化含义,而目标语中无对应意义,如:道Dao、常Chang、武术Wushu、太极拳Taijiquan、散打Sanda、八卦Baguai,就是以此种模式进行翻译的。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在一些独特的文化概念上。如果我们有太多的地方都直接音译,那就相当于是没有翻译了。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要掌握适度的原则,灵活的结合使用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策略,让读者能读懂,也能更有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Eugene.A.Nida & Charles R. 2004.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Ellis,R.1985.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吴南松.翻译:寻求文化的共生与融合也谈翻译中对原文差异性的保持问题[J].中国翻译,2003,24( 3) : 13-1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