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上海“小男人”?
上海调查
六爻预测学理论上经验和…
上海商铺网
风水解读上海金茂大厦
风水解读上海金茂大厦 …
上海豪宅的销量创新高
上海倒楼开发商侵吞6千…
居住习俗--上海搬迁仪式
专家研讨世博会与上海文…
最新热门    
 
论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

时间:2009-8-8 16:38:15  来源:不详
现这种归属的重要途径。一旦放弃了一个人所来自的那个群体的语言变体,他也就失去了与那个群体之间很重要的认同纽带。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之一承担着独特的社会功能,“是民系认同和身份认证的重要标志”,(游汝杰 2006:7)另一方面,随着外地人对上海的地方文化的逐渐认同,他们也有被认同,融入这个社团的需要,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也会有意识地接纳上海方言,从而促进了上海方言的发展。除非上海方言是完全封闭的,拒绝变化的,否则即使人口比例的改变,使用频率和场合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种变体消亡。所消失的不过是旧的形式,旧的形式不断消失,新的形式又不断出现。上海话在变化,但不会消失。“上海是一个存在双重语言现象和双层语言现象的言语社区”,(游汝杰2006:4 )“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并存并用现象,是由它们的社会功能决定的,不是行政命令或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左右的。正确的态度是让它们发挥各自的社会功能,并存并同,和谐发展。”(游汝杰2006:1)
  由此可见,普通话和方言并非相互矛盾、水火不容,而是互相吸收、共同发展的。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主要社会用语是普通话,而上海方言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及社会功能。上海方言地位没有下降,也不会消失。只有创造一个宽松的多语环境,让各种语言在相互接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互取所长,才能真正发挥语言作为信息载体、交际工具的作用。
  
  结语
  语言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体系,语言的发展也是一个自我淘汰,自我选择的过程。一种方言是否有生命力要看它能否适应历史和时代转变的需要。任何企图消灭方言或采取行政措施推行方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百年以来,上海方言大胆迎接各地方言及外来语的冲击和挑战,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如今上海方言的变化为语言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只有怀着宽容之心,树立动态开放的语言观,才能真正做到客观的观察,忠实的记录,细致的解释,从而探究语言发展变化之规律,努力营造多语并存和谐发展的语言环境。
  
  注释:
  ①摘自《新闻晚报》2006年2月27日
  ②摘自《新民晚报》2005年9月22日
  ③摘自《文汇报》2006年09月19日
  ④摘自《申江服务导报》2005年11月4日
  参考文献:
  [1]Arnold M. Zwicky.社会语言学演讲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2]Edward Sapir.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R.A. Hudson.Sociolinguistic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陈原.语言和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陈原.语言和社会生活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哈特曼 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辞典 [M].黄长著等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7]黄景湖.汉语方言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
  [8]钱乃荣.沪语盘点 [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9]钱乃荣.上海语言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游汝杰.汉语方言演变的文化原因 [A].游汝杰自选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游汝杰.方言和普通话的社会功能与和谐发展 [J].修辞学习,2006,(6):1-8.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