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六爻的四个层次理论”…
论“灰姑娘”故事里的性…
有关古文论“失语”、“…
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
由上博《诗论》简论“文…
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
简论“诗亡”与“《春秋…
略论“永嘉四灵”诗歌积…
礼失而求诸野——论“京…
论“桃园结义”及对后世…
最新热门    
 
论“两型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时间:2009-8-8 16:38:31  来源:不详
[摘 要]“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形式、队伍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合格人才,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服务。
  [关键词]“两型社会”;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新 
  
  一、高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它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保护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高校要充分认识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抢抓历史机遇,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和平台建设,增强学科发展的竞争力,不断拓展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职能和领域,尤其是主动对接“两型社会”建设,集中解决公路设计建造、大跨度桥梁建设、高新载运工具、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关键应用技术问题。总之,高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其中培养人才是高校最为核心的功能。高校培养人才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两型”观念
  针对大学生盲目攀比心态和随意污染环境的陋习,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使大学生们牢固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使他们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观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端正了,才能逐渐甩掉种种不良习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引导大学生逐渐养成“两型”行为
  思想观念正确了,并不等于行为就一定正确。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关键是要使大学生们养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行为。虽然大学生们还身处校园,未正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接班人,但是他们可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向“两型”行为的要求看齐,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养成“两型”行为,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更快地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三)培养大学生成为“两型”人才
  为了将来能尽快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大学生们必须明确自己是未来构建“两型社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掌握构建“两型社会”的过硬本领,要把“两型社会”的思想贯穿于高校整个学习生活中,渗透进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中,使自己真正拥有构建“两型社会”的知识和才能。
  
  二、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明显滞后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社会、公众共生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树立起尊重自然的价值观。高校大学生不久的将来就要奔赴祖国的各条战线,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栋梁之材。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迫切要求大学生们树立起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学好建设“两型社会”的所需知识和过硬本领,将来才能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然而,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尊重自然的价值观教育方面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一)舆论宣传不广泛
  与大众传媒相比,高校有关“两型社会”知识的宣传力度过小,往往不能将“两型社会”的内涵及意义向大学生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更谈不上将“两型社会”的宣传上升到尊重自然的价值观高度,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两型社会”的相关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的状态。
  
  (二)观念转变不及时
  由于舆论宣传不到位,致使高校的师生甚至一些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不及时。一些人认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与高校无关,与自己无关,因而对“两型社会”的构建工作漠不关心。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节约意识荡然无存,消费观念严重畸形,追求名牌、盲目攀比、浪费惊人。一些大学生环保意识十分淡漠,随意吐痰、乱扔果核纸屑等现象非常严重。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如果不能使大学生们尽快转换观念,树立起尊重自然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丑恶现象就不能根除,长此下去,在校大学生将来就不可能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可靠接班人。
  
  (三)采取措施不到位
  有些高校虽然作了一些宣传工作,甚至一些高校领导也表态,高校要大力支持“两型社会”的构建工作,但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许多高校并未付诸行动,还没有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观思想纳入教学内容、走进大学课堂,并贯穿于高校教育活动、管理活动、服务活动等一切活动和过程之中,“两型社会”的教育理念并没有转变成为全体大学生共同奉行的价值观。
  上述种种现象与“两型社会”构建的要求格格不入。如果高校不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那将使高校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服务的诺言成为一句空话,既不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又不利于“两型社会”的构建。
  
  三、高校应围绕“两型社会”的主题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为了培养适应“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高校应抓住机遇,紧密围绕“两型社会”的主题从多方面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一)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创新
  1.把“两型社会”的相关知识纳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
  要让大学生们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观念,反对不符合国情、大肆铺张浪费的思想观念。要  [摘 要]“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形式、队伍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合格人才,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服务。
  [关键词]“两型社会”;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李爱玲,孝感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湖北 孝感 43200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5-0161-03
  [基金项目]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200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005y37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高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它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保护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高校要充分认识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抢抓历史机遇,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和平台建设,增强学科发展的竞争力,不断拓展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职能和领域,尤其是主动对接“两型社会”建设,集中解决公路设计建造、大跨度桥梁建设、高新载运工具、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关键应用技术问题。总之,高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其中培养人才是高校最为核心的功能。高校培养人才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两型”观念
  针对大学生盲目攀比心态和随意污染环境的陋习,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使大学生们牢固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使他们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观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端正了,才能逐渐甩掉种种不良习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引导大学生逐渐养成“两型”行为
  思想观念正确了,并不等于行为就一定正确。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关键是要使大学生们养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行为。虽然大学生们还身处校园,未正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接班人,但是他们可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向“两型”行为的要求看齐,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养成“两型”行为,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更快地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三)培养大学生成为“两型”人才
  为了将来能尽快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大学生们必须明确自己是未来构建“两型社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掌握构建“两型社会”的过硬本领,要把“两型社会”的思想贯穿于高校整个学习生活中,渗透进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中,使自己真正拥有构建“两型社会”的知识和才能。
  
  二、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明显滞后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社会、公众共生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树立起尊重自然的价值观。高校大学生不久的将来就要奔赴祖国的各条战线,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栋梁之材。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迫切要求大学生们树立起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学好建设“两型社会”的所需知识和过硬本领,将来才能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然而,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尊重自然的价值观教育方面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一)舆论宣传不广泛
  与大众传媒相比,高校有关“两型社会”知识的宣传力度过小,往往不能将“两型社会”的内涵及意义向大学生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更谈不上将“两型社会”的宣传上升到尊重自然的价值观高度,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两型社会”的相关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的状态。
  
  (二)观念转变不及时
  由于舆论宣传不到位,致使高校的师生甚至一些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不及时。一些人认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与高校无关,与自己无关,因而对“两型社会”的构建工作漠不关心。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节约意识荡然无存,消费观念严重畸形,追求名牌、盲目攀比、浪费惊人。一些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