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六爻的四个层次理论”…
论“灰姑娘”故事里的性…
有关古文论“失语”、“…
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
由上博《诗论》简论“文…
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
简论“诗亡”与“《春秋…
略论“永嘉四灵”诗歌积…
礼失而求诸野——论“京…
论“桃园结义”及对后世…
最新热门    
 
论“两型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时间:2009-8-8 16:38:31  来源:不详
大学生环保意识十分淡漠,随意吐痰、乱扔果核纸屑等现象非常严重。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如果不能使大学生们尽快转换观念,树立起尊重自然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丑恶现象就不能根除,长此下去,在校大学生将来就不可能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可靠接班人。
  
  (三)采取措施不到位
  有些高校虽然作了一些宣传工作,甚至一些高校领导也表态,高校要大力支持“两型社会”的构建工作,但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许多高校并未付诸行动,还没有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观思想纳入教学内容、走进大学课堂,并贯穿于高校教育活动、管理活动、服务活动等一切活动和过程之中,“两型社会”的教育理念并没有转变成为全体大学生共同奉行的价值观。
  上述种种现象与“两型社会”构建的要求格格不入。如果高校不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那将使高校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服务的诺言成为一句空话,既不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又不利于“两型社会”的构建。
  
  三、高校应围绕“两型社会”的主题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为了培养适应“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高校应抓住机遇,紧密围绕“两型社会”的主题从多方面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一)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创新
  1.把“两型社会”的相关知识纳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
  要让大学生们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观念,反对不符合国情、大肆铺张浪费的思想观念。要把 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观思想长期纳入高校各门课程之中,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贯穿于高校教育活动、管理活动、服务活动等一切活动和过程之中,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转变成为全体大学生共同奉行的价值观。
  2.认识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
  要使大学生懂得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既各有侧重,又内在统一。资源节约型社会侧重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进入社会系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强度;环境友好型社会侧重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实现排放无害化,降低社会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两者都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共同的目的。
  3.理顺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我们必须重新构建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对从整体上否定中华文明的民族虚无主义;同时,应从比儒家思想更为广阔的传统思想资源中去发掘适合当代中国的民族文化精神,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节用裕民,道家的物无贵贱、少私寡欲等思想,都蕴涵丰富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思想。与此同时,要善于吸收西方现代文明当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使中华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这二者的互补对“两型社会”的进程形成新的合力。
  
  (二)价值观教育方式创新
  1.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始终充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先行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向大学生们系统地传授“两型社会”的相关理论知识。在传授过程中应将德育课程的理论与身边比较贴切的小事例相结合去引导、启发学生们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课下,可以引导大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如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些大学生在食堂浪费粮食和在学生寝室、教室及其他公共场所随意破坏环境等不良习惯和丑陋现象,之后撰写观后感,使他们发自肺腑地感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样可以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方式使学生所产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德育课与其他课相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两型社会”的价值观教育不能局限于德育课,在其他各类课程中也必须始终贯穿“两型社会”的价值观思想,特别是在与冶金、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相关的专业,尤其要强化大学生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为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他们立志去生产节能环保型产品,并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投身循环经济。如建筑设计专业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节能省地型建筑,制造专业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节能环保型汽车等。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两型社会”的价值观教育时,只有做到德育课与其他课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相互补充,才能使大学生们德才兼备,更好地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3.网上与网下相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两型社会”的价值观教育时,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做到网上与网下,网络教育与非网络教育相结合。如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及时性优势,利用校园网在第一时间向全校师生及时宣传“两型社会”的内涵、意义及其蕴涵的价值观思想,并借助图像、声音等立体效果生动形象地对大学生进行展示;同时,在网上可以通过QQ、BBS、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进行讨论、答疑解惑和虚拟的节约环保型职业大赛等等活动。在网下可以开展一些具体的节能环保知识竞赛、技能大赛和节约、环保行为考核竞赛等活动。总之,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可以发挥网上与网下的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由于在校内开展活动的空间和资源等方面的条件都极其有限,除了在校内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外,还必须引导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深入到工厂、农场等现场去进行走访和实地调查,耳闻目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实例,通过真实的数据对比、分析和总结,充分认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才能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价值观教育队伍创新
  1.专业德育队伍年轻化与规范化
  为了消除代沟现象,取得更好的价值观教育效果,高校专业德育队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院系团委等要尽量启用中青年教师来担任,并对他们进行全面考核,要思想过硬、作风良好、综合素质较高。只有专业德育队伍实现了年轻化与规范化,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大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
  2.价值观教育队伍全员化与整体化
  为了给大学生营造“两型社会”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并做到各个方面力量的结合,必须使高校全体教职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加入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队伍中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大学生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领导在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之前,首先要抓好对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全校上下形成“两型社会”价值观的合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台上台下两个样。这样,“两型社会”的价值观教育必将产生持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章,余启全.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2]陈勇,王征.“两型社会”给武汉带来什么——对话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N].武汉晨报,2007-12-09.
  [3]黄俊华,夏勇辉.抢抓机遇不负重托——李鸿忠就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答记者问[N].湖北日报,2007-12-18.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