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儒学现代化之路——中西…
金克木散文:在中西文化…
中西审丑领域的两朵奇葩
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
中西之间:轴心时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二个难题…
中西文化中龙的意义比较
中国思想与历史哲学——…
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的…
最新热门    
 
中西合璧——黄玉雪的双重身份的认定

时间:2009-8-8 16:38:49  来源:不详
摘 要:许多背井离乡来到美国的华人发现自己陷入了困惑:他们有时被白人称为“黄祸”,有时又被 “誉”为“模范少数族裔”,因此他们的人生也相应地成了为寻求并保持适当的身份和归属的一场战斗。归属感,尤其是对于散居世界各地的少数族裔来说,变得必需而又迫切。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身份、如何定位自我是散居族裔的共同困惑。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要寻求身份认定与归属的华裔作家们。
  
  关键词:黄玉雪;双重身份认定;“模范少数族裔”
  
  许多背井离乡来到美国的华人发现自己陷入了困惑:他们有时被白人称为“黄祸”,有时又被 “誉”为“模范少数族裔”,因此他们的人生也相应地成了为寻求并保持适当的身份和归属的一场战斗。同时,由于人需要有“根”,一个心灵有所归依的精神家园,所以,归属感,尤其是对于散居世界各地的少数族裔来说,变得必需而又迫切。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身份、如何定位自我是散居族裔的共同困惑。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要寻求身份认定与归属的华裔作家们。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白人语境中的华人形象可以为四类:(1)“黄祸”和傅满州的邪恶形象。(2)被扭曲和女人化的华人形象。(3)“模范少数族裔”。(4)“他者”印象。[4] 本文以黄玉雪的《华女阿五》为基础,探讨“美国华裔文学之母”黄玉雪的“模范少数族裔”形象的形成和她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定。 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华人取代日本人成了“忠诚的少数族裔”。然而“模范少数族裔”这一神话却严重地危害了华裔的整体利益,因为它抹去了华裔的文化传统,抹杀了华裔对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使华裔走不出文化民族主义战士赵健秀所痛恨的“种族主义之爱”的阴影。事实上,“模范少数族裔”使得个体成了范侬所说的“没有锚,没有地平线,没有色彩,没有国家,没有根的个体——一群天使的族类”[1], “使得西方跟东方的关系成了主宰与被主宰以及各种程度的文化霸权的关系”[3]。然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模范少数族裔”这一称谓对华人来说已经变得比较“正面”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华人形象的改善。
   虽然感到自己在美国是“外国人”,但是美国土生华裔都疏离甚至背叛中国文化。他们外表是华人,内在是地道的美国人。“面对种族歧视,他们只有加倍努力去同化,使主流社会接纳自己,有时不惜抛弃、甚至攻击自己的华人文化传统。”[5]
   土生华裔的作品普遍表现了他们希望归属主流文化的强烈愿望。因此,为进入主流文化而奋斗,谋求在美国社会中的立足之地便成为二代华裔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黄玉雪的《华女阿五》便是此类作品中的代表作,黄玉雪本人也因此成为“模范少数族裔”中的楷模,成为“美国华裔文学之母”。
  黄玉雪成长在传统的华人家庭里,中华文化滋养了她,为她奠定了成功的基础。美国文化为她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她充分实现了自我价值。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她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定:在家里玉雪是父母争气而孝顺的阿五,在白人社会中玉雪是一个成功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体。 
  黄玉雪的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定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她完全沉浸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直到上大学。第二阶段,她发现中美文化的不同并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第三阶段,玉雪慢慢成熟,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第四阶段,她和谐地处理中美两种文化并为沟通中美文化作出贡献[6]。
   1922年黄玉雪出生于旧金山唐人街一个传统的华人家庭。童年时她的世界几乎全是中国的,小小年纪她就学会了遵守家规,还懂得尊敬和秩序都是生活中重要的。幸运的是她的父亲思想开明,为了有意义的满足孩子们“制造噪音的需要”[2],他开始教小玉雪中国历史。6岁时,黄玉雪的世界扩大到了家庭之外,爹爹让她开始上美国的公立学校。
   上美国的公立学校并不意味着小玉雪的家庭中文课的结束。爹爹的中文课一直持续到他找到适当的时机把她送进中文夜校为止。在夜校学习了九年之后,玉雪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圆满地完成了中文学习。由于中文课本经常也是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所以经过九年中国传统道德的熏陶之后,玉雪长成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地道的中国人。她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文化,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华人身份的认定。
   公立学校的生活对黄玉雪来说是全新的。一进入公立学校,小玉雪就发现 “学校生活相对比较简单,因为一天有好几个小时玉雪不用像在家里一样时刻警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2] 在课堂上亲手做黄油之后,玉雪体验到了一种很棒的新感觉——为自己的创造而自豪。另一个在学校的经历也让小玉雪耳目一心。一支球拍击中了玉雪的手,她疼得哭了起来。老师俯下身紧紧地搂着她,抚摸着她的手指头,为她擦去滚落的泪水。玉雪觉得“被一个外国人搂在怀里是一种奇怪的感觉。”而在家里,“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受伤,最好别让爹妈知道,因为他们会首先责备她惹上这样的麻烦。”[2]现在,小玉雪不仅模糊地知道美国人的行为方式与中国人的不一样,她还认识到一些具体的不同之处。
   后来,“为了不妨碍家人”,玉雪离开了那个“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且有高度自我意识的年轻人来说太小的家”[2],她找到了一份提供食宿的兼职工作,零距离地观察到了美国家庭的完全不同于中国家庭的家庭模式。
  在这个家里,孩子们备受关注,父母考虑的是谁对谁错,而不是该尊敬谁……在这个家里,丈夫亲吻妻子,父母亲吻孩子……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家里,每个家庭成员,甚至包括小狗在内,好像都拥有不可剥夺的自由权利[2]。

   这种“外国”的经验给玉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开始拿美国的行为方式来比对自己的中国文化传统。
   随着玉雪慢慢长大,她的世界在白人学校里进一步扩大。她不仅注意到中美文化的不同,她还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自由的个体,并为自己的个体自由发展开拓空间。14岁时,她虔诚地向上帝祷告:“请让我长大后成为一个受家人尊重的人。”[2]中学毕业时,当重男轻女的父亲拒绝帮她支付上大学的费用后,坚强的玉雪没有放弃“要成为比普通中国女孩或普通美国女孩更优秀的人”[2]的追求,她进了旧金山中专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在社会学课程中,黄玉雪认识到除了是黄家的五儿之外,自己还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权利。有了这一发现,黄玉雪回家郑重地向爹妈宣布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有些事你们该好好想想了……你们再也不能把我当小孩看了。我有我自己的思想,你和妈妈再也不能无条件的让我服从……现在,我除了是你们的五儿之外,我还是一个独立的人[2]。
   这次的“独立宣言”标志着黄玉雪在家里独立个性追求的成功。
   “伴随着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玉雪的心里意识到一个熟悉的模式之外的更大的世界。”[2]18岁时,她“更希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人”[2]。作为“加州中专最优秀的女学生”[2]毕业时,黄玉雪充分展示了自己作为美国华裔的个人价值。
   平心而论,黄玉雪没有理由不当好一个“模范少数族裔”,她是“种族主义之爱”的受益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白人向她伸出援手,给她提供成功的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当她再一次因为费用问题不能进加州大学继续深造时,米尔斯私立学院向她敞开了大门,让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了真正完整的个体。在这里,快乐的生活和自由的学术探索是玉雪最大的收获。在这里,玉雪成了白人学校里的举足轻重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玉雪接触到并爱上了以后让她成功立业的陶瓷艺术。一如既往,黄玉雪又以优异的成绩从米尔斯学院毕业了。她真正地成了一个全面发展的自由个体。
  
  黄玉雪不仅在家里和学校追求自己的个性独立,她还向美国的职场——“男人的世界”发起了挑战。在那里,她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深得上司的赏识与器重。不仅如此,她还赢了一次重要的比赛,获得了为一艘战船命名并主持新船下水仪式的殊荣。
   至此,黄玉雪艰难地完成了她在中美两种文化里的身份认定过程。她“自信而快乐地生活在白人世界里”,[2]同时发现华人社区也令人愉快。通过自己有尊严的艰苦奋斗,黄玉雪成功地获得了并十分和谐地保持着自己的双重文化身份。回到家里,她是爹妈的孝顺五儿,进入白人社会,她是独立自强、有自由权利的完整个体。她冲破男权社会的压迫和白人种族主义歧视的双重阻力,最终实现了女性的自强自立,赢得了家人及社会的认可和做人的尊严。这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但是,黄玉雪没有满足于个人身份认定的成功和做一个“模范少数族裔”,她决定以陶瓷艺术和旨在沟通中美文化的写作为事业,因为在她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希望为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人作贡献,这样,在西方世界他们的成绩才会得到承认。她要让那些心胸狭隘的白人都闭嘴[2]。
   作为杰出的华裔,黄玉雪尊敬孝顺父母,谨记外婆力争上游的教导,自强不息,冲破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取得巨大的个人成功。作为成功的华人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国公民,黄玉雪不仅身体力行,展示华人的优秀品质,而且还打破了白人语境中华人的 “失语”状态,改善了华人形象,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中美双重身份的认定。她是当之无愧的“模范少数族裔”中的典范和“美国华裔文学之母”。
  
  参考文献:
  [1]Franz Fanon.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M].New York: Grove Press, 1968:218.
  [2]Jade Snow Wong. Fifth Chinese Daughter[M].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89:13,211.
  [3]Said. E. W. Orientalism[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ed,1978:5.
  [4]王光林.错位与超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7):29.
  [5]尹晓煌.美国华裔文学史[M].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2000:129.
  [6]张龙海.属性与历史——解读美国华裔文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8):10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