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西游记》中的五行团队…
《西游记》圣境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
不朽的童心审美的游戏—…
《西游记》宗教描写的艺…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
《西风》:“论语派”后…
佛光幻影中世俗女性的映…
美德与奴性的结合——浅…
最新热门    
 
《西厢记》剧本的继承和出新(下)

时间:2009-8-8 16:41:17  来源:不详

 

三、对《王西厢》人物形象作合理的改造、升华。

《王西厢》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取得了突出成就的。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无不具有现实主义的典型意义。但为了更好地体现反封建门阀观念的主题,适应自由爱情与封建门阀观念这组戏剧冲突的需要,许多整理、改编者对剧中主要人物仍作了新的处理。

1、对崔莺莺这个人物作强化处理。

《王西厢》中的崔莺莺是个多情而又内涵极深的相府千金小姐。她对张生爱情炽烈,但不奔放,内心痛苦深沉,但不浮露,给人总的印象是内热外冷,端庄、矜持、含蓄、高贵。剧中揭示了她青春的觉醒,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她成为封建礼教叛逆者的过程。特别是描写了她自身的思想矛盾和恋爱心理。可以说《王西厢》是一部完整地写出恋爱过程、恋爱心理的古典爱情题材的名著。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中说:“中国的戏曲小说,写到两性的恋史,往往是两人一见面便相爱,便暂定终身,从不细写他们恋爱的经过与他们在恋爱时的心理,《西厢记》的大成功便在它的全部都是婉曲的细腻的写张生和莺莺的恋爱心境的。似这等曲折的恋爱故事,除《西厢记》外,中国无第二部。”王实甫确实对莺莺这一形象灌注了心血,“但是这一形象也有稍欠准确和失之粗疏之处”,所以马少波提出对崔莺莺形象要“润色”,田汉认为《王西厢》把反封建的主要人物莺莺退居次要地位“是一个缺点”,因此提出“让莺莺表现得较主动、较强烈”些。我理解就是要强化她追求自由爱情和反对门阀观念的戏剧动作,既通过她的性格冲突来表现戏剧冲突,又在戏剧冲突的发生、发展和解决中来进一步丰富这一形象。总的讲是要“加戏”。而在诸多改编本中突出这个形象的崇高思想价值时,则细腻的描写了她所经历的迂回曲折过程。如《惊艳》一场,崔莺莺究竟怎样到花园、佛殿去的为好?从改编本情况看,一种是继承《王西厢》传统,在老夫人发话“红娘,陪你小姐花园散闷去吧”之后,在红娘陪同下去的。如《田西厢》、荀慧生《红娘》、琼剧《西厢》等;另一种是没有任何交待就唱上,或红娘叫出的,如《马西厢》是“红娘捧小燕上。叫小姐快些来呀!”莺莺出场的。越剧《西厢》等均是唱上的。如果从人物的社会地位、教养、身份、个性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的细节描写来剖析人物性格的真实性的话,那后者就不太合理了。一个相府千金小姐,没有母命怎能出得闺门?“老夫人闲春院”,是崔莺莺、张生爱情的开端,莺莺不去游殿、逛花园哪能见到张生,三人不相遇,爱情又从何说起。看来这关键一笔是不能忽略的。莺莺在没见到张生之前,到佛殿游玩时,《王西厢》唱:“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叫带戏上场。带来的是“愁”和“怨”。原因是什么,内容是什么,都没有直说,给人的感觉是心事深沉、哀怨幽思。在《田西厢》(教弟)场中莺莺此时的性格比较明朗化,她以花木兰自比,愁叹的“不为婚姻之事”,愁的是“只为居乱世身为红妆,怨的是像郑恒那样的“纨绔之辈能解的什么愁?”她期待着“扭乾坤”的“天下英才”的到来。莺莺—上场就表现出了她对门阀地位的鄙弃。而性格也由深沉、幽静趋向开朗、明快。《马西厢》则一改莺莺之愁容,让她上场时怜惜被弟弟欢郎打伤的小燕子包札伤口并放生,以此表现她内在的善良品德,并说明莺莺是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那么到佛殿邂逅时给张生留下的印象她“端庄娴静”、“菩萨容颜,更兼菩萨心田”,不但容貌美,而且心灵也美。这样处理就冲淡了原作中那一见钟情的描写。对于佛殿中崔张邂逅时,《王西厢》的(旦回顾觑末下),即莺莺回头看了一眼张生。这个戏剧动作,历来分析不一致,有的说是故送秋波;有的说是下意识动作;还有的说“回顾”表现了莺莺的大胆行动。究竟哪种比较合理?这我们就要看改编本中莺莺属于哪种性格的人了。如《田西厢》要刻画一个明快、奔放的莺莺,所以他用了“大方地望了张珙一眼”的动作。越剧《西厢》要刻画一个典雅清丽的莺莺,所以他用“同折花,张珙向前,莺莺略惊顾”。当红娘叫“小姐,咱们回去吧!”“莺莺再回顾张珙”的动作。《马西厢》要刻画含蓄深沉性格的莺莺,所以他用了“莺莺微惊,无意中回眸一顾”的动作。其他改编本多按千金回艳型来塑造莺莺形象,所以多用的“含蓄退下”的动作。这样看来,戏剧动作的设计只要能按人物身份、地位、教养、性格来考虑,是都能自园其说的。

   莺莺性格中有热情奔放的一面,并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在《王西厢》中所设计的吟诗、酬韵,“寺惊”中敢于提出哪个人为她解围可结为秦晋,敢于同张生约会、寄方、鸾凤之交等,这些行为是很大胆的。在这些地方改编本根据自己的长处各有各的高招。《王西厢》(联吟)—折,张生所吟的“月色溶溶夜”四句诗,热切、开阔、跌宕,莺莺所吟的“兰闺久寂寞”四句诗,徐缓、纤细、呜咽。他们虽同赏一个明月但情性迥异。莺莺酬诗时的那种深沉、才思敏捷,顾盼含情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马少波认为莺莺的“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二句欠妥。一个素昧平生的人,隔着墙就对人讲“估计那个作诗的人,一定会爱我的”。这有点太唐突、太露骨了。这不符合莺莺的身份、性格。(《改编〈西厢记〉的设想和实践》)所以《马西厢》将这两句改为“冈送钟声远,迟眠月伴人”。改后仍然表达了莺莺对眼前礼教拘束下空虚孤寂生活的不满,并且敢于把这种不满传给隔墙那位素昧平生的秀才,这是相当大胆的。并且还补填了莺莺酬诗是在红娘怂恿之下进行的。“小姐,咱不让他,他吟咱也吟”,“别让他小瞧了咱们”。不是原来—听就马上“依韵做一首”,而是经过红娘一番介绍之后有了初步了解才吟诗的。这就更加符合莺莺那含蓄深沉的闺阁少女的性格了。(赖婚)一场越剧《西厢》在《王西厢》的基础上强化了莺莺在门外的一段戏,突出她那内心燃烧着火一般的感情。变情绪单一为欢快喜悦。可以说,莺莺在整个戏里愉快的地方是不多的,像这样热情奔放的情绪是很难得的。所以他们不仅在文字上下功夫,在音乐唱腔上尽量寻找合适的语言。在越剧基本曲调不够用的情况下,他们借用了昆曲中的(吹腔)等这就使得这段唱既有高兴,又有埋怨,既像小姑娘嘀嘀咕咕,又符合相府小姐的地位、身份。“若不是张解元识人多,谁人能退这干戈?”为意中人而自豪、而歌唱,但它是含而不露却又抑制不住的心理活动。她显然已把张生当作丈夫,而且为有这称心的丈夫而自傲。当红娘和她打趣“你今日这样打扮,越显得脸儿吹弹得破了”时,莺莺唱:“顽皮的红娘休罗苏,当着人信口开河。”红娘说:“小姐!今日张生见了你,他心里不晓得要怎样快活呢!”她高兴的再也不隐瞒了,干脆向红娘表白,“红娘啊,难道说他往日相思都为我?”这里既有兴奋,又有羞涩,这是多么大胆呀!当红娘对今日“你们的合欢宴、交杯酒”不满意时,她也埋怨母亲图省钱,怕张罗,“不该两番举动一番做。”这里我们可见莺莺感情奔放至极。可见莺莺性格中最本质的一面――热情奔放。“千金国艳”是莺莺性格的基本内涵,这就给莺莺性格带来了复杂性和典型性。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她那多变的心绪上。(听琴)场是紧接(赖婚)场的,老夫人欺骗了张生,叫他们“兄妹”相称,断送了良缘。莺莺对这些十分不满,这使她在感情上受到极大的剌激。奔放热情减退了,人像长大了几岁,感情也更加趋向深沉。越剧《西厢》在(琴心)—场,为莺莺安排了一大段唱,对月听琴,触景生情,表现出莺莺心底层层波澜:第一层,红娘叫“小姐快来呀!”莺莺上场念:“风月天边有,人间好事无。”带着气恼、懒洋洋情绪,对月抒怀,用(吟诵体)唱:“望晴空冰轮乍涌,步香阶风扫残红,牛女星横断太空,团圆月偏照孤茕。”第二层,转唱(尺调)从“叹人间玉容深锁绣纬中”到四个“从今后”排比句,包括这样几个情绪:先是借景生情,用嫦娥比喻自己被深锁绣纬中的苦恼;接着想到白天的赖婚,怨恨母亲“将恩作怨”,耽误良缘把儿葬送“;然后抒发自己空虚、惆怅、失望,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心理。第三层,莺莺在烧香时听到琴声,故意问红娘,“这是什么响呀?红娘也装着听不出来,让小姐猜,莺莺唱四句(十字调)“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玎咚?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莫不是焚皇宫殿夜鸣钟?”这里用了优美比喻,从自身头上到身上,从檐前到宫殿,由近到远,比喻贴切,语言优美生动。第四层,莺莺听清楚了是张生在墙东弹琴,又引出“却原来西厢的人儿理丝桐”一大段抒情唱,表现张生所弹之曲的壮、幽、高、低,句句扣她心弦。“他曲未终我意已通”,知音者“尽在不言中”。(琴心)这一大段唱,曲调色彩丰富,组织的严密,层次分明,着重揭示了莺莺感情趋向深沉的特点。

   莺莺性格的复杂性、典型性集中体现在一闹(简)、—赖(简)这两场戏中,这是表现莺莺内在矛盾冲突最激烈、最集中的地方。所以改编本在这几场也是大做文章的。张生卧病,莺莺让红娘去探病,看望是假,传情是真,这是莺莺大胆之处。当红娘带回书简时,莺莺看简之后却勃然大怒,用那令人难以理解的爱情行为来构成戏剧冲突。《田西厢》是这样写的(把小简藏在妆盒内,红娘下。莺莺发现信,拆开,兴奋地看了。红娘捧茶上。莺莺见红娘有相轻之意,不觉怒形于色)。这里提示了莺莺看信后本应高兴,却大发脾气的原因,“我是相国小姐,谁敢将这简帖儿戏弄于我”。这正是莺莺那内热外冷,表里不—。心内一团火,外表举止端庄的性格特点所致。其一、莺莺第一次接到男子情书,一想到她那相国小姐身份,不免害羞。少女那羞愤之心使她发作;其二、她意识到了这书简是红娘传来的,并从红娘那反常举动中猜想一定是张生向红娘泄了底。因红娘对她不尊重,有失千金小姐体面而发火。其他改编本在此处多有明确提示。如《马西厢》(红娘置简帖于妆台。莺莺出对镜理妆。红娘旁协助。无意中发现简帖,暗喜,拆封展阅,沿吟。发现红娘在观察自己,佯怒。)越剧《西厢》(红娘藏简于妆盒内。莺莺开妆盒,见简,猛惊起,取简细看,又左顾右盼。红娘暗上,莺莺察觉,立刻从惊惶中得到主意。叫“红娘”!故作怒容。)看来莺莺看信后发火,主要是针对着红娘来的。她是既怕红娘(泄密),又得处处依靠红娘(大家闺秀是不能直接与张生接触的),经过试探,红娘并没在老夫人面前讲说什么。她认为红娘还是个不错的信使,所以又叫红娘送去一书,“待月西厢下”的幽会诗。可当张生应约而来,莺莺却又教训起张生来,把个张生整的狼狈不堪。这变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莺莺写诗简给张生是有意瞒过红娘的,而张生却把诗简内容向红娘公开了,当张生会见莺莺时红娘又在旁边,她怕红娘或别人瞧见传给老夫人,结果却瞧见了。看来,莺莺性格的复杂性,来自她那尊贵矜持、千金小姐的地位、身份。《王西厢》写莺莺约张生来西厢相会,张生真的来了,她又变了挂,原来只有两行字。《马西厢》把这两行字变成一大段戏,并用独唱、重唱等艺术手段来描述三人之间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莺莺打发红娘去后,她自己张望,立于院里;张珙遵红娘嘱,踌躇墙外;红娘立于花荫里,一暗两明同时旁唱【太清歌兖】,三人同时在园门内,粉墙外,花荫里,悄悄等待,莺莺盼云遮月,张生盼粉墙矮,红娘隐身立苍台。心理刻画的微妙微肖。当张珙纵身跳过墙来,莺莺闻声又惊又喜。“盼他来却又怕他来”。这符合大家闺秀的性格,有踌躇、内心紧张、矛盾重重是必然的。当莺莺试探地呼唤“红娘”时,红娘故意不应声。莺莺不放心,再次低唤“红娘”时(未闻应声,再唤,红娘失声答应。)这时莺莺才“惧事泄,羞窘、变色”。叫红娘快来,把一场良缘拆开了。看来作为一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个在严格的家规礼教生活下的相府千金,尽管她热烈地爱着张生,但当她要挣脱礼教的束傅、挣脱枷锁与张生相会的时候,这关键一步是多么不容易跨出呀!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