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西游记》中的五行团队…
《西游记》圣境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
不朽的童心审美的游戏—…
《西游记》宗教描写的艺…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
《西风》:“论语派”后…
佛光幻影中世俗女性的映…
美德与奴性的结合——浅…
最新热门    
 
《西厢记》剧本的继承和出新(下)

时间:2009-8-8 16:41:17  来源:不详
   (赖简)之后,莺莺后悔了,她对红娘已经放心,再次让红娘送去“药方”。(寄方)这场戏,对莺莺来说是关键性的。她要冲破封建礼教最后一道束缚,去和张生会佳期。在《王西厢》中,这场戏不多。越剧《西厢》删去了“佳期”,把(寄方)作为重点场子处理,尽力刻画莺莺的内心矛盾。莺莺独自一人时,她思潮起伏,自怨自责。“今日个玉堂人物难亲近,前日里咫尺蓝桥偏惹嗔。”“张生呀,非是我太无情,可知我心中多少难言隐!想是你前生误了我,故而我误了你今生。”她见此时红娘不在身边,竟然要“以兄妹之情”,“悄悄去到西厢,探望张生”。刚出房红娘来了,她一方面埋怨“老夫人拘管得紧”,一方面不满红娘老是缠着她,小梅香服侍得勤。”当听说“张生病重得很”时,又按捺不住,“惊急”,但仍装出矜持地追问,起立无语,徘徊不定。当听红娘说要到西厢去看张生时,莺莺对西厢非常敏感,断然地要写诗寄给对方。“药方”递给红娘后,面带羞涩,推红娘走。老夫人上来后,莺莺和红娘暗中有交流,莺莺羞怯得不敢抬头,仅从眼角偷看红娘;注视着红娘下去,她心也随到西厢,以致母亲呼唤她时,她都听不见。与老夫人在一起的这段戏,莺莺一直采取敷衍、掩饰的态度。当老夫人下去后,莺莺独自一人时,又唱了一大段袒露胸怀的唱段。她对母亲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为不满,她一再表示“为张生,想张生”要不顾“闺中训”“清白名”,要“救他风流命”,“了却这儿女情”。决心是有了,但自己还是作不了主;当红娘再度上场时,她又出现了反复,嘴说“收拾卧房,我要睡去”。但却含羞地、坐桌前不动。可看出她内心活动与外表动作是矛盾的,表里不—。最后还是红娘“替莺莺披上斗蓬,推莺莺行”。这里写的既真实,又细腻,把莺莺克服自身性格弱点的过程全写出来了。《马西厢》将(佳期)场转为暗场,用女声伴唱(眉儿弯)“莺莺啊,意儿坚,心儿分外细,口儿犟,步儿却先移,天涯咫尺红绳系,月照翠蓑低,情痴!”“夜耒明去双比翼,天长地久两相依。”这样写蕴藉、典雅的多了。而基调仍然是明亮、欢快的。这样处理还是别有新意的。

   佳期之后,莺莺的性格并没有停止发展。在爱情和门阀观念的矛盾中,她是占了上风的。但当老夫人立逼张生进京赴试时,莺莺无力反对老夫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的主张,只好叮嘱张生“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你休要金榜无名誓不归”。并—再表明自己对功名的态度主张,“作一对并头莲朝夕相对,不强似状元及第衣锦荣归!?”她公开反对老夫人“休来见我”的作法,功名得失寻常事,得官不得官,你要早些回来。对功名利禄她根本没放在眼里,“纵换了紫袍玉带,纵捧回凤冠霞帔,终何益?恼世人忒重虚名,轻情义。”将自己重情、轻名的看法直接说出来了。这是《马西厢》的处理办法。这里莺莺虽有反抗,但仍是比较软弱的。而《田西厢》对这一情节的处理,除增加了《逐婚》、《抗命》、《并骑》三场戏外,更多的是给了莺莺一些大胆反抗的动作、行为。当老夫人一逼再逼要她嫁郑恒并挑逗性“你敢违抗母命么”时,莺莺除讲道理、摆事实外,以牙还牙“娘吓,你说过‘崔家无有再婚女’,却为何逼我嫁郑恒!”这“好一张利嘴”,驳得老夫人无言以对。当她和红娘私奔赶上张生时,更进一步向张生吐露襟怀,“蜗角虚名何足贵,与郎君布衣粗食也畅心怀”。她要的是爱情而不是什么功名富贵。莺莺那鄙弃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立于舞台之上。

   为了使莺莺动作更加强烈些、主动些,许多改编本在“有戏”的地方(即细节描写)都作了深度加工,使得莺莺这一形象更加丰满。如(赖婚)场,《王西厢》中(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末背云)呀,声息不好了也!(旦云)呀,俺娘变了卦也!(红云)这相思又索害也。这一声“拜哥哥”引起了三个人的不同反映,三人都不满老夫人赖婚,张生是“叹”,莺莺是“怨”,红娘是“怒”。《马西厢》在此基础上,改写成一大段戏,运用旁唱(雁儿落带得胜令)来着重表现三人“喜变忧”的心理活动,写的淋漓酣畅,耐人寻味。老夫人叫莺莺“拜哥哥”之后,又强行叫莺莺向哥哥敬酒。《王西厢》在莺莺两次敬酒时,细致描写了她的心理活动,但动作性不强,最后是(旦辞末出科)没多大作为。《田西厢》将莺莺原来唱的(甜水令 折桂令)合成为“休看他筵前笑呵呵”一大段唱,增加了唱段的浓度、感情信息量也比较多了。还在动作提示中增加了莺莺、张生二人之间的内心感情交流。张生在接莺莺第一杯酒时,“误会其意,接过来一饮而尽”。接第二杯酒时,莺莺虽有暗示,但张生还不大理解,所以是“气愤地干”。当老夫人叫莺莺再斟第三杯酒时,莺莺“愤然掷杯、掩面下),张生才“始悟莺莺之意”。当他明白了莺莺是在“迫不得己,违心地来做这件事时”的意思之后,决定马上离开,走前还要和老夫人直接辩理。莺莺的心理活动也比较清晰、分明。母亲叫她去给张生敬酒,她虽不愿意,但又不敢违拗母亲之意,所以第一杯酒是勉强敬的。再敬第二杯时,她已暗示张生,你要理解我的处境,潜台词是“我叫你喝,你就喁,喝完再说。老夫人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第三次敬酒,莺莺实在受不了,憋不住了。她唱“休看他筵前笑呵呵”一段,首先替张生辩解,打抱不平。“他一封书信把贼破”,“他不想姻缘想什么?”“今日把同心结儿狠狠地割”,“这久后的相思可奈何?”接着她又表述了自己的心愿,这“知心话儿”想说又不能说。最后用“愤然掷杯,掩面下”的动作表述了心中要说的话。这动作更加强烈了,反抗性也更强了。《马西厢》在莺莺第三次敬酒时,增加了“愤极,酒盏落地”,“拂袖下”的动作。这样就比“旦辞末出科”要具体形象的多了,感情色彩也更浓了。足见其反叛封建礼教的果决态度。秦腔《西厢》为表示莺莺对老夫人的不满,增加反抗的气氛,让崔、张合唱:“并头花蕊脚下错,同心缕带忍心割,多情反结无情果,一对青春有耽搁。”琼剧《西厢》结合本剧种的特点,改为红娘从中间代之传情的手法,四人一递一句的接唱,渲染气氛更浓了。

  2、对张生这个人物作净化处理。
   王实甫笔下的张生是个“色情狂”,格调不高。所以田汉在《西厢记》改编“前记”中提出“让张生较高思想意境,而不是一个色情狂的文士”。马少波在《改编〈西厢记〉的设想与实践〉一文中也指出“提高张珙的格调”。这些改编原则、指导思想,就是要对张生做些净化处理,去掉她那些淫夫浪子、轻狂猥亵的言行,提高他的厚道品格豪爽精神世界和保留他那可敬可爱又可笑的秀才特点。特别要注意把握好他是个赤诚情种,但不是色情狂的分寸感。(寺惊)一场,在《王西厢》中,当崔家母女处于危难之际,张生竟袖手旁观,待到老夫人让法本长老两廊下高叫“但有退兵之策的,把莺莺许他为妻时”他才拍着手而上。这样写,他的境界格调太低,这是为“色”而来,是乘人之危。《马西厢》当孙飞虎五千人马把普救寺团团围住要抢莺莺小姐做压寨夫人时,张生开始是“焦急”,当莺莺唱完“三计五便”之后,莺莺欲自尽时,张珙:“小姐使不得!俺张珙拼上性命也要救小姐脱此劫难!待俺山门观看动静,再作计议。”(下)张生先表了态,尔后去作调查研究,为下步“献计”作了铺垫。最后当法本“遵命”在两廊下传老夫人话时,张珙内声“小生张珙有退兵解围之策”(张珙上)。这就把他急人之难、救人之危的思想品格提高了一步。《田西厢》把张生处理成,先时不在场,老夫人、法本、莺莺等研究的情况他一概不知,当法本两廊下传老夫人话时,他才(内叫)“张珙有退兵之策”(唱上的)。这就避开了袖手旁观之嫌,境界比原来要高。越剧《西厢》也是把张生处理成先下场去做准备,“小生略有安排,暂时告别”(下)。当长老两廊下喊话时,张珙上场,给白马将军杜确的书信已经写好了。这样处理,不仅与前下场形成前后呼应,更重要的是把张生的思想境界提得更高了。当老夫人还没说倒赔妆奁将小姐许他为妻时,张珙业已想到退兵之事,这就避开了为“色”而献策的嫌疑。当然也有护佳人之意。但更多的是考虑“小生与阖寺僧俗,同在患难之中”,他应该“救众难”。把此一举变成了自觉行动。曲剧《西厢》发挥自己说唱文学的特点,当孙飞虎团团围住普救寺时,先让书童听到“锣鼓齐鸣,人声鼎沸”报知张生,张到庙里去看动静,这样“吊”起来之后不甩“包袱”,接着先写众僧在庙内的反映。特别点出惠明在磨大铲,表示“磨快了”“来一个铲一个”。众僧都去观察动静了。老夫人才同莺莺、红娘上。当法本喊话后,是书童远应:“我家相公能够退贼”。然后张生上场讲退兵之策。张生根本不知“以女妻之”之事。当惠明下书走了之后,书童才拉住张生说:“相公!刚才夫人说了,谁能退贼就把小姐许配他为妻,你可曾听见?”张生:“什么把小姐许配与我?”书童:“我知道相公是不喜欢成亲的。你不愿意就该早告诉人家。”张生:“和小姐成亲吗?……也好啊!”这里把张生写成是一个“女人碰见他,他先躲一边”至到“二十三岁不肯把亲成”的一个“大男”。可有的本子不但没净化她那“色情狂”的行为,反而扩大了他的猥亵言行。如荀本《红娘》写张珙听长老喊话后上场:“哈哈!(揪崔老夫人)可是实言?”崔老夫人:“什么实言?”张珙:“你方才言道,有人退得贼兵,便将莺莺小姐许配为妻,可是实言?崔夫人:“哪个哄你不成?”张珙:“如此,岳母请上,受小婿大礼参拜。”这里的张生简直是一副流氓恶棍相。他的言外之意,若不是实言,那我就不干了。这不是乘火打劫、敲竹杠吗!这思想境界太低了。桂剧《西厢》张珙上来后自己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分明,其计必成”。再加上一句逼问的话,“若是当真,暂请小姐回到房中安歇,休得吓坏她。”这比荀本更加露骨,真是赤裸裸的恶棍相。

   《王西厢》写张生为迷恋美色“便不往京师去应考。”为迷恋美色而借西厢住,为迷恋美色而借口“追荐父母”等,许多本子在改编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曲剧《西厢》写张生借住西厢不是为了看莺莺,而是为了读书清静,并通过书童嘴说出:“我家相公喜欢读书,嫌店里闹哄哄地不安静。”琼剧《西厢》写张生还没见到莺莺时,就已借住西厢读书了。在《王西厢》中,张生眼里的莺莺写的格调不高,给人以轻飘之感。《马西厢》(惊艳)一场改变了张生一见莺莺美貌就惊喜若狂的精神状态,而是在他亲眼见到莺莺“着素服,捻花枝”又为打伤的小燕子包札、放生之后,把莺莺比作“南海观音下尘凡”“佛寺里的神仙。”不仅容貌美,心灵也美。这才产生爱慕之情的。这就冲淡了《王西厢》中—见钟情的描写,变轻飘为严肃,格调升高了。张生对爱情是一贯真诚、执著专一的。虽经“赖婚”、“赖简”两次大的打击,几乎送了性命,但他还一直爱着莺莺。《田西厢》在(逐婚)、(并骑)场中,进一步写了他落第而归。他是按照临别时贤小姐的叮嘱,有官无官要早渡黄河,“得官不得官,疾早回来”来见小姐一面的。老夫人以“小女多病”为由,“不能相见”。“小女另结丝罗”并企图用钱将张生支走。可张生有志气,虽“清寒”,也不要老夫人的厚礼(怒而去)。当张生夜宿草桥店后,田汉又为张生设计一大段唱,补叙他没有独占鳌头的原因是因为“权贵操大柄”,自己虽然“依旧是飘零四海”,可他首先想到的是老岳母嫌贫爱富,“苦逼莺莺嫁郑恒”,“怕只怕兰闺深处哭坏了莺莺”。张生将自己置之度外,急莺莺之急,忧莺莺之所忧,可见品格之高尚,对莺莺爱恋之深。

   3、对红娘这个人物作淡化处理。

   红娘这个婢女在王实甫笔下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不仅是一个懂事理,会说话,聪明伶俐,性格爽朗,逗人喜爱的小丫环,更难能可贵的是将她塑造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立场坚定,恩怨分明,正义感丰富,乐于助人,斗争性强的女孩子。在这场自由爱情与门阀观念斗争中,可以说红娘是各种戏剧冲突当中—个关键性的人物。有些矛盾冲突是围绕着她展开的。她是老夫人派到莺莺面前“行监坐守”的。这就限制了莺莺的行动自由,她和莺莺发生了矛盾;当老夫人赖婚后,她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