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西游记》中的五行团队…
《西游记》圣境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
不朽的童心审美的游戏—…
《西游记》宗教描写的艺…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
《西风》:“论语派”后…
佛光幻影中世俗女性的映…
美德与奴性的结合——浅…
最新热门    
 
《西厢记》剧本的继承和出新(下)

时间:2009-8-8 16:41:17  来源:不详
情张生,爱怜小姐,又站在他们一边同老夫人斗争,这就又形成了她和老夫人间的矛盾;对张生她是既同情又鞭策,既帮助又批评,所以他们之间也有矛盾。正因如此,在《王西厢》中她起了喧宾夺主的作用。但也有保媒牵线,甚至调情的低级趣味的东西。当然这首先在修改之例了。在改编时要将莺莺升为主要人物,那红娘就得退居次要地位。总的讲,要“修整”(马少波语)戏要减少。但还要“更突出红娘为社会正义和为别人幸福献身的精神”(田汉语)。改编本红娘的戏主要在《闹简》、《拷红》两场。《闹简》一场,莺莺先是装模作样发怒责怪红娘为张生捎信。当红娘并不示弱,莺莺又“软”下来而情不自禁地央求红娘为她向张生下书,红娘不愿去,莺莺又翻脸,并掷书下。莺莺反复无常的行动,引起了红娘复杂的心理活动,对于此时红娘的曲折情绪《王西厢》只有《小梁洲》、《幺篇》两段唱和四句独白,“我若不去来,道我违拗他,那生又等我回报,我须索走一遭。”《田西厢》改成一个234个字三十四句的散文诗似的长段独白,活画出这个受了委屈的小女孩的情状,写出红娘心情的五次跌宕起伏。“好哇!对我耍小姐脾气,装好人家架子!我红娘传书递简,担惊受怕,都为的是谁呀?怎么反把我当成出气筒了?(一层,这是委屈气恼冤枉之词。)要说你不想人家吧,这些日子天快嗳和了,杏花都落了,您晚妆的时候还老怕衣服穿得太薄。可为什么听琴的那晚,夜那么深了,露水那么重,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您一点也不怕着凉呢?(二层,这是既恨又爱,既疼又怜的真挚之词。)瞧你背地里愁眉泪眼的,可对别人又巧语花言,装正人君子不肯搜自己的狂为,专一找别人家的破绽,你这是何苦?(三层,这是揭莺莺老底之词。)你的心也散了,我的腿也懒了,这封信也别管了吧。(四层,这是气话。)咳,我若是不去吧,小姐回头又说我违拗她。再说,张生那可怜的傻秀才还在等我回话哩。去一趟吧,谁叫我是红娘呢?真冤哪!(五层,这才是真心话。)两相比较,当然是新增写的独白好得多,其优点是:(1)原来两段唱和四句独白,基本写的是张生将会为小姐怎么样和红娘自己表示要“做一个缝了口的撮合山”,没有涉及到红娘自己的心理活动。其实她此时思想斗争是相当激烈的,心理活动也相当丰富。新增的独白,抓住一点分五层来写,千转百回地写出了红娘的情状,再加上拾信、丢信、再拾信,几次反复动作的描写,把她那丰富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展现在观众面前了,感染力是相当强的。这就充分显示出了戏曲文学中那抒情性和戏剧性相结合时所产生的魅力。(2)原来的唱、念匆匆而过,不能发挥演员的功力,新增的大段独白,洋洋洒洒二百多字,句式又长短不齐,骈散相间,有浓郁的诗意,再加上对偶、口语化,念起来啷啷上口,使人听之耳目一新。这不仅给演员提供了用武之地,也给观众带来戏曲念白美的享受。(3)小姐此举,虽使红娘非常生气,不再想送此信了。可一想到可怜的小姐和那个傻秀才,这正义感就战胜了个人恩怨和自己的委屈,还是得去。这里既写出了红娘胸襟的坦荡,也写出了红娘的真挚、聪慧、坦率、正义。

  红娘的正义感、献身精神还表现在面对面同老夫人的斗争上。《田西厢》在《逐婿》、《抗命》等场为红娘填写了几笔很有份量的对话,直斥老夫人。《逐婿》一场,当老夫人第三次赖婚提出:“我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不中状元就作不了崔家的姑爷了”时,红娘问:“可是表少爷也不是状元啊。”崔夫人:“表少爷虽不是状元,但郑家门第高华,就不辱没俺崔家了。”红娘反击说:“有道是‘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以门第取人,只怕有欠公道。”驳得老夫人无言以对,只好用王子身份压红娘“多嘴,还不下去。”红娘的正义感给了她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勇敢行为。在《拷红》一场表现的最为鲜明。红娘先则据实以告,争取合法;继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迫使老夫人后退无路,乖乖地按照红娘的意志成全了这段婚事。这本是一场“白口戏”,《王西厢》中“信者人之根本”那大段独白更是脍炙人口。但有些语言、语气用于红娘身上却不够准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这原是孔老夫子的话(《论语、为政篇》)。其次,“却不为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早晚各相窥视”等等,这些措辞用于红娘之口,就语气而言,倒象是兄长在训斥他妹子治家不严。如果再将“辱没相国家谱”“亦得治家不严之果”“ 之以去其污”…等词联起来看,这分明是红娘在说着满口的道学话。另外,红娘原是个不识字的丫头,说这些话就与她的身份不相符合了。为此许多改编本,对这段独白都作了提炼、润色。《马西厢》首先理清层次让红娘先责失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又去掉了“大车无 ,小车无 ”等词;这样改既符合红娘不识字的特点,又用子之矛,射子之盾,—箭双鸟。继责失策,“夫人有言在先,小姐不为越礼”。这样立论有据。加强了说服力、战斗力。接着分析利害得失,若告下官府,先“领治家不严罪”,后“落个背信负义名”。最后提出建议“高抬贵手”“把旧帐新冤—笔勾”“成全这段亲事”。红娘对老夫人责以大义,晓以利害,深刻揭穿了老夫人色厉内荏的纸老虎原形,深刻揭露了礼教的虚伪性。

   荀慧生《红娘》,红娘是第一主人公这是没问题的了。但今天来看,这个形象塑造的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妥之点。可以说是瑕玉互见的。从她乐于助人,为正义、为别人献身这一点来看是成功。在这出戏中有几段脍炙人口、流传全国的唱段,而这些唱段恰是表现红娘助人为乐、献身精神的。如第四场(琴心),红娘见莺莺听张生弹唱“凤求凰”而“弹泪”时,唱的(反汉调)“听琴吟”:“见小姐红晕上粉面,红娘心中才了然,只道她守礼无邪念,款款的深情流露在眉尖,脉脉含羞一旁站,这样的娇态我看犹怜。罢罢罢那顾得受牵连成全他们好姻缘。”这是荀先生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新创的唱腔,既新颖别致,又字字含情。叫张生以琴挑之、试之,是红娘的主意。足见其聪慧过人。当她观察清小姐也有爱张生之意后才肯替张生传书递简的。为成全他人好姻缘不顾自己受牵连,这也足见其成人之美品德之一斑了。第五场(闹简)当莺莺将信掷地上后,她思想斗争很激烈。这信到底还送不送?这里有一大段(四平调)唱段,尽管红娘又怨又气,不愿去传书递简,但她可怜小姐,“背人处红泪偷弹”,同情张生“盼佳期数尽黄昏清旦”,“废寝忘餐”,为“有情人成眷属”。她还是把信送去了。这也是表现她风格之尚。第六场中“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那段盘舞更是脍炙人口,屡演不衰。第七场莺莺会张生佳期把红娘关在门外,这里有一大段(反四平调)“小姐小姐多丰彩”,很符合红娘当时的思想感情,她为小姐、君瑞这“一双情侣称心怀”而感到高兴,为才子佳人“勾却相思债”而感到自慰。为不惧老夫人家法厉害,“我红娘成就他鱼水和谐”而感到自豪。这个本子不足之处,在于对红娘的分寸感把握不好,有些地方太过火、太轻狂、放肆一些。有时不分对象、不分地点,对谁都调侃,有失检点。如(寺惊)一场,人们都在提心吊胆,不知生死如何之际,张生献了退兵之策。当老夫人和莺莺要下场时,红娘逗老夫人说:“老夫人这人长得不错,想不到你有这么一个才貌双全的好女婿”。老夫人说她“休得胡言”。接着又去逗小姐。“小姐你的好造化。”在这严肃场合下说这番话大可不必。更何况是下人对主子那就更不妥了。对张生更是采取斥责、调侃的作法。如张生说:“小姐受惊了!”红娘:“你哪里这些废话”。(赖简)一场,当张生跳过花墙,老夫人问:“这是什么响声?”红娘回报:“老夫人是狗。”像这样一些言行,虽有逗笑取乐之功,但也有损红娘形象之大过。

   4、对老夫人这个人物作明朗化处理。

   崔老夫人是封建门阀观念的代表人物,是个顽固而狡猾的“积世老婆婆”。作为崔张争取自由爱情的对立面,不仅贯穿全剧,而且在戏剧冲突的构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她以相国夫人和母亲的身份,对和她有关联的人物都起着主宰的作用。作为一个相国一品夫人,她恪守封建礼教、对莺莺严加管教和拘紧,连莺莺未经许可走出闺门,也要受到她的严厉斥责。就对女儿严加管教这一点而言,她同一般夫人没多大区别。所不同的是,她居然能干出“明许明赖”、“明许暗赖”、“虚推实赖”,连续三次赖婚的勾当。这就写出她的特性来了。可惜的是王实甫在有些地方是“意到笔未到”。因此造成这个人物性格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对于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赖婚这个问题的根源有多种看法、意见:一种看法认为她之所以坚持要将莺莺许配给郑恒,这是从姑侄关系考虑的。郑恒是她的侄子,郑尚书是她的哥哥。作为一个孤孀,日后的生活她要有一个靠山的。她哥哥就是个现成的靠山,不靠他还靠谁呢?第二种看法,她不能违背先相国的遗愿,因和郑恒早有婚约,是先相国在世时订下来的。她在剧中曾三次提到过老相国许婚之事。由于这种顽固的封建道德在支配着她,所以她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赖婚。第三种看法,是门阀观念在起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张君瑞姓“张”,郑恒姓“郑”。郑家在魏晋南北朝、唐代是有名的“七姓十一家”的世族。老夫人认为崔家女只能配郑家郎,只能在这世族间联姻,才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亘古不变的真理。由于老夫人是戏剧冲突一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是作为维护封建门阀观念的代表,还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礼教的代表,就决定了戏剧的主要冲突是自由爱情与封建门阀观念的矛盾冲突,还是自由爱情与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礼教的矛盾冲突。不管往哪一方面靠,老夫人的性格都应明朗化。《田西厢》写的主要矛盾是青年情爱与门阀地位的矛盾。所以老夫人是维护封建门阀观念的代表。为此把先相国遗言这条线砍掉了。只在(赖婚)一场提及过一次“怎奈先相国在日,曾将小女许配老身侄儿郑恒为妻”。她当着张生说:“我已将小女另结丝罗”。“小女已听从老身言语,只候我侄儿郑恒一到,就谐花烛”。她对莺莺说:“为娘已将我儿终身许配你表兄郑恒”。这就加强了老夫人维护封建门阀地位的顽固性。这里有先相国的遗言,但更主要的是她自己决定的、安排的。除此而外,在(寺惊)场让老夫人自表身世“俺崔家乃博陵世族。”(逐婿)场,当老夫人说:“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红娘点破“表少爷也不是状元”时,老夫人再次诡辩说:“表少爷虽不是状元但郑家门第高华,就不辱没俺崔家了”。这才道出了真谛!“世族”、门第“才是导致她一而再,再而三赖婚的根本原因。这样塑造老夫人形象就非常醒目,大有说服力了。《马西厢》是突出先相国遗言和投靠兄长这条线。写的是自由爱情与封建伦理道德的矛盾冲突。为此在(寺惊)场老夫人说:“相国在世,已将小女终身许与我的侄儿郑恒了”。到(悔婚)场为老夫人设计了—段旁唱:“—女许两家,急中错,都怨我,若变了郑家婚约,见我兄,话怎说,也只好咬牙关把张生负却”。当张生与她辩理时,她就阖盘托出:“先生虽有活命大恩,奈相国在世之时,曾将小女许与老身侄儿郑恒。此番我携儿女投奔我兄,若退了郑家婚事,教老身何以自处。”因为她投靠的是兄长,小女是亲上加亲。所以她不能毁郑家婚约而答应张生。

四、对《王西厢》戏剧结尾的出新独创。

《王西厢》采用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张生状元及第和莺莺洞房花烛大团圆结尾。这种戏剧结尾在当时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王实甫在“始乱终弃”、“惊梦”、“私奔”、“大团圆”等诸多结尾中,选取了“大团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一,这样结尾反映出了当时时代的社会生活,是符合当时观众的心理要求和欣赏习惯的。我们说儿女团圆的结局要比冤魂出现的场面更为广大观众所欢迎。我们中华民族素来是乐观主义者,做文章要有始有终,看戏听故事,总喜欢有头有尾,而写戏的人也要求叙述故事要有头有尾,结构情节也要求有始有终。因而这类团圆结尾是合往日(甚至今日)观众的胃口的。其二,这样结尾是符合主要人物性格发展逻辑的。《王西厢》既然写了老夫人“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的一个封建家长,那张生得官回来了,矛盾事实上已经解决了,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张生得官回来,对于利用合法条件(兄妹关系)达到和张生结合的目的的莺莺来说,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她的性格在这时也基本完成了。我们再从王实甫的写作意图来看,如果剧本达不到崔张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