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命理学研究疾病的重要意…
论中医诊断学与阴阳二气…
占用科学与易经
易学与中国医理
风水之学与传统释道之学…
风水学与建筑
把建筑风水学与八卦对接
伪术假学与风水之真法
儒学现代化之路——中西…
促进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合…
最新热门    
 
论理学与唐宋古文主流体系建构

时间:2009-8-8 16:42:30  来源:不详
·梁武帝》中就认为,佛法“与老子相出入,皆《易》所谓‘形而上者’”,又说“老佛之道,非一人之私说也,自有天地而有是道矣”,因而“诚以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道行于其间而民不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泯然不见其际而天下化,不亦周、孔之遗意也哉”,主张儒家“礼乐”、“政刑”可以通过佛、老传法的方式来实现,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万物并育”、“天下化”这一正是周、孔所希冀的终极目标。而这种以儒为本、吸取佛道的方法,其实正是宋代理学思想体系建构的重要特点,如程颢用静坐的方法让学者解决“心口不相应”问题,正是佛家的禅定方式,陆九渊心学主张明乎本心,亦显与禅宗顿悟一脉相承。朱熹就不止一次地说陆九渊的“江西之学只是禅”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三) ,在鹅湖之会上,朱揭陆为禅,陆揭朱为道,恰恰暴露了两大主流派系理学所含具的佛、道思想成分。实际上,宋代学者正是通过广泛吸收佛、道思想,借助佛、道哲学思维方式来建构新儒学思想体系的,因此,苏学杂融佛、道,既可看作宋学的共通特点,也自然与理学基本精神并不相悖。南宋人员兴宗评论王学、苏学与程学之异同云:“昔者国家右文之盛,蜀学如苏氏,洛学如程氏,临川如王氏,皆以所长,经纬吾道,务鸣其善鸣者也”,又说“考其渊源,皆有所长,不可废也。然学者好恶,入乎彼则出乎此,入者附之,出者污之,此好恶所以萌其心者。苏学长于经济,洛学长于性理,临川学长于名数,诚能通三而贯一,明性理以辨名数,充为经济,则孔氏之道满门矣,岂不休哉”,认为“今苏、程、王之学,未必尽善,未必尽非,执一而废一,是以坏易坏,置合三家之长,以出一道,使归于大公至正” (《苏氏程氏王氏三家之学是非策》) 。宋学由诸多分立派别而构成整体,员氏指出各派“皆有所长,不可废也”,并主张“通三而贯一”、“合三家之长,以出一道”,恰恰揭示了其精神本质在深层的沟连与贯通。

由此可见,将宋代古文创作推向极盛并成为北宋文坛主流作家的“宋六家”,他们之间的师承聚合及其与唐代韩、柳联结而构成唐宋古文运动整体的过程中,始终依倚着儒学复兴思潮乃至新儒学的建构方式,深层地渗透着作为宋学核心体现的理学的基本精神。

当然,作为一个完整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体系,是由明代唐宋派文人最终建立并使之在文学史上确立重要地位的,宋代文人自身并未形成建构这一古文体系的自觉意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理学家文道观的渐趋淡薄,对文学的渐趋宽容,甚至讲求辞章,努力参与到文坛主流,南宋理学家已一改北宋理学家那样鄙薄古文的态度,在客观评价北宋古文家杰出成就的基础上,甚而主张应以其为古文创作的典范。如朱熹虽然强调“文”是“道之枝叶”,但对“文”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文”在发挥“道”的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仍有清醒认识,因此高度评价欧阳修、苏轼的文章为一代大手笔,指出“今人作文,皆不足为文,大抵专务文字,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至说义理处,又不肯分晓,观前辈欧、苏诸公作文,何尝如此,圣人之言,坦易明白,因言以明道,正欲使天下后世由此求之” (《朱子全书》卷六十五) ,又说“东坡文字明快,老苏文雄浑,尽有好处,如欧公、曾南丰、韩昌黎之文,岂可不看?柳文虽不全好,亦当择。合数家之文,择之无二百篇,下此则不须看,恐低了人手段,但采他好处,以为议论足矣”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 ,在此,如果加上对王安石的评论,则已是所谓“唐宋八大家”之先声了。

与朱熹同时泛称司马光、范仲淹、李觏及苏门六君子之文相比,理学家吕祖谦编《古文关键》一 书,专选韩、柳、欧、三苏、曾及张耒八家文,则显然尤为接近“唐宋八大家”之说了。《古文关键》分上、下两卷,上卷选韩愈文十三篇,柳宗元文八篇,欧阳修文十一篇,下卷选苏洵文六篇,苏轼文十四篇,苏辙文二篇,曾巩文四篇,张耒文二篇。这里所选八家文,明人标举的“唐宋八大家”中有七家入选,所选文章数量亦与各家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大致相当,而之所以未选王安石之文,当与南宋初批评新法的风气有关。在南宋之时,先是苏文解禁,于是韩、柳、欧、苏在文坛的地位凸现出来,如王十朋即说过“唐宋之文可法者四:法古于韩,法奇于柳,法纯粹于欧阳,法汗漫于东坡。余文可以博观,而无事乎取法也” (《杂说》) ,理学家所选定的古文典范,正代表着文坛的普遍趋向。其后随着对王安石偏见的淡化,理学家进而在所标举的古文八家中进王安石而退张耒,于是与明人标举的“唐宋八大家”完全一致的名单实际上已经开列出来。据罗大经《鹤林玉露》云:“江西自欧阳子以古文起于庐陵,遂为一代冠冕,后来者莫能与之抗。其次莫如曾子固、王介甫,皆出欧门,亦皆江西人。老苏所谓执事之文,非孟子之文,而欧阳子之文也。朱文公谓江西文章如欧阳永叔、王介甫、曾子固,做得如此好,亦知其不可尚已”,可见,论宋文于欧阳修之后列王安石、曾巩及三苏,朱熹已经如此,再加上对韩、柳文的推崇,八家之名实已呼之欲出。

因此,可以认为,明人建构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体系,在南宋理学家手中已具雏型,由于南宋以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作为理学宗师的朱熹之论必然对文坛产生巨大影响,而首先专选八家文的吕祖谦《古文关键》广为流行,成为文坛范本,更对“八大家”之名有着直接的启迪。从这一意义上看,在北宋后期即与理学分流自立的唐宋古文体系,却恰恰是由理学家所初建,在理学基本精神的始终贯穿以及理学家对古文领域的积极参与之中逐渐确立起来。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