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宋代之防盗版
宋代——还是宋国——有…
古典家具的档次普遍要高…
两大韩国家族近400年墓…
八大彭姓家族的名墓之“…
现代家居风水与健康
陕西韩城宋代壁画墓揭开…
再探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古代家祭偶像杂谈
土家族梯玛文化的内涵及…
最新热门    
 
宋代家族与文学【余论】——以澶州晁氏为中心

时间:2009-8-8 16:42:49  来源:不详
两者都借鉴了社会学的“代际流动”研究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分析单位的变化。不管是以核心家庭还是以家族为分析单位,都还有进一步细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那就是能否以个人为分析单位探讨其在社会上的不同身份角色和由此导致的社会流动,即社会学中所谓的“代内流动”研究方法。因为“代际流动”探讨的问题容易宽泛化和自相矛盾,从而掩盖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如前举对宋代社会流动问题截然相反的认识即是一例。而“代内流动”则立足于个人,通过个人和社会的联系、身份的变化看社会流动性,邓小南先生的《北宋苏州的士人家族交游圈——以朱长文之交游为核心的考察》[13]一文就是从此视角进行研究的成功范例。当然,这一视角也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其他研究,如家族人物的创作个性,就不仅要从家族因素中找原因,更重要的还要从其自身遭遇和观念变化着眼,才能获得较为通达的解释。家族人物的创作受家族文学影响有限,这个发现也许让我们不无尴尬,但给出适用条件正是科学性的一种体现,过分拔高自己研究对象的意义和扩大研究对象的适用范围却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以一个经典个案为中心,指出家族可以为文学史、社会史研究提供新的单元和新的结构,同时又指出这一新的单元和新的结构的局限性,这可以说正是本文的研究贡献之一。

    学术研究,通常是根据读书的初步心得提出具有合乎逻辑规范的理论假说(亦可称理论模型),然后严格检验这个理论假说所涵盖的命题是否与所应解释的经验事实相一致。只有不被证伪的命题才是暂时可以接受的命题。本文原初的题目设计是《宋代家族与文学》,但宋代家族与文学情况复杂,未知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目前尚难以限定条件少且简单有效的理论模型来包举整个宋代家族与文学的问题。我们只好采用由点及面的个案形式提出若干初步研究结果,它仍有待于大量的经验事实来论证检验,并在检验过程中不断完善,以期达到解释范围的最大化。再如宋代新世家的形成、不同地域家族文化的差异[14]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家族文化与政治、经学、文学的关系、以及许多重要家族与文学的个案研究等等,也都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关注。

    总之,宋代家族与文学的研究领域广大而深邃,本文所做的研究虽有开拓性,但限于时间和学力,只是以一个家族个案为基础做了较深入的探讨。上述问题尚未能在本篇论文中得以展开,却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继续拓展的空间。

[1] 刘晓《元朝的家庭、家族与社会》第3页,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1998年博士论文。

[2]参台湾学者梁庚尧《家族合作、社会声望与地方公益:宋元四明乡曲义田的源起与演变》和黄宽重的《宋代四明士族人际网络与社会文化活动——以楼氏家族为中心的观察》,收入黄宽重、刘增贵主编《家族与社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3] 参看胡志宏《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第五章“唐—宋近代社会说”一节,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

[4] 美·包弼德著,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第66—80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 此点可参何新所博士论文《宋代昭德晁氏家族研究》第27—29页。

[6] 周扬波《宋代士绅结社研究》,第161—162页,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5年博士论文。

[7]据胡志宏《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第254—255页,这七类人为:有官职的人;中举的文人学士;地方庙宇和道观的主要捐赠者;修建学校、书院、图书馆、桥梁、水利工程和园林的组织和个人;地方军事组织或慈善组织的领导人和义庄或用于赈灾的庄园的主人;通过师生、诗友、学术同道等关系组织在一起的人,或在上述五项活动里聚在一起形成团体的人;前五类人的姻亲。

[8] 于建嵘《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6期。

[9]参朱瑞熙《一个常盛不衰的官僚家族:宋代江阴葛氏家族初探》,张邦炜《宋元时期仁寿-崇仁虞氏家族研究》,均见《中国近世家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年出版)。

[10]西京石氏中石熙载官至枢密使、尚书右仆射,子石中立官至参知政事。熙载孝悌有礼,奏补继母子熙导为官,然死后从弟熙正与熙导交讼,熙正坐除名,熙导还本宗。石家很快衰败下去。(参《宋史》卷二六三)

[11] 《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60页。

[12] 《晁氏崇福集序》,转引自《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178页。另案:此段引文是从李朝军博士论文中得到线索,又核原书而得。拙著基本定稿后,始看到李的博士论文《宋代晁氏家族文学研究》,但由于自己文章规模已定,无法将读李文时的收获尽纳书中,拙著有两处受惠于李文,皆已标明,以示不敢掠美之意。

[13] 《国学研究》第三卷第451—48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另外,本段有关西方对于宋代社会流动问题的研究的论述,借鉴了罗祎楠的《社会流动理论与历史研究——以美国宋代社会史的讨论为例》(2004年10月9日,北京大学邓小南、荣新江主持召集的“社会流动、社会秩序与唐宋历史问题”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一文。

[14] 家族问题其实与地域问题紧密相联。家族总要依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家族观念悄悄积淀在人们世代居住、浸染着先人血与汗的故土里,在人们普遍的数量庞大的怀乡之作中,总陪随着浓浓的思家恋亲的情怀,乡土地域观念可以说是家族观念一种次生型态的反映。但是由于我们通常关注的家族属于流动性较强的仕宦型家族,反而不容易看出地域文化对家族的影响,笔者计划对地方诗文集予以调查整理,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