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由上博《诗论》简论“文…
简论“诗亡”与“《春秋…
简论《三国演义》传播研…
简论传播视野中的《三国…
楚风北袭与北学南渐——…
简论农业经济对中国古典…
简论陶渊明田园诗中思想…
简论近体诗格律的正与变
辛弃疾研究综述
辛弃疾的“杂文词”
最新热门    
 
简论辛弃疾农村词

时间:2009-8-8 16:43:0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辛弃疾一生写词很多,其中农村词为14首,在整个辛词创作中。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一人可比拟的。
 
【关键词】 辛弃疾;农村词;农民;农村风光;农居生活感受
  
  辛弃疾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词,一生创作很多,流传至今有629首,其中农村词为14首。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人可比的。这些词,题材丰富多彩,风格清新明快,这自是因他才华过人,学识渊博,但更和他长期居住农村,接近农民分不开。辛弃疾南归之后,生活和创作的每个阶段,他都写了农村词,特别是退居江西上饶和铅山的二十多年中,他更多地发现了农村生活的诗意,感受到了农民身上的诗情,从而以农村生活作为词的重要抒写对象,在词中表达对农民的敬爱和赞美,对农村秀美风光的沉湎和讴歌。以及自己生活在农村里的轻松和欣喜。农民的憨真、民风的淳朴无不组成一幅幅动人、诱人的画面,令人心弛神往。
  
  一、“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忙碌淳朴自得的农民群象
  
  辛弃疾在农村词中,成功地塑造了农民的诗意群象。让农民第一次在词苑中获得主人公的地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词在诞生之初,大抵多呈大方自然、隽朗高秀之风,受“花间”影响,步人“艳科”,即便进入鼎盛时代——宋代,连范仲淹、欧阳修这样的大家仍不免有“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宛转之度”,就是号称“豪放派”之首的苏东坡,也是以抒写婉娈转柔的词为主,农民未曾进人词域。虽然东坡以五首《浣溪沙》,将农村题材引入词作,但只是兴之所致,偶尔一为。只有到了辛弃疾手里,农民才真正进入文学阵地,成为或“庄”或“媚”的一分子:老年农民、青年农民、浣纱少妇、采桑姑娘、顽皮小鬼,他们的劳作、他们的淳朴、他们的悠闲、他们的乐趣,都成为稼轩词卷中精彩纷呈的画页。
  我们且看《清平乐·柳边飞鞚》: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上片写词人夜行柳岸所见的景物:也许是有所思,夜不成寐,出来散散心;也许是喜在心,兴之所致,出门信步而走。天地一片宁静,只有宿鹭在动,尽管夜如白昼,可偏偏鱼虾“睡着了”,似与鹭鸟逗趣,淡雅疏朗,了了几笔就勾划出乡村美好的夜色景象。下片集中写了一个浣纱少妇:“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从美好环境到美好人物;从远景到近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舒缓细致地展开。词人先是远远地看到一个身材俏丽的女子在月下浣纱。她偶然抬头。忽然发现河岸上有人在看着她,显得不好意思,连忙笑着背过脸去,收拾东西回家。就在这时,家门前传来了她小孩子的哭声……浣纱少妇的勤劳、羞涩、朴实与乡村静夜构成了一幅灵动的图画。让人们体会到一种美的诱惑。
  再看《清平乐·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纯粹是一幅农家欢乐图:老两口喝了点酒,微醉中却还神清气爽,喋喋不休,情深意长,似乎在品尝知足的生活。大儿子身强力壮忙农活,二儿子心灵手巧织鸡笼,只有小儿子人未长大。偏偏生来一张贪吃嘴,悠然自得地睡在溪头剥莲蓬。一家人和和睦睦,情趣横生,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令人羡慕不已。全篇风格恬淡,笔触清新,画面鲜活生动。溪边农家老少五人各具面目,形象逼真,声吻动态富于立体感,使人读了觉得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其中尤以喝酒谈笑的两老和卧剥莲蓬的小儿写得最为传神,完全符合他们各自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是辛弃疾农村词的代表作之一。
  写到活泼可爱的小孩子,还有一首《清平乐·连云松竹》令人叫绝。词人这样写道: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柱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园山枣,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词人写自己去检查果园,碰巧发现一个农家小孩正拿着长长的竹杆在偷果子。面对这个情景,他不但没有斥责,而且还不让别人去惊动那个小小的偷窃者,自己反而躲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偷偷地欣赏着孩子那稚气的举动,甚至心里还暗暗地替小孩着急呢!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表达的是多么动人的感情!这完全是一个父亲对自己爱子的感情,词人完全是在用农民的眼光、农民的宽厚来看待这个农家孩子。将自个的整个身心都融入了农民的生活之中。
  值得一看的还有《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这首小令十分俏皮活泼。词人写了几个农村姑娘,一路嘻嘻哈哈,慢悠悠地沽酒回来,却被树上鸟儿“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的叫声所惊悟。才发觉出来很久了,得赶紧回去,因为家里人还等着喝呢!下片更是妙趣横生:词人自己喝醉酒了,想着该回家去,却连自己的家在哪都忘了,反而去问别人。“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简单两句答对,本极平淡,却写出了乡民的淳朴厚道,亲睦友好。全词通俗平易,明白如话,而又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从“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的词句中看到将农事劳作作为美差享受的老农形象,由“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去设想初出闺房小姑娘的那般稚嫩和激动。
  辛弃疾写农民,是带着感情去写的,带着羡慕和赞赏去写的。在劳动中去刻划他们,在乡村诗意画面里去塑造他们。这些农民的形象真切、自然,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清朗秀丽恬静的农村风光
  
  辛弃疾的农村词写人与写景其实是揉合在一起的。他写农民群象的词都写了农村风光,并且都是些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正是这种美景才衬托了人物形象美、情性美。这里所探讨的农村风光词是就其偏重方面而言的。辛弃疾用重笔浓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清朗秀丽、幽雅恬静的农村夜景、农村雨景、农村丰收之景,更是一幅幅令人一洗尘杂、心驰神往之景。我们先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进苑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
  这是一首清新俊逸、绰约自然的写景词,描写的是作者夏夜行进在田间小路上的所见所闻。
  在辽阔而晴朗的夜空中,乌鹊惊飞,蝉鸣蛙噪,稻花飘洒着浓郁的香气,预告着一个丰年的到来。首两句空间广大,着眼高远处,将极平常的景物风、月、鹊、蝉巧妙地组合起来,并置于夏夜背景之中,使其在平常中显得不平常。鸦鹊惊飞不定,不是盘桓树枝的隐秘处,而是飞绕在斜横突兀的枝干上。因为月光明 亮,所以鹊鸟被惊起,以为是天亮了;因为鹊鸟惊飞,自然会引起别枝摇曳。与此同时,夜间的鸣蝉在习习凉风中更显得清幽悦耳。静中寓动,动中有静。后两句视线转为平低,扑鼻而来的稻花清香,田里齐声喧嚷的蛙声,似乎宣告一个丰收的大年必将到来。以蛙声报说丰年,别具情韵,是辛词的独特创造。下片接着写:突然,山前降下了一阵小雨,作者急忙赶路寻找避雨之所,转过溪桥,惊喜地发现了旧时曾经来过的茅店。前两句再次扩张视野,从星天到雨山,朗朗夜空,闪烁着七八颗灿烂的星星,起伏的群山前,飘洒过三两点雨滴,星是廖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与前面的清幽夜色、恬静舒心气氛相照应。末尾两句笔锋一转,山路一打折,走过一座小桥,乡村林边的社庙和茅草店竟意想不到地出现在眼前。这种远而忽近、隐而骤明的描摹,现出文笔跌宕,功力深厚。优美的夏夜之景,以轻快灵活的笔调出之。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似乎随意拾取,略加点染,置入画中,粗枝大叶,却别具风流。
  再看一首《鹊桥仙·松岗避暑》:
  松岗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却又是前回醒处。东家娶妇,西家嫁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这首词写的是山野中旅行时的所见所闻,主要侧重于自我心态和农民生活的人文景观。上片写作者自己山行的潇洒情态,其中虽有客观景物的描写,但只是为了烘托“我”的闲暇意趣。开头三句,点明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是自己经常游玩之地。动词使用灵活多变,使得画面动态横生,两个“避”字和一“去”一“来”,用得很妙,说明是屡次光顾此地,喜欢田园风光的心情溢于言表。“闲”字两次使用,更显出游玩兴致之高,没事就去。后两句写自己在路上的醉态,细节逼真。扶怪石,看飞泉,既写了人的动态又画出景物特征。“又”和“却”两个虚字,活画出醉眼朦胧中对旧游之地“似曾相识”的惊喜之态。下片则侧重客观之景,用简洁生动的白描笔法,绘出一幅民俗风情画。村里娶妇嫁女的场面,富有生活气息。“笑语”一词,用动态描写点染热闹场面。下字准确精炼,末两旬“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是辛词名句,它通过对即将成熟的农作物的赞美,既补画出农家欢乐的美好背景,也流露出作者对农村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
  另外,《浣溪沙·北陇田高踏水平》,着力描写快到收获之时浙江农村繁忙的景象和农民对生活的喜悦,全篇呈现的是一派生机盎然和充满希望的农村风光。
  
  三、“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豁达自由愉悦的农村生活感受
  
  辛弃疾是一位爱国将领,一直主张抗金复国,但由于投降派不断加害,几起几落,贬居乡村几十年。虽是迫不得已,虽然怨愤满腹,但几十年的磨砺,乡村诱人风光的熏陶,特别是居地乡民对他的尊重、关爱以及乡民的淳朴厚道感动了他,使他由衷地爱上了这片沃土、这片滋养着他的山水。他也将自己的命运与村民联在了一起,与他们一起快乐、一起痛苦、一起欢欣、一起享受。只要是面对大自然、面对乡情、面对农民,他的心就能脱离苦怨,自由起来,轻松起来,豁达起来。这在他的农村词中,体现明显。我们先看《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阳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初春图景:柔桑、幼蚕、细草、黄犊,都是因春而起,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生气象。远近峰峦起伏,田野阡陌纵横,路旁青旗招展,樽前美酒飘香,都在逗人驻步流连。末两句是一篇主旨所在,将城中桃李和乡野荠菜对照描写议论,表现出作者顽强的个性和清新朴素的美学思想。城中的桃李。一到春天,花色娇艳,表面看来,春风似因它生辉,因它热闹,实际上却经不起风吹雨打,惨绿愁红,易开易落,很快化为尘泥。只有那溪头的荠菜,开着白色小花,生机旺盛,充满活力,它才是春天真正的拥有者,人们有理由认定:春天不在城中桃李那里,而在乡野荠菜花丛之中。这就彰显出农村风光的野性美、自由美和灵动美。如果再细究一步,可以想到这么一个道理:城市生活繁华难久,不如乡村常得春意。这是作者屡遭打击,被贬乡居,虽有千般不愿意,万般想不开,但置身乡村终被美景陶醉、被乡情感染而悟出的人生真谛。
  再看一首《卜算子·夜雨醉瓜庐》
  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扫秃兔毫锥,磨透钢台瓦。谁拌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
  全词写自己悠闲自得的乡居心情,上片描述的是一场春雨后农村春耕一片忙碌、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老把式驾着秧马在田里拔秧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