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占卜婴儿的性别(笑话)
BB性别射覆
论“灰姑娘”故事里的性…
审计局完善制度机制工作…
“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推进…
贾宝玉――阶级与社会性…
汉魏六朝诗歌中夫妇之情…
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礼学…
“大团圆”结局的机制检…
全球语境中的戏剧、舞蹈…
最新热门    
 
性别机制与宋、五代词登楼主题的异变

时间:2009-8-8 16:43:12  来源:不详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可最终,“乱红飞过秋千”,“无计留春住”。红颜在孤独中一天天老去,抒情主人公因相思的折磨而登楼远望以慰相思,可是望远带给她的是更加深重的失望,留给她的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的无限哀伤。宋、五代词中的那些独守闺阁的女性,只能在生命悲剧性的体味中上演一幕又一幕悲剧,永远也找不到消解这种悲剧性的出路,这是一种彻底的悲剧。
  对男性而言,是在功业未就中深刻体验时间流逝危及价值实现的恐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时间的跫跫足音时刻催促着抒情主人公建立功业的步伐。但在更多的词作中,时间的足音并没有加快抒情主人公追寻的步伐,而使其产生了对汲汲于功名、淹留他乡的怀疑,可这种自我怀疑又一时无法超越那些阻碍其回归的因素,抒情主人公也就陷入谋求功名与怀归思妇的矛盾,苦闷彷徨。
  故乡、闺妇,是仕进之途中男性永远的精神家园,是他们失意之时的精神抚慰,怀归也就成了他们消解生命悲剧性的重要方式。当然,消解生命悲剧性的方式不仅如此,如: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这是一种坦然地面对生命悲剧性的超脱态度,是对生命悲剧性的超越。辛词中也有多首登临怀古之作,时时流露出时光流逝、功业未就的英雄悲剧情结,如“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起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人表现得比较内敛、深沉,这是饱经风雨、阅尽人生苦痛后的无奈。其实,在南宋词坛,对生命悲剧性持超然、冷寂的态度时有出现: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如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尽管这种坦然的态度中寓有更深沉的悲剧感,但毕竟暂时消解了悲剧感对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折磨。还有以渴慕归隐来消解生命的悲剧性,如: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潘阆《酒泉子》)
  可以说,性别的差异影抒情主人公对生命悲剧性的态度,从而使登楼主题的意蕴呈现出或感伤或通达的不同特征。一般说来,女性词中的登楼主题的意蕴呈现出感伤倾向,这也是五代、宋前期词中登楼主题的意蕴的倾向,但至宋代后期,男性词中登楼主题的意蕴逐渐呈现出通达的风格。
  大致说来,如果抒情主人公是男性,则登楼的情感指向往往是怀归、怀古、归隐等,往往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如怀归中包含怀乡和思妇,怀归与怀古交织在一起也屡见不鲜;如果抒情主人公是女性,登楼的情感指向为怀远。应该说,前者的意蕴比较复杂,后者的意蕴比较单纯。
  其实,诗中的登楼主题历来不是单纯地为了抒发怀归之情,总是牵涉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政治内涵,这是中国文人在诗歌创作中逐渐形成的传统。即使是闺怨诗,也能读出反对战争、徭役的政治意蕴。但在宋、五代词中,一部分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的登楼之作在表达闺怨时却失掉了政治内涵,意蕴变得单纯了,即闺中女子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及由此带来的哀怨。但是,文人传统很快浸润词中的登楼主题,使其汇入诗之登楼主题的主流,登楼也就不仅是词人抒发思妇、怀归之情的重要主题,也是抒发政治情怀的文化符号。

  ① 《 诗·鄘·定之方中 》
  ② 这里的“主题”是比较文学主题学中的概念,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是相同主题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作家手中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intention)。参见曹顺庆《 比较文学 》,第231页-第253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