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走出节日误区,建构节日…
论汉儒的意识形态建构与…
从儒家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学科意识与体系建构的学…
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与终…
现代性危机与美学传统的…
建构中国基层文化制度体…
精英化——去精英化与文…
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
建构唯理主义与进化论理…
最新热门    
 
建构多维视野的文学批评——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点的理论生命力

时间:2009-8-8 16:44:10  来源:不详
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的有机统一的科学性,就在于文学批评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但归根到底是社会的历史的考察与审美的考察这两个最基本、最主要的侧面。

    文学是写人的,又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不仅再现了人类社会生活,表现了人类丰富微妙的感情,而且还体现了作家的艺术才能和思想个性。面对这样的批评对象,批评家不仅应该用审美的态度对待它,下力气进行艺术分析,而且还要透过艺术性揭示文学蕴涵的社会人生意义,展示批评家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及其价值理想。因此,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这个最高的标准与方法,还对批评家的思想、艺术素养乃至真诚、高尚的人格寄托了期望。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文学批评是整个崇高的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当文学与大众(读者)的中介,向公众说话,理应崇尚真、善、美,与虚假、投机与媚俗绝缘,所以要有真诚、高尚的人格境界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如果批评家由于理论修养不足、鉴赏能力欠缺而导致批评失误的话,读者和作者是可以谅解的。若是因其人格的卑下而扭曲批评,把批评当做牟取私利、投机取巧、党同伐异的手段,那是人们不会原谅的。由此想起了歌德关于人格问题的谈话。他在斥责当时批评界的种种卑下行径之后,着重地说:“莱辛之所以伟大,全凭他的人格和坚定性!那样聪明博学的人到处都是,但是哪里找得出那样的人格呢!”[4]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变革发展,正在呼唤一批富有思想艺术洞察力和真诚、高尚的人格魅力的杰出批评家的出现!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广大读者的热切期待。

参考文献

    [1] 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7.

    [2] 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2.

    [4] 哥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92.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