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统计显示我国行业收入差…
我国首部网络实名法律遭…
我国古代星象五行划分法
祭拜祖先悼念逝者 我国…
论我国冥婚的历史、现状…
我国古代诗歌风格论中的…
《周易》中的古诗与我国…
浅析从《史记》分析我国…
论我国古籍整理的几个重…
浅论南唐诗在我国诗歌史…
最新热门    
 
评我国新时期的“文艺本体论”研究

时间:2009-8-8 16:44:32  来源:不详
坏生活的原初状态,而应该让人物自己的内心活动,如记忆、联想、幻觉和潜意识心理不加组织、支离破碎、漫无头绪、杂乱无章地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直接与读者开展交 流。这也就完全否定了作家创作时意识活动的参与以及作家所应承担的对生活作出解释和评价的任务。这在一些所谓“新写实”、“后先锋”的作品中是不难看到的。所以,我认为,如果说古代的“自然本体论”文艺观由于缺少与认识论研究的联系,而使之陷于“摹仿论”;那么,现代“生命本体论”文艺观由于否定认识论的研究就必然会走向“宣泄论”,就必然会否定作家思想意识和人格力量在创作中的作用以及文艺对社会人生介入的职能。这样,文艺本体论研究中原有的一些积极意义,也就被连根的铲除了。

再次,关于文艺本体论与文艺超验性的关系问题。前面说过,本体论在古希腊是与目的论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认为本体世界是一个合目的性的、至善的、理想的世界;这就表明在本体论的追问中必然包含着一种形而上学的诉求。康德深知本体论对于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意义,所以他在批判知识形而上学,即宇宙万物统一的最终根据的时候,却在他的伦理学中保留了本体论的地盘,而把它改造成道德本体论和人类本体论,认为只有当人在自己的活动中有了这样一个终极目的,才能最后完成对人自身本体的建构,使人成为“作为本体看的人”。这对于当时正在德国蓬勃兴起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浪漫主义诗论家们把诗看作是一个“超验的事实”33 ,认为它具有使现实世界得以诗化的功能,强调现实世界应由这种超验的原则来进行设定。新时期我国文艺本体论的倡导者吸取了浪漫主义诗论中的这一合理的、积极的成分,提出“文艺是对人类生存的超越”,“任何艺术并非现实世界,而是理想世界、幻想世界,是梦境、是想象、是乌托邦”,“艺术实质上构成了最高的生存哲学”,“它为我们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生存的太阳”34 。认为“处于本体论地位的艺术在当代就应该担当起以振聋发聩般的闪电照亮我们生存的园地,并通过对事情本身的言说向人们显示生活的新维度”,“担当起拯救人的感性生成的使命”。这不但“直接标示出艺术所达到的人的本体深度,同时,也揭示出作为本体论的艺术在‘后乌托邦’时代对抗虚无的独特价值及当代意义”35 。这些思想在当今应该说是很有价值、很值得倡导的;但可惜并没有为更多的持本体论文艺观的学者所重视和接受,他们不仅把本体论与形而上学机械地加以分割,在对本体论作存在论解释,在强调人作为个体生命现象他的现实存在的处身性的时候,不同程度上都对于生命活动作了生物学的解释,不仅当作只是一种在原始欲望驱使下即时的、当下的、本能性活动来看待,而且还以反形而上学的名义,把道德形而上学也与知识形而上学一样予以否定和抛弃。这样就完全否定了人的生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创价活动以及人生目的、意义问题的内在联系性。其实,即便是严肃的西方生命哲学家也不是这样来理解生命本体的,他们在把传统的自然本体论改造为生命本体论,从认识论意义上把追求一种凝固不变的宇宙万物统一的依据斥之为“独断论”的时候,也不是不加分析地对形而上学采取这样一概排斥的态度,如一贯以反形而上学著称的生命哲学的创始人狄尔泰就认为,“作为一门科学而存在的形而上学是有限的现象,而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无心理意识则是永恒的”36 。这也就是康德批判知识形而上学而保留道德形而上学的积极意义之所在。虽然我们不赞同他在谈论道德形而上学时把理性原则和经验原则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只要与经验原则发生联系,就会降低道德的纯洁性和崇高性的片面主张;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看到人毕竟不同于动物,他不仅要活得好,而且还应该考虑为什么活。要是连这样一点意识也没有了,他也就 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要是没有一个上帝,那么,人什么事也都会干得出来了。”这就是“上帝”对于尘世生活的意义!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理想、信念、信仰和追求的问题。人唯其有了理想、信念、信仰和追求,他在生活中才会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有所贡献,他的生活才有意义、才有亮色、才有光彩。同时也表明了对人来说,理想、信念、信仰和追求不仅是他的一种主观心理,而且也是构成他的生命本体、生存本体的不可缺少的内容。而文艺对于人来说之所以不可缺少,就在于它把平时未必为人们意识到的而却潜伏在人们心底的、驱策和推动人们行动的那种理想和愿望,通过艺术形象的创造呈现在人们面前,在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又给人们某种激励和鞭策,从而提高人的生命自觉,为改变自身生存的现状,创造美好的人生去进行奋斗。所以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带有某种超验的、形而上学的性质的,它的魅力就在于它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人类永恒的追求,如同宗教中所描写的彼岸世界那样,它虽然不可验证、可望而不可即,但却深刻地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着人们不断走向自我超越。我看文艺对于人生的根本意义,也只能在这里找到最终的解释和阐明。这我认为也应该成为我们研究文艺本体论的最根本的目的之所在。


注释

①柏拉图:《蒂迈欧篇》,《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67页。

②柏拉图:《斐德若篇》,《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39页。

③亚里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5页。

④⑥ 29 36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第1卷,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页,第217页,第55页,第275页。

⑤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册,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00-110页。

⑦ 18 23 27 28狄尔泰:《历史中的意义》,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第45页,第47、57页,第58页,第58页。

⑧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13页。

⑨巴尔扎克:《<古物陈列室>初版序言》,《巴尔扎克论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5页。

⑩ 16 19 21 34彭富春、扬子江:《文艺本体与人类本体》,《当代文艺思潮》1987年第1期。 11司马迁:《报任安书》。

   12爱克曼:《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29页。

   13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三》,《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404页。

   14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3-164页。

   15 20 32 35王岳川:《艺术本体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9页,第5页,第10、327页,第316页,第59、60、316页。

   17 31杜书瀛:《论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第3期。

   22朱立元:《解答文学本体论的新思路》,《文学评论家》1988年第5期。

   2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82页。

   25豪译尔:《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157页。

   26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0-122页。 30王岳川:《文艺方法论与文艺本体论研究的学术史考察》,《多元对话时代的文艺学建设》,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23页。

   33弗·斯莱格尔:《<雅典娜神殿>断片集》,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01页。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