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我朋友从寺庙回来,身体…
求今年身体如何?
身体触机占法详解
身体解机占法
身体触机占法
身体什么时候恢复健康
现在的“卫浴一体”要注…
晚清侠义公案小说的身体…
中国古代“说书体”小说…
中国文化的集体“弑母”…
最新热门    
 
“身体”的觉醒

时间:2009-8-8 16:44:44  来源:不详
p;      其二,是出现在美学家与理论家视野中的“身体”,比如宗白华先生与傅雷先生等等。

              宗白华先生对古希腊文艺非常推崇,他从中西方美学与艺术比较的角度,论述了在古希腊文艺尤其是在雕塑当中体现出的独特的“身体”意象的构成方式,他说:“模范人体的雕刻是希腊最伟大的最中心的艺术创造。”(11)还在自己的许多论著当中数次描述了古希腊艺术的“境界”之追求在于:“和谐、对称、比例、平衡、匀称、典范、具体、实相”,这正是古希腊人体美对于古希腊文学艺术以至于美学的原创性的启迪,而且人体美本身也体现了古希腊的美的理想。所以,在宗白华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中,他就强调“透视学与解剖学为西洋画家所必修”(12)。关于“素描”的训练,宗白华先生认为其“价值就在于直接取象……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13。宗白华先生这一深刻的见解不仅仅体现在对于中西方文艺与美学的对比,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他认为以大众为对象的普泛的审美教育与以培养艺人为对象的专业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是一体的,这样才会真正使得审美教育得到内涵与资源。而傅雷先生则直接把中国古典“身体”意象的式微归结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系统的压抑,他认为:“在一般教育与中国的传统政治上,‘中庸’更把中国人养成并非真如先圣先贤般的恬淡宁静”,对刘海粟在美术教育使用裸体模特的争执,他说:“全部的中国美术史,无论在绘画还是在雕刻上面,我们从来都没有找到过裸体的人物”,还认为:“中国的玄学与哲学排斥一切人类的热情,以期达到绝对静寂的境界”(14)。

              其三,是体现于艺术家批评言论与理论研究中的“身体”意象。

              在这些艺术家当中,丰子恺对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中存在的“身体”意象的思想资源较多地来自日本。在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裸体”艺术在日本的波折,他的介绍与资料是十分详尽的,对于“身体”意象中最为敏感的“裸体”作为一种语言进入到日本文化语境中的各种古怪的排异反应,在丰子恺的行文中隐含着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忧患,他引用的许多言论在当时无疑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激活作用,比如:“无论是从美学上或技术上说,裸体总是美术的基础而值得尊重的”、“人身的形式在于裸体,艺术上的制作人身以裸体为基础,因此艺术上的教育用活人模特的习作”、“艺术是表现人体美的,不是表现阴部美的”,等等,他说:“中国的当局在这一点上比日本的当局高明,对于中国的美术界没有做出‘腰卷’及‘阴茎切断’之类的笑柄,但也没有像日本当局对于日本美术界那样的关心和建设”(15)。林凤眠则对“身体”意象及其在中国艺术教育中“身体美”的厄运极为愤懑,他说:“愚昧的同胞为了看不惯人体模特,竟至伙同军阀走狗,把艺专污蔑的无所不至”,而且“这个唯一的国立艺术教育机关,竟被他们蹂躏殆尽!”(16)在艺术家当中,对“身体”意象及意识觉醒表述最为激烈的则是徐悲鸿。他对于在人体美的教育活动中必须倚赖的模特,持有艺术家特有的职业严谨,对人体模特给予了极为不同凡响的态度,他说:“范人……实则模范楷则之意,即谨慎威仪、惟民之则、及不懔不贼、鲜不为则之字意。”还说:“故吾对吾写吾父,吾父即吾之范人;对写吾母,吾母即吾范人。”在徐悲鸿的话语中,对“身体”及“裸体”、“模特”给予了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孝”与“仁”的符号色彩,在中国近现代关于“身体”苏醒的思想中是极为特立独行的,这样一种以西方话语对中国话语的入侵与渗透,还不如说是一种更高程度与层面的骑驿相通和巧妙置换了。他对人体美及艺术教育中存在的“模特”的意义与价值,在美的永恒性上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即:“人之恒愿,莫愿于不朽。范人之能,不至不朽,惟以所秉一枝半节之美姿,供艺人摹写,入其幅员,遂足千秋。”但是,国人对待“模特”的“身体”理念却使得徐悲鸿“良可唏矣”,以至于“神圣之‘模特’儿成为黄帝子孙口中丑语,几可用以骂人”(17)。

              综上所述,在中国近代以至现代的现实生活与艺术中,“身体”意象正在摆脱传统的理念,并向着新的“身体”意象生成,其中在审美教育与审美教化中,由于思想界、美学界与艺术教育界诸多领域与层面人士的合力推进,新的“身体”意象正在生活、运动、服装、美术、文学、举止等方面逐步渗入。虽然至今国人对待“身体”以及艺术中“裸体”的审美态度仍然停留在较低的粗鄙与浮躁的层次,但是在近现代出现的审美教育及教化中的“身体”的觉醒无疑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与价值。

              

              注释:

      (1)  宗白华:《意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第119页。
    (2) [唐]宋若莘:《女论语 ·立身章》。
    (3)(6)(7)(8)(9)转引自:《陈独秀文选》,吴晓明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第77 页, 第18 页,第11页,第77页,第77页。
     (4)(5) 俞玉滋编:《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11页,第17页。
      (10)以上所引出自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宝文堂书店 1988年第一版,第213~235页。
     (11) (12)(1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237页, 第137 页,第158页。
      (14)《傅雷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第16页。
      (15)《丰子恺艺术随笔》,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第94~97页。
      (16)《林凤眠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第40页。
      (17)《徐悲鸿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第一版,第16页。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