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的现代取象
现代八卦取象
八卦与现代基本物理学
八卦与现代理论物理学
八卦现代应用
爆笑:四大名著现代版
最新热门    
 
后现代消费: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及其发生

时间:2009-8-8 16:45:14  来源:不详

摘要:

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实质是后现代的消费文化,以“解构”传统和权威为目标。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具有向反文化转化的可能,但更多的是反映了青少年崇尚公平、重视参与的行动取向,凸显了当代青少年强烈的主体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困惑与迷茫。

 

关键词:青少年  娱乐亚文化  后现代消费

 

 

一、    青少年娱乐亚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文化”来形容艺术的高雅与精致,比如,认为古典音乐爱好者是“有文化”的,而追求流行音乐则被说成“没文化”。但是,文化在社会学意义上往往被定义为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在文化的整体社会层面上,青少年娱乐活动只能被称为“亚文化”。所谓亚文化,是不同于主文化的仅为社会上一部分人所接受或成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作为一种亚文化,青少年娱乐文化表现出几个重要的特征:

空间分布的群体共享性。青少年娱乐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须为青少年所共享,所以又被称之为“潮”,即表明了这种文化现象的涉及面之广。只是一个人所喜欢的东西,最多只能被称作兴趣爱好,只有具备一定数量的共同爱好者,才能表现为一定的文化现象。青少年娱乐亚文化为青少年群体所共享,因为他们具有生理上的类似性,都具有青少年的基本需求。所以,当一种娱乐形式在一些青少年中产生时,借助现代发达媒体的传播,很容易就被其他青少年所学习和模仿。

时间分布的流行性。尽管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可以为群体所共享,但是,不同个人接触到这种亚文化的机会并不完全一样,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也有所差异,所以就单个青少年而言,对娱乐亚文化就有可能具有不同的体验方式并产生与众不同的情感反应。而这种差异性却增强了青少年群体交流的渴求,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来表达,从而希望自己的与众不同引起他人的共鸣。如果说群体共享性是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存在的前提,而个体差异性是青少年娱乐亚文化交流的基础,而这种个体差异性却要求青少年亚文化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不断地提供新的刺激,由此对青少年群体产生新的吸引力。所以,青少年亚文化是“流动”的,即是一种流行文化。

年龄分布的层次性。青少年作为一个群体,在年龄方面来看,其年龄跨度是相当大的,包括了18岁以下的一些未成年人,也包括一些18岁以上的成年人;从性别组成来看,既包括男性也包括女性;从职业方面来看,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从学历来看,也是形式多样。总之,有多少个分类标准,就可以把青少年群体再细分为多少种类型。所以,青少年群体内部还存在不同类型的分层现象,而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对娱乐文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都会有所区别,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然而,当超越一定的界限时,青少年娱乐亚文化也有可能成为一种反文化。共享性表明了青少年娱乐亚文化所具有的共同要素,而流行性、差异性和层次性则表明不同类型的青少年亚文化在发展方面具有不同的方向和可能性。当差异性和层次性发展成为直接对主流文化的中心因素如价值观、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等构成挑战时,亚文化就成为了一种反文化。比如“恶搞”这种娱乐形式,胡戈“恶搞”陈凯歌电影《无极》,掀起了“恶搞”浪潮;而“胡倒戈”“恶搞”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引起的却是主流媒体的一片“声讨”。由此可见,当青少年娱乐亚文化一旦跨越了主流文化的核心要素,就将不被主流社会所容忍和认可,甚至引起主流社会的强烈反对。

 

二、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价值观意涵

 

亚文化并不仅仅指一个较大社会里的民族或语言群体,它包括任何在文化模式上不同于其他部分的人群分支。因此,有些青少年可能会使自己明显地融入某一特定的文化之中,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流动。从文化评判的角度,亚文化与反文化不同,并不是反对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而只是与之有所不同,专属一定群体而已。但是,亚文化的这种专属性和群体性则可以反映所属群体的基本价值动向。就当前的青少年娱乐亚文化而言,它与当代全球化社会的消费热潮和信息化社会的个人自主性是分不开的。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变迁反映了青少年崇尚公平、重视参与的行动取向,凸显了当代青少年强烈的主体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困惑与迷茫。

流行文化的实质是后现代的消费文化。消费并非都是消极的,正如法国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所说的“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确指出,消费是一种积极的关系方式,是一种系统的行为和总体反应的方式。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然而,同样是法国的另一位学者尼古拉·埃尔潘则认为,与大众消费同时发展起来的大众文化对前者并非毫无影响。大众文化、传媒和广告对消费者,尤其是普通消费者的无意识世界的影响可以解释商品对大众的蛊惑及消费的乐趣。确实,当代媒体制造的众多文化产品和流行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言行。无论是“追星族”、“模仿秀”、“超女”还是“恶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而制造的娱乐消费,而这种后现代的消费模式是以“解构”传统和权威为目标的。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与青少年群体年龄相仿的青春偶像成为了崇拜对象,从演艺明星、文坛新秀到体育明星,从“奶油小生”到“肌肉男”再到“中性男”,欣赏这些青春偶像的一步到位的成功,欣赏他们平民化的风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偶像成为成功的象征。于是,也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以至于形成了消费的集体无意识,“明星用的我就买,明星做的我就学”。当然,青春偶像崇拜本身并不是错的,关键问题是在消费市场刺激下的“造星运动”到底将青少年引向何方?毕竟如果社会所倡导和鼓励的如果是某种或几种享乐化或者物质化的价值观,其对青少年生活价值选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重视公平参与的行动取向。当代青少年的娱乐亚文化无不以青少年的广泛参与为特征。这种参与性不仅体现在青少年群体自身对这些娱乐亚文化的深切投入,而且体现娱乐活动的组织者对参与的重视和巧妙设计。比如“超女”这种娱乐方式,我们暂且不谈其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形,但是从“海选”模式就给予了青少年广泛的参与机会,不仅有可能满足青少年的明星梦想,使得那些通过正规的途径无法进入文娱圈的少女们第一次有了如此“民主”的途径,而且使得明星的产生方式不再局限于专家与评委的评判,而把“选择”的主动权“还之于民”,让青少年自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此外,互动的体验使得娱乐脱离了神秘感,真正走进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影响了青少年的娱乐观念和娱乐形式。在这种参与方式中,凸现了广大青少年对公平竞争的向往和重视,也反映了竞争社会中青少年对娱乐精神的认识现状。因为这种娱乐形式毕竟缺乏了专业的判断标准,由此选择出来的“超女”并不真正是实力型的选手,在很多时候,个人偏好就成了青少年选择的理由,久而久之,在审美方面也难免形成感觉主义的倾向。幸运的是,青少年娱乐亚文化毕竟只是娱乐文化的一种形式,只要提倡一种“百花齐放”的格局,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是可以期待的。而最令人担忧的则是,一种模仿的风潮正风起云涌,各种形式的“超女”、“超男”正充斥着大多数的娱乐频道。

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困惑迷茫并存的思想状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在现代社会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他们希望积极参与公共生活,能够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他们必须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进行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这个体系他们并不具有绝对的发言权,甚至很多时候他们的意见在成年人看来是幼稚的、幻想和不现实的,这就形成了不同年龄群体的“代差(generation gap)”。这种“代差”是指不同代际的人群之间在思想、价值、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一般而言,人们的价值观念是不容易发生改变的。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却是不可阻挡的。在开放环境和竞争环境下出生和成长的当代青少年群体,不可避免地具有与他们的父母不完全一致的价值观。在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同时,种种社会问题引发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全球化时期的价值多元状况以及一些媒体的片面宣传,加剧了他们对权威的反感和对传统的割裂。青少年群体的这种思想状况集中表现在近期颇为盛行的“网络恶搞”,一切权威的、神圣的事物都成为“恶搞”的对象。然而,这并不意味当代的青少年“崇洋媚外”,因为中国自身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开放的媒介环境又让青少年得以对国内国际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但这种缺乏历史比较的横向对比,助长了相对主义价值观的流行,在思想和价值层面则容易陷入困惑和迷茫。

 

三、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发生机制透视

 

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产生不可能离开整个社会而独立存在,其发生机制除了源于青少年群体本身的内在特质外,还在于当前我国文化娱乐方面创新能力的不足及文化功利化倾向,而信息时代的媒体传播手段和道德教育的形式化对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青少年群体的内在特征是青少年娱乐亚文化产生的现实基础。青少年是人的生理发育的旺盛时期,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极强;在需求方面表现为多样性、矛盾性和强烈性特征;而在情绪、情感发展方面则呈现出丰富、深刻与复杂性。因而,当代青少年思想活跃开放、竞争意识强烈、崇尚务实的行为方式但思想差异明显。青少年群体的这种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质表现在文化娱乐方面,形成了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参与性、新奇性与多样性。能够引起青少年共鸣的娱乐方式必须具有参与性,这也与他们在成人世界的话语缺失相呼应的;而新奇性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迎合了他们对事物所持的普遍怀疑态度;而多样性的特征则满足了青少年需求的多样性,使得他们矛盾的心理有了不同的宣泄机制,适应了青少年丰富的情感要求。这三种特性最终则表现为青少年娱乐亚文化的流变性,因为不流行和变化就有可能使人厌倦而不再参与,也不会再有新奇感和多样性。因此,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必定具有层出不穷的特点。

社会文化娱乐创新能力不足及文化泛市场化倾向是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发展偏向的根源。当前文化娱乐管理方面的一个总体特征是消极管理。所谓消极管理,就是以禁止、禁令等方式来干预文化娱乐的运作。具体地说,就是哪个方面有问题就禁止那个方面,而在文化娱乐创新方面严重不足。比如在动漫方面,据调查统计,在内地最受欢迎的20个动漫形象中,米老鼠、唐老鸭、汤姆猫和杰利鼠、机器猫、蜡笔小新等19个均来自海外,而国产动漫讲来讲去都只有孤独的“孙悟空”。为了扶持国产动漫,广电总局规定,从2006年9月1日起,央视及地方电视台的所有动漫频道、少儿频道、青少年频道在黄金时间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我们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米老鼠、唐老鸭、汤姆猫和杰利鼠、机器猫、蜡笔小新等会深入青少年心目中?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娱乐遵循“经济建设中心”原则,在文化和娱乐方面泛市场化,忽视了娱乐这种文化形式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功能。事实上,我们并不反对用市场的方式来运作娱乐,但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