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回归企业家精神本位
弯腰精神 台湾1万3千人…
年轻单身贵族的的烦恼
用色彩让员工员工精神焕…
公司风水与企业领导人的…
公司风水与企业领导人的…
公司风水与企业领导人的…
公司风水与企业领导人的…
中秋节,在物质的发展和…
组图:明清两代“服妖”…
最新热门    
 
贵族精神与现代性批判

时间:2009-8-8 16:45:49  来源:不详
的引进不遗余力,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导。但是,文学革命只着眼于文艺改造国民性的社会功利作用,忽视了文艺的形上的审美意义,而且还忽视和排斥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致使五四新文学缺乏现代文学所具有的超验内涵。这就是说,五四新文学运动仅仅停留在肯定现代性和启蒙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反思、批判现代性的高度。五四以后,中国文学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又向政治功利主义蜕变,而且进一步导向大众化。总之,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以后的社会革命运动是平民主义的,缺少贵族精神的思想资源;只是在形下层面上的革命,它没有为现代中国人确立新的终极价值和批判意识。
西方的工具理性(科学)和政治理念(民主)被引进,它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而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却没有引进、确立。这意味着文化转型造成了结构性缺陷——超越领域的缺失,中国人丧失了终极价值,缺乏对现代性的批判意识。五四期间,科学主义确立了统治地位,科学成为一种宗教,形上的问题被排斥。蔡元培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似乎把注意力投向形而上领域,企图找到宗教的代用品,但实际上仍着眼于宗教、审美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并未触及为中国人树立终极价值和批判意识问题。五四以后的大半个世纪,中国文化的形而上的缺失一直未获真正解决,虽然其间有一段新的天人合—,体用不二文化即传统社会主义文化,但它只不过是以政治中心主义取代了伦理中心主义,而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文化结构的片面性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程,使中国文化极端平民化、功利化,缺乏反思、超越和自我调整的能力,社会发展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国当代现代性的重建也具有片面性。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形成,现代性首先在经济领域确立,它表现为人的感性欲望的解放。这造成了世俗现代性主要是感性现代性的片面发展。同时,由于政治、文化改革的滞后,没有注重建设理性现代性(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更没有建立现代性的反思、超越层面(现代的艺术、宗教、哲学)。这就导致文化生态的失衡、人文精神的缺失。艺术、哲学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框架,不能反思、批判世俗现代性;宗教也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是贵族精神的缺乏和平民精神的膨胀。因此,继承贵族精神,克服平民精神的缺陷,并建立自由精神和反思、超越的现代性极为必要。
由于感性现代性的片面发展,现代性批判主要应当集中在感性现代性的批判,特别是对消费性的大众文化的批判;同时,由于理性现代性没有确立,还要进行争取全面现代性特别是建立自由精神的斗争,这是中国现代性批判的特殊性。为此,应当重视贵族精神的思想资源的开发,批判片面的平民精神和大众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大众文化蓬勃兴起,迅速发展,以不可阻挡之势占据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大众文化的消费性与市场经济相配合,满足了人们的感性需求,也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沦落。与此相反,精英文化衰落,反思、超越的现代性薄弱,包括哲学批判性的丧失和艺术超越性的缺失。典型的事例是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由艺术片转向商业片的制作,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英雄》、《十面埋伏》,简直是天壤之别,由此可以看出市场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也可以看出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挤压。同时,所谓“小资文化”即伪精英文化流行,而真正的精英文化缺席。于是,消费主义成为新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畸形膨胀。出现了这种现象:物质的富裕掩盖了精神的贫乏,感官的享乐取代了思想的追求,低俗的时尚排挤了高雅的趣味。这种文化生态的失衡,导致自由精神的丧失。青年一代不知道除了大众文化之外还有精英文化,不知道除了消费之外还有更高的价值,不知道人生意义是什么,人沦落为消费动物。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不能不引起严重的警觉。
西方世界世俗现代性和大众文化的膨胀,引起了精英文化的抵制,于是有现代哲学和现代艺术的反思、批判,从而恢复了文化生态的平衡。当代中国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大众文化方兴未艾,曾经引发过一场关于人文精神失落的讨论。那场讨论并不成熟,不仅因为其时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尚未充分发挥、消极方面尚未充分显露,应当给予更多的扶持而不是批判;更重要的是进行这场批判的武器不是反思、超越的现代性,不是自由的贵族精神,而是前现代性(传统理性)和功利主义的平民精神。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经济已经确立和高速发展,大众文化的消极面已经充分显露,亟需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批判。但是,在当代中国,对大众文化的消极方面尚未引起充分的注意,理论界甚至出现了无条件地肯定大众文化的动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首先必须在理论上破除片面肯定大众文化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清大众文化的两重性,批判大众文化的消极面,同时承认精英文化的合理性,既要容纳大众文化,也要承认“小众文化”。进行大众文化批判,必须挖掘和引进贵族精神,建设精英文化。所谓贵族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肯定人的高贵性、神性、自由性,抵制鄙俗性、世俗性、消费性;就是超越平庸的现实生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所谓精英文化,就是以人文知识分子为主体、以贵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它不同于以平民精神为核心的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以其高雅性、超越性和批判性成为大众文化的制约力量,同时也成为人类的精神食粮,使人类保持自由的追求,避免沦为消费动物。精英文化除了一般高雅文化之外,更包括现代哲学和精英艺术。哲学以其批判性反思现代性和大众文化,精英艺术以其超越性反抗现代性和大众文化。这就是说,建设精英文化,与进行大众文化批判是相辅相成的工作;现代性批判(主要是感性现代性)与争取全面现代性(主要是理性现代性)的斗争是并行不悖的。建设精英文化包括建设现代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规范;建立现代艺术,引导人的精神超越感性层次,避免精神的沉沦;建立现代哲学,开展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引导人们获得自觉意识,避免思想的麻痹。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宗教的超越功能,克服现代性的世俗性,获得精神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德]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C].刘小枫编,罗悌伦等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2]周作人.贵族的与平民的[A]自己的园地[C].长沙:岳麓出版社1987.
[3][丹麦]勃兰兑斯.尼采[M].安延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5.
[4] [德]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张念东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5]申叔.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A].无政府主义在中国[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6]郭沫若.革命与文学[A].文学运动史料选[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7]张士钦.国内近十年之宗教[M].北京:京华书局1927.
--------------------------------------------------------------------------------

[1]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等译,商务印书馆,第45页。
[2] 海德格尔《林中路》(修订本),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80页。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