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日本博物馆的兴旺:工作…
日本不同职业工种间的工…
日本办公室里无长女
日本三七分头西服衣
日本
日本钉子户何以逼辞县官
日本时报 朝鲜希望美国…
英国和日本相对于欧亚大…
在日本工作,找个风俗店…
古人推论日时吉凶的理论…
最新热门    
 
浅论日本文化的和洋结合

时间:2009-8-8 16:46:20  来源:不详
比如柔道,一般认为这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日本把它改造推向世界,使之成为世界体坛公认的竞赛项目。茶道、花道、相扑,据说都有中国渊源,但在世界上已被公认为是代表亚洲的日本独特文化。第二是日本的电影、音乐等文化艺术,也以独特的色彩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美国电影以场面、情节、制作技巧领先于世界,日本电影则以细腻、情感取胜。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放映了不少日本电影、电视剧,打动了很大一批中国人,使人不得不承认其背后有冲击世界的文化力量。第三是日本的漫画(连环画)和动画片,已能与欧美分庭抗礼。这些东西进入中国才短短几年,但必须承认已占据了中国年轻人很大一部分时间和心灵空间。
  许多学者对日本文化曾经作过这样的概括:日本古代文化为“唐化”(中国化)、近代文化为“欧化”(西洋化)、现代文化为“美化”(美国化)。然而,这种概括并不完全准确,尽管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日本文化演进的特性,但是,它却忽略或淡化了日本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综观日本文化发展史,可以说是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兼容与对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承传的集合体。
  
  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看,日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不厚重,但在日本,尤其是学者都致力于发掘日本本民族的深层文化,许多日本文化产物,尽管能从中寻见丝丝屡屡外域文化的痕迹,但同样无法否认,它们都是富于创造性、可以引为自豪的民族文化。对外域文化,日本既不抗拒也没有退避,而是以极为宽容的态度接纳之,并将其与自己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日本社会既能一以贯之地对外域文化抱着不带偏见的态度接纳,从而不断丰富其民族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体质;同时又能对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保持始终不变的尊崇与虔敬,始终保持其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这不能不说是其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承传。
  
  (一)承袭、弘扬与发展民族文化
  日本文化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又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着极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古代日本创造的神治时代朴素的原始宗教、无数绚烂优雅的宫廷文学、贵族文学、茶道、能乐、狂言、花道等,到近现代的忠诚意识、集团意识、进取精神等,无不体现日本文化的独创风格和优秀传统。一位学者在论述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时曾经指出:日本现代化成功的真正奥秘,在于因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锻炼出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即集团结构、群体意识、竞争风格和拼搏进取精神。这正是日本民族文化传统中“集团意识”的充分体现。日本民族由于岛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经历了近千年的武士生活的感化,形成了全民族的集团意识,这是日本民族至今仍保持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同时,由于日本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和种族原因,使日本人带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性,这种民族自尊性、自信心代代承传,也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进程起了积极的作用。
  贯穿始终的日本特有的文化“和魂”还体现在日本的山水风景画所体现出的恬淡、简洁而意境深远的风格;庭院建筑注重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而体现出的淡雅情趣;被称为“日本人生活的综合艺术”的茶道以及“和、敬、清、寂”的思想等。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在质的方面影响着日本文化的演变,这也是日本能在三次巨大的文化洗礼中没有迷失自己、而始终能把外来文化加以异化的根源。
  日本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对异族文化的驯化,而且还包括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弘扬。正如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所说:“日本越是要成为国际化国家就越要思考如何在世界上传播日本文化。”为了融入外部世界,传播日本文化,发展并加深日本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建立致力于文化交流的专门组织。1971年外务省下设日本基金会,基金会把日本文化介绍到国外,同时也使日本人了解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日本政府还在京都专设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所”,招聘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开展跨国合作研究。
其次,保持和传扬民族文化。日本政府支持学者和专家参加国际会议;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将自己的文化展示到国际舞台上;保护海外的日本民族文化珍品,将日本的历史文化古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传统的柔道和相扑项目,提高日语的普及率等。日本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传播赋予了其“新的生命”。
  
  (二)驯化外域文化
  日本的民族文化对外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极强的驯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总能把移植进来的外域文化加以甄别、取舍,使之按照日本的意愿开花、结果。同时,日本社会的文化肌体有着很强的抗体,足以使之对外域文化的病毒产生免疫力。但不管是日本文化对外域文化非凡的驯化能力,还是其自身强大的抗病毒能力,归结起来,都有赖于其民族文化主体性的保持,丧失了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也就丧失了日本文化与外域文明融合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民族文化传统的丧失和文化本质的蜕化。加滕周一认为日本文化为“杂文化”,其历史变革的特征是“土著世界观的执着持续及其外来文化体系的日本化”。公元5世纪初,百济人王仁将《论语》携至日本,以后原始儒学、汉唐儒学、朱子学等源源不断地流入,在这种长期的选择、消化和吸收中,日本儒学已不是中国儒学的翻版,而是将其驯化了。如与孔子宣扬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所不同,日本主张“贸易之子,互通有无,利人利己”的义利一体。日本在移植美国文化的同时,也从某些方面进行了“和”化,从而形成了这一时期的“和魂美才”。日本对美国文化的这种“和”化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思想领域,日本人对“民主”的理解与西方美式的民主有很大的不同,日本人理解的“民主”是“一种由集团内部高度的凝聚力和协调一致所构成的共同的思想‘感情’,有别于美式的以个人为本位的绝对个人主义”。这无异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美国文化。日本人眼中的民主是在一个社会集团内部有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其中一方面个人独立、自尊,肯定个体自我的存在价值;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团体的制约作用。日本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日本人对民主的理解相一致。它以共同体主义和重视人情味为经营管理方式的核心,不仅重视资本、技术等物的因素,更为重视人的因素。在日本,经营者的最大作用,是培养与雇员的健全关系,是在公司中造成家族式的一体感。企业重视员工的个性,关心员工的生活;员工对企业忠诚、奉献,从而形成一种员工与企业之间稳固的新型人际关系。这种管理模式,吸收了西方的个人中心主义,并增加了日本的特有色彩,形成了一种日本式的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依存的稳定的连带关系。
  一般来说,文化具有很强的排它性和互斥性,异质文化的交融是极为困难的,域外文化的大量涌入,往往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被征服以及其原生文化主体地位的丧失。然而,日本文化却能在汹涌澎湃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主动地摄取,有选择地消化,始终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这不能不说是对民族文化的另一种形式的承传。
  综上所述,日本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经过消化,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许多日本人平时已不再穿传统的服装——和服,而穿上了西装。饮食方面,由于大量进口小麦,吃面包的人逐渐增多。在日本各地,人们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东方的佛教寺庙,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见的基督教堂。因此,现代日本文化具有善于吸收他国文化之长,同时保留自身的传统特色的“和洋结合”的特点。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