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国人为何对(农民职业)…
日本不同职业工种间的工…
统计显示我国行业收入差…
怪异中国职称制度:中国…
揭秘“神秘顾客”职业:…
我国首部网络实名法律遭…
食伤为用神断职业病
八字用神与职业选择
我国古代星象五行划分法
职业生涯第一傻:得过且…
最新热门    
 
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时间:2009-8-8 16:47:11  来源:不详
可见,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俱乐部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

同足球和篮球俱乐部的赞助金额相比较,排球俱乐部的赞助金额还是比较低的,这同排球联赛赛季短,影响力小,排球协会和俱乐部的运作不利有直接的关系。俱乐部本身的经营运作不善,使企业的回报率低,宣传效果不明显,抑制了企业继续投资和加大投资的积极性,于是出现了有的俱乐部年年“换婆家”这种情况。

        3 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比赛太少,运动员缺乏实战锻炼
    技术水平是项目生存发展的基础,而排球运动是一个对抗性的项目,排球技术很大程度上要在比赛中提高,只有比赛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价值。通过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现在每年俱乐部的比赛场次在20场左右,联赛的赛程一般在两个多月。其余的时间,由于要考虑国家队的集训等情况,基本都是在训练中度过的。有71.9%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每年的比赛应该安排40~50场左右比较合理。
    由于比赛场次少,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有:教练员和运动员由于长时间没有比赛,使其训练积极性不高,技术水平进步不快,各队的交流少,缺少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机会;由于联赛的赛程过短,为赞助企业宣传的时间也就相对缩短,所以企业积极性不高,使俱乐部难以吸引社会资金;难以吸引高水平外援,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
    管理机构做出压缩联赛保证国家队成绩的决定确有其难处,根源还在于中国体育的双轨制,国家队的成绩和联赛市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排球在我国曾经有着优异的运动成绩,在国内影响比较大,国家队的成绩不好,管理机构必然要承担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只能尽量的压缩联赛的赛程而保证国家队的集训。我国男女排也曾经借助这种方式取得过佳绩。但是,2002年世界锦标赛,只集训了三个月的意大利、美国分获冠亚军,而长期集训的中国、俄罗斯战绩不佳,有偶然因素,但也有必然因素。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3.2 经营观念落后,与经济体制和经济水平不相符合
    我国的排球俱乐部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于向国家伸手,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还不习惯于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来合理地配置资源,各个职业排球俱乐部还没有认识到我国竞技排球市场的巨大经济潜力。
    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的管理者一般是由专业运动员转化而来,他们缺乏经济意识和企业意识,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懂得如何使俱乐部像一个企业一样自主生存,自我发展,俱乐部的运作观念陈旧。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经营概念还比较狭窄,对于开发市场的意识淡薄,球队的指导思想还是只注重比赛成绩,不注重经济效益。虽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俱乐部观念的更新变化,造血机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调查的结果上来看,大部分的俱乐部几乎没有经营渠道,单纯依靠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支持,才能维持生存。目前的职业排球俱乐部,只是一种依靠特殊政策来进入市场,吸引社会资金的组合形式,并非是一个能够独立经营的企业实体。
    另外,职业排球和职业排球俱乐部是社会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没有市场经济,没有商品交换,职业排球俱乐部就不可能形成。而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在这个阶段中,难免还存在着严重的计划经济的痕迹。我国的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虽然已经摆脱了以全民所有制为主的单一化的公有制,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和三资企业在内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但是国有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依然起着主导作用。国家投资的比重依然很高,使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在投资结构中降低国有资产比重、拓宽融资与投资渠道比较困难。[3] 不利于职业排球俱乐部建立面向市场、自行承担经营后果的风险机制以及建立社会监督的约束机制。
      3.3 经费没有保障,福利待遇低
    我国的排球体制改革进行得比较晚,各种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俱乐部自身缺乏“造血”机能。而且,联赛总体水平不高,比赛不精彩。市场宣传和商业包装力度不够,难以吸引赞助企业,很多俱乐部的资金来源很不稳定,基本处在每年都要换赞助单位的状况下。另外,各俱乐部本身的经营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门票销售的认识不够。门票是俱乐部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应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的排球俱乐部对于门票的销售重视不够,也缺乏销售技巧,对于排球市场没有进行过认真细致的市场研究,缺乏与球迷间的联系沟通,没有本俱乐部的固定拥护者。
    (2)对电视转播权的意义认识不够。在我国,俱乐部为了满足广告客户的需要,在电视台转播时还得向电视台支付转播费用,电视转播不但不赚钱,反而赔钱。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也严重地影响了俱乐部的经济收入。
    (3)缺乏相关产品的经营销售。我国的职业排球俱乐部对于排球的相关产品的开发还处在原始阶段,对于在足球、篮球领域常见的球星卡、带有标志性的鞋帽、服装和其他用品在排球市场上还是一片空白。排球俱乐部应是一种经营渠道广、收入门路多、可以灵活经营的特殊企业形式,在国外一些职业俱乐部中,相关产品的经营收入可以占到总收入的30%,是俱乐部的重要经济支柱和收入来源。而我国的职业俱乐部不重视这些“小产品”的开发经营,致使俱乐部虽然面对有巨大潜力的排球市场,却无法获得经济收入。
    在此情况下,资金匮乏就成为了俱乐部发展的主要障碍。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当地基本上属于中下等收入,收入不能等同于他们付出的劳动,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训练积极性,影响了俱乐部的发展。
      3.4 缺乏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同NBA、英超、意甲等运作比较成熟的职业联赛相比, 我国的职业联赛的宣传包装力度明显不足。即使同足球和篮球联赛相比,排球联赛的宣传也处于低级水平。现在的体育比赛中,电视和传媒对于赛事的推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媒体的宣传对于观众和球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目前,我国各职业排球俱乐部缺乏同新闻媒体的沟通,对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我们的粗略调查,在我国,没有排球的专业性报纸,专业性刊物和专业性网站也屈指可数。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排球”栏目只是在联赛进行期间才播放,而足球、篮球的节目是长年播放。另外,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还转播意甲、英超、德甲、NBA等节目。而排球的世界联赛、世界杯等赛事基本上看不到。除了专业性报纸以外,《体坛周报》、《中国体育报》、《南方体育》、《新体育》、《搏》等综合性报纸和刊物也是以较大的版面来报道足球和篮球消息。
 3.5 俱乐部组建及管理体制不成熟
    现阶段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的两种组建形式是由过去的专业队体制向俱乐部制转轨时期的特殊产物,有其优势的一面,但在俱乐部的具体运作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许多问题。由于双方在合作之初没有解决产权归属的问题,同时又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条文的约束,使双方总是不同程度的站在自身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行使权力。出现俱乐部由于产权关系不明而互相推诿、牵制和对抗等现象,影响了俱乐部的正常运作。[4] 一些俱乐部由于利益关系和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仓促转轨,对于产权关系和归属权问题可能引发的问题和矛盾缺乏应有的认识,组建时签订的协议条款模糊,对于体育局一方所拥有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缺乏正确的评估和估价,对于双方所拥有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的划分。使得俱乐部在具体运作中,彼此都力求拥有更多的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管理权,承担尽可能少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在俱乐部的运作中出现问题和债务时,双方均推卸责任。一旦矛盾激化,联办的俱乐部就有夭折的可能,企业停止对俱乐部的资金赞助,使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失去保障,进而影响比赛和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产物。它受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和整个体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制约,同时也受着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社会化程度的影响。在此状况下,职业排球俱乐部还具有市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双重色彩。我国的24支甲级排球俱乐部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亟待在发展过程中予以改进和完善。
    (2)随着职业化的进展,部分俱乐部已获得了比较稳定的资金投入;有70.8%的教练员和84.6%的运动员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实现了小范围的人才流动等向积极方向的转变。
    (3)当前,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比赛太少, 运动员缺乏实战锻炼;经营观念落后,与经济体制和经济水平不相符合;经费没有保障,福利待遇低;缺乏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俱乐部组建及管理体制不成熟。
    (4)排球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以及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水平成为影响我国排球俱乐部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5)新闻媒体对排球的宣传、 大众的排球观念和意识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4.2 建议
    为了能够使我国的职业排球俱乐部向着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逐步减轻政府的负担,实现自负盈亏、自主生存、自我发展的目的,特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俱乐部组织形式,由目前的赞助型向股份制和企业独资型转变。
    (2)健全俱乐部机构设置,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加快实现俱乐部管理人员职业化。
    (3)明晰产权关系,建立政俱分开的管理体制。
    (4)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5)加强排球科研工作,努力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
    (6)积极发挥媒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晨光,曾 倩.我国排球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市场培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1):37-40.
    [2] 张林.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 张孝荣.我国排球竞赛、训练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17(2):42-45.
    [4] 毛武杨.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新思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15(1):60-61.
    [5]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