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的现代取象
现代八卦取象
八卦与现代基本物理学
八卦与现代理论物理学
八卦现代应用
爆笑:四大名著现代版
最新热门    
 
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考

时间:2009-8-8 16:47:11  来源:不详
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
      2.4 形成上海竞技体育的聚集和辐射功能
    “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关键要具有聚集和辐射功能。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的聚集,因为只有人才流动与聚集才能带来文化的流动。曾作为移民城市的上海,正是由于世界各国、国内各地的移民的涌入,才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文化——海派文化。上海竞技体育以其海派文化的特点,聚集了海内外众多竞技体育人才,并对国内其他地区产生辐射作用。建国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上海移民城市的特点消失,竞技体育也逐渐失去了其聚集人才和辐射全国的优势。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逐渐开启了人才流动的阀门。截止2000年,在上海1674万人口中,非上海户籍的常住人口为353万,约占1/5,加上300万流动人口,新上海人的比例已达1/3以上,[4] 上海移民城市的特点正在重新显现,但新上海人参加竞技体育的比例并不高。从美国等竞技体育水平先进的国家看,各大中城市间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非常频繁,借此吸引、聚集世界优秀运动员,并对世界各国产生辐射与影响。例如,全美冰球联合会(NHL)向所有国家的运动员开放,在美国城市的运动队中,只有不到20%的运动员出生于美国,大约60%的运动员来自加拿大,近30%的运动员来自欧洲国家。随着商业体育组织在全球范围扩展他们的领域并招募不同国籍的运动员,世界城市的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将会继续增加。[5] 上海应有更多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更多的体育明星立足世界体坛,为国争光、扩大上海影响。竞技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将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实现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形成上海竞技体育聚集和辐射能力的必要条件。
      2.5 拓宽上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
实现国家的奥运战略无疑是上海竞技体育的主要目标。上海竞技体育正从加强体教结合,在大学和中学试办二、三线运动队,与外省市联合培养等方面,拓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从历史上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就拥有学校、社会体育组织、社会球队等多途径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特点。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城市特点,上海应不断拓展奥运竞技人才的培养途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形成多渠道办运动队的新格局。在办好一、二、三线运动队的基础上,应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使学校尤其是大学所办的运动队,真正成为上海竞技体育的一大特色。
    另外,根据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和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上海要成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育中心,应建立具有较好群众基础并能表现上海特色和传统的球队,以扩大上海在国内外的影响。
    目前,世界级大城市均拥有自己具有影响力的运动队或球队。例如,美国最大的20个城市,均有各自有代表性的球队,这些球队以高度的职业化和产业化为基础,同时肩负培养奥运竞技人才的责任。事实上,自奥林匹克运动向职业运动员开放后,职业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奥林匹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21世纪,上海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参与新一轮国际城市发展的竞争,施展拳脚的主要舞台是国际市场。[2] 因此,上海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也应与未来城市的发展要求相一致。其中,拓宽上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途径,把握世界城市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3 结语
    上海已经开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在此进程中,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目标,是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背景条件,也将对上海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据此对上海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思考的出发点还在于:根据上海的城市特性和当前的发展趋势,充分挖掘上海竞技体育海派文化底蕴,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拓创新,体现其追求卓越的品格。上海在融入世界、服务全国的发展过程中,既为上海竞技体育的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也对其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上海竞技体育在发展理念、体制改革、发展方式上,摆脱传统束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形成上海竞技体育新的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现代化理论、进程与展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2.
    [2]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的情况汇报[R].上海: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9,27.
    [3] 沈开艳,屠启宇,杨亚琴.聚焦大都市——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国际比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7,8.
    [4] 熊月之.上海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129.
    [5] 杰·科克利,著;管兵,刘穗琴,译.体育社会学——问题与争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28.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