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神话与科学之间:作为神…
“主体化创作”的意义—…
中国主流电影与文化核心…
存在主义透镜未完成的任…
沈从文、师陀与电影《边…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
电影:文学的终结者?
电影文学创作与评论综述
新中国电影中的乡村女性…
最新热门    
 
看电影的最佳场所 ——商业巨片,多银幕影院和相关的消费

时间:2009-8-8 16:47:34  来源:不详
人的欢迎。瑟斯威尔是附近的一个城镇,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影片代表了和他们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东西(访问塔伊特,16岁;塔尔博,14岁;苏拜,11岁;瑟路普,10岁;哈普瑞特,18岁;哈罗特,10岁;比克卢米伊特,14岁;英语课堂,14—15岁,管理学校,瑟斯威尔)。父母们经常说:“他们的小孩子喜欢那个地方,很高兴被经常带去(当娜,30岁,书记员;母亲与婴幼群体)(注:一个受访者(斯泰芬,25岁,被解雇的教师)甚至说影院是一群人和一对人的去处。)。影院的成功之处也因为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这种区域在周围的城市里已经被大幅度地削减,但是它的安全系统意味着年轻人不仅是被保护的,还是被监视的(英语课堂)。受访者们强调视窗影院以提供标准通道而闻名。
虽然许多成年人把电影院视作一个不受欢迎并且格格不入的地方,但是那些喜欢影院的成年人经常与十几岁的孩子们一起去。例如,一些年长的受访者,经常带着孙子孙女去影院,和他们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享受天伦之乐。(注:一个受访者说她已经很多次带她的外孙去视窗,和年轻人在一起,她感觉影院好得多(对女性俱乐部年龄从60到75岁的人,有些时候是不同的)。)另一个受访者经常和她的儿子一起去。(注:另一个年长的妇女认为视窗影院非常好,她说她总是和她的儿子一起去(克里弗顿女子星期三俱乐部,年龄从60到80岁)。另一个受访者,经常定期和她的儿子一起去,也对视窗影院持肯定的态度,每个星期一晚上和朋友一起去。(朱迪斯,39岁,监察官)。)视窗影院也被看作一个全家人可以一起做些事情的地方。几个受访者说,多银幕影院的优点非常明确,一家人一起出去,可以观看不同的影片(当娜,30岁,书记员)。
对这些受访者,影院不只是视觉效果非常动人,而且他们可以和朋友一起来(约翰,55岁,演讲人;查勒特,16岁,职业不详)。
不过,对另一些人来说,影院却是一个非常令人不愉快的地方,甚至是愚弄人的地方,观众是没有思想的大众,被宣传左右(斯泰芬,25岁,被解雇的教师)。对这些受访者来说,视窗影院不是一个好去处,而是毫无特点甚至是可以不屑一顾的。(注:以相似的方式,马克奥格(1995年)探讨了一系列的不能称为场所的地方,如机场,高速公路服务站和相似的地方。)然而,这里讨论的不仅仅是建筑。因而,当一些人把视窗影院描述成“没有灵魂”,“病态的”和“像机场”时(佚名女士,30岁,职业不详;利耐特,26岁;助理书记员;海伦,40岁,设计工人),这些描述显示了影院是“不人性化的”(凯瑟琳,25岁,学生)。这些名词因此有双重喻意:一方面,它们表明这个场所缺乏个性,但是另一方面它是具有功能性和合理性的——有技术,唯物主义和商业的成分。此外,当米勒和他的伙伴发现所谓的布兰特街心购物中心的“人造物”经常被设计成缺少“自然”光线时,他们便从一开始就注意根据“真实氛围”设计环境。
被当作卖点的空调部分很快就遭到批评,消费者抱怨影院太冷。这不是简单地对温度的抱怨;它是和把影院比喻成一个情感冷漠的场所,病态的,不人性化的普遍批评联系在一起的——另一些则是和环境有关。最明显地,许多受访者说影院“没有真实的环境”,他们再次喻意影院缺少人性和特点,是空旷的、情感冷漠的地方(贝克斯菲尔德和森腾妇女联合会)。然而,其他的受访者却抱怨影院“味道滑稽”(多罗西,61岁,职业不详),或者他们闻到爆米花味道的时候,那种味道弥漫着整个影院,会让人“心情剧变”(威克,59岁,兼职教师;克里斯丁,60岁,退休秘书;朱迪斯,60岁,行政助理)。
对爆米花的反应清楚地证明了,对影院空气的生理反感实际上和更宽泛的文化意义有关。一个受访者谴责影院是“爆米花城”(佚名女士,41岁,护士),因此和低俗的,被贬低的文化方式及行为相连。爆米花已经变成对视窗影院否定评价的象征,作为一个美式的场所,暗示着,一个流行文化和“不知羞耻沉溺”于垃圾的场所(巴克和布鲁克斯1998:195)。这清楚地表明影院经常被以“粗俗”和“无礼”冠名(杰基,49岁,兼职学生辅导员;约翰,75岁,退休),还有声称影院是美国化进程的一部分(斯泰芬,25岁,被解雇的教师;尼尔,55岁,福利工人),如邓肯艾博斯特所指,其美国化进程替代了对现代外国势力入侵影响倾向的忧虑(艾博斯特,1988年)。因此,美国渐渐意味着大规模生产的负面特征,“调和了肮脏与污染的观念”,即使这个进程被看作是国家的,而非种族的。
因此,人们抱怨国家娱乐公司(佚名女士,40岁,职业咨询师),声称他们讨厌被“驱赶在一起”或“被以成员对待”(海伦,40岁,设计工人;马克,25岁,学生)。这里显示了影院把它的顾客变成了主要的加工产品——没有价值的人——它利用了理性的大众与真正的团体之间的差别。也因为这个原因,当那些喜欢视窗影院的人使用肯定意义的“无法抗拒”来形容时,那些不喜欢的人也把它称作“无法抗拒”(凯瑟琳,25岁,学生)。对这些人,它太大,太强有力了,因此不适合人类。这些人抱怨观众群和选择的范围,影院制造了被动的和无鉴别能力的消费者,他们在进影院前不知道要看什么电影(斯泰芬,25岁,被解雇的教师;格雷,1996年:131)。
多银幕影院与大众的关系也掩盖了市中心多家影院的影响力。例如,计划官员迪克·布莱肯瑟普说他担心随着多银幕影院的出现,会迫使市中心的影院倒闭,公众的选择几率会降低,而不是增长(《诺丁汉晚报》)。然而,《诺丁汉晚报》在声明中展示了相当乐观的态度,市中心影院会有大量的观众,并且剧院正在“面临挑战,不是以对竞争的抱怨和呻吟,而是用激情和魄力。”因此多银幕影院的出现被认为是“良性竞争”,“消费者是永远的赢家”。然而,《诺丁汉晚报》也相信,诺丁汉是仅有的例子:城市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文化和休闲的中心,它能轻易地容纳另一个大影院,“伦敦之外没有城市能提供这么多的影院,没有城市像诺丁汉一样,在闲暇时间能激发人们的活力。”
这听起来像是热心于改进城市的政策,毫无疑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正确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是视窗影院让欧蒂昂和佳能/ABC倒闭的。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城外的休闲和零售业发展
的冲击不断增长。结果,剧院和ABC看到“全国娱乐公司1989年登陆”城市边缘的复杂的视窗影院,它既是街角的建筑,也是一个巨大的休闲综合场所。作为城市中心发展的新兴部分中的组成部分,它是“压断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诺丁汉晚报》)。
然而,在东部地区没有城市能这样行事。诺丁汉花费了很长时间把自己建设成这个地区的消费、休闲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它有能力比其他的城市去承载更多不同的电影文化。例如在德比,多银幕影院的出现导致了所有的影院从市中心迁走,除了一个小型的地方影剧院,叫地铁。而列斯特有两家多银幕影院,一家艺术影院和专门放亚洲电影的两家影院,没有能力容纳像欧蒂昂或佳能/ABC这样的影院。尽管如此,不论流行的趋势是什么,诺丁汉的视窗影院仅仅增加了银幕的数量。尽管许多受访者看到了多银幕影院提供的并非“真实”选择的选择,只是同类的和标准的费用。对这些受访者而言,更有意义的选择是由所谓的“非商业”影院提供的。(注:一个相似的争议由哈森提出(2000年),如他在题目是“为选择而破坏?”的文章里所证明的。)

    结论

文化差别的分类不仅在电影本身,还在消费电影的场所。(注:让娜·琼斯也做出了相似的结论(2001年)。)结果,多银幕影院自身被不同社会群体以不同的方式消费,这是由于和文化消费的特殊形式相关。最明显的是,多银幕影院经常被认为是一个大众和同一消费的地方,与艺术影院对比而言,艺术影院被认为是一个多样性和有区别的地方。具有讽刺性的是,当多银幕影院和商业巨片都与大众消费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它们被设定为只迎合特殊的观众,这里经常指的是青年人。更确切地说,是针对少年观众。然而,在这里使用的是非常矛盾的“少年观众”的概念。一方面,这个观众是指十几岁的孩子,另一方面,是指幼儿。因此,区分多银幕影院上映的商业巨片的不同类型非常重要:迪斯尼电影针对幼儿;动作片针对十几岁的少年;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的电影针对不同的观众。换言之,当那些反对多银幕影院的人,视它为同一消费的地方的时候,观众可以被视为多种多样的和有差别的,甚至可以被拆散和相对独立。例如,十几岁的少年观众倾向于把自己与“幼儿”电影的观众区分开,然而少年观众不是同一的,但经常是好战的。换言之,并非多银幕影院的观众都是经常以商业巨片的观众为特征的,是一个没有差别的大众,而取决于他人是怎样理解它。如雷蒙德威廉姆斯所示:“事实上没有大众;只有把人看作大众的方式”(威廉姆斯1961:289)。

【参考文献】
[0]免费论文网http://www.100paper.com
[1] 奥格·马克(1995),《不是场所》,伦敦:封底。
[2] 博克·马丁和布鲁克斯·凯特(1998年),《了解观众》:判断恐惧,它的朋友,追随者和反对者,路顿:路顿大学出版社
[3] 中东部地区媒介代理合伙人(2001年),《征集商业计划》,二月。
[4] 弗兰克林艾·士利(1996年),《你身边的影院》:在德比郡看电影的100年,德比:布里顿。
[5] 高莫利·道格拉斯(1992),《分享快乐》:美国的电影放映历史,伦敦:英国电影研究所。
[6] 格雷·李察德(1996),《英国电影》:电影建筑的百年历史,伦敦:兰德汉弗瑞斯。
[7] 哈尼根·约翰(1998年),《神奇的城市》:后现代都市的愉悦与获益,伦敦:卢特莱支让科维奇·马克。
[8] 汉森·斯图尔特(2000年)“为选择而破坏?90年代的多银幕影院”,罗伯特墨菲里,《90年代的英国电影》,伦敦:英国电影研究所;48—59页。
[9] 哈维·大卫(1991)“资本主义的都市面孔”,在J.F.亨特里, 《我们变化中的城市》,巴尔蒂摩:琼斯·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
[10] 哈博德·费尔“走出城市:英国影院的新地理”。
[11] 让科维奇·马克(2000年)“真实的震动:文化差别的真实,类型与争斗”,连载,14,1:23—35——2002年“《宗教崇拜的故事》:宗教崇拜的电影,亚文化的积淀和文化差别的产生”,文化研究,16,2:306—22。
[12] 让科维奇·马克和费尔·露西,联合斯德宾斯·萨拉《观众的场所》:电影消费的文化地理,伦敦:英国电影研究所。
[13] 琼斯·让娜(2001)“在城市电影宫殿里找到一个场所:塔帕剧院,佛罗里达”,在马克希尔和托尼菲斯毛瑞里,《电影和城市》:在全球语境下的电影和城市社会,牛津:布莱克威尔:122—33。
[14] 李昂斯·詹姆斯“食品消费和电影”未出版的手稿。
[15] 米勒·达尼艾尔,杰克逊·彼得,斯瑞伏特·尼格尔,豪布鲁克·倍福利,和罗兰斯·迈克(1998)《购物,地点和鉴别》,伦敦:卢特莱支。
[16] 莫利·大卫和罗宾斯·凯文(1995年)《鉴别的空间》:全球化的媒体,电子的疆界和文化的分界,伦敦:卢特莱支。
[17] 保尔·威廉姆(1994年)“商业中心影院里的增值商业观众”,《电影历史》,6:487~501。
[18] 莎兹·托马斯(1993年)“新好莱坞”,在吉姆·科林斯里,希拉里雷德那,和艾娃普莱舍·科林斯,《电影理论走入电影》,纽约和伦敦:卢特莱支:8—36[再版的一册]。
[19] 斯皮格尔·里恩(1995年)“从黑暗的年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