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在武术及中医中的应…
一个警察眼中的修脚女
补课永远是众多学子心中…
这一年,一个个公众眼中…
《四世同堂》中的官场“…
京剧——“国粹”,还是…
小心辨识窗帘定做中的猫…
追踪:湖南局长撞人案中…
我眼中的微软激情文化
求则:与工作中的老板以…
最新热门    
 
速朽中的生机:我看网络写作对传统文学的冲击与挑战

时间:2009-8-8 16:47:39  来源:不详
值和学术价值要更重要。

由此可以预料,传统文学创作的商业诉求也将越来越依赖网络以及其他大众传媒(如电视)的前审读效果(依赖网络写作一举成名而正式出版作品的作家不用说,根据热播的电视剧后写的小说,以及畅销的电视讲坛的讲本,同样具有这样的性质。)。根据这种趋势,我想,也许终有一天,不经过前阅读的检验,大部分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新作——将不再有发表和出版的可能性。

而网络写作的文学归宿、文学成就、最高文本境界,则只能是以纸媒作品的方式留存和流传于世。事实上,传统文学也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以电子文本的方式保存和阅读,但只要是喜爱的作品,人们还是愿意买一本放在家里。好的网络作品同样如此。即使已经读过,还是愿意以纸媒文本的方式买一本(买电视讲坛讲本的人,大部分都是听过相关电视讲述的人。事实上在网络化社会和大众传媒时代,购买作品的主体已经主要是发烧友、粉丝和附庸风雅、追求时髦的从众群体)。

    由此再来看看传统文学的浮躁与焦虑,我们就会发现,传统文学本身的浮躁与焦虑其实在市场经济社会、大众传媒社会、消费型社会以及图像霸权社会到来之际就早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网络写作不过是从文学自身的生存变异中再次激发了同样的浮躁与焦虑而已。我们不妨反躬自省一下:现在的传统文学写作究竟为什么所引导?普遍采用什么样的写作策略?表现出什么样的写作姿态与心态?它们的动机和目的、策略和心态都是文学性的、艺术性的吗?事实上,主流话语权、影视话语权、各种奖项的指挥棒,以及对虚名实利的追逐,当然还有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消费性、娱乐性诱导……都在支配着传统文学的写作诉求。因此,传统文学在大众即时消费和娱乐消遣的层域同样也在生产着大量的速朽作品和垃圾作品。就此而言,网络写作在有些方面反而要真诚得多,其姿态和心态要自由、自主得多。——因为有发表的压力,因为有出版者和发表者审读权的压力,更不用说有阅读需求的市场诱导和利益压力,传统文学写作几乎不存在完全无功利和超功利的写作,而这种全然无功利和超功利的文学写作却完全可能存在于网络文学活动之中。最近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网上小说选,其编选者就发现,这些网上作品的真正作者,有许多就是隐姓埋名根本无从查找的。而最突出的例子是:真正的传统文学——比如说旧体诗词的写作——早就已经成为网络文学中蓬勃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而这样的写作除了对传统文学的真正爱好,我看不出有什么功利性可求。

因此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会看到,在面临全新的网络文学生存样态的冲击与胁迫时,传统文学的浮躁和焦虑其实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这一深刻的原因就体现在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真正的、本质性的区别之上:传统文学作品总是先审读、先过滤、后发表,而网络文学作品则是先发表,然后在阅读中由广大受众进行选择性过滤与淘汰。应该说,这才是二者本质性的差异,是权利的垄断与权利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差异。

不用说,后一种文学活动方式必然表现出巨大的资源浪费,在前网络时代或传统文学活动的时代,这种规模的资源浪费的代价是付不起的——即使付得起,也没有条件做到(发表了就可以为全世界的读者所读到)。而互联网无限的、同时又能为每一个个人所拥有的网络空间、不受时空限制的文本传播与接受方式、以及极低的发表与阅读成本,使得这种通过巨量的资源浪费来产生精良成品的文学活动方式有了可能。

而更重要的则是,这种文学活动方式更符合文学的自由本质,应该是未来文学的方向。

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书写与差异》中写道:“文学与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某种有意思的同盟关系。”“文学,即写作与说话的自由,在全世界都是根本性的。”[2]自由发表,自由阅读,自由批评,互联网使文学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权利和民主品质。这才是网络写作带给文学事业的真正蓬勃的生命力与希望所在,与所谓传统文学的所有差异与对立也由此而产生。自由发表给了写作以自由:任何性质、任何内容、任何水准的作品理论上都可以拥有机会均等、权利平等的生存空间;良莠不再需要预先区分,是花是草均可以先长出来再说;相对来说更不受限制、更无法限制的表达的自由;文学语言、文体形态、文本形式几乎都可以不计成功与失败地进行自由的尝试——而且因为超文本、超链接、多媒体等等手段,而有了几乎可说是无限的可能性;自由阅读和自由批评给了读者以前所未有的自主权:不光是读物的选择问题,读者只要愿意,还可以任意修改文本,即时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作者互动,甚至要求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写作……如何还嫌这样的自由不够,作者和读者还可以在文学活动中自由地隐匿真实的自己。正如西方学者马克·波斯特引用一位批评家的话所说:“技术正在打破那种以少对多的交流观念。有些交流者总是比其他人更有权力,但是网络故事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重要的观念,即人们首次能够实现多人对多人的交谈。对于那些能够买得起电脑设备并付得起电话帐单的人来说,他们每天都能既做自己的制作人和经纪人,又做自己的剪辑和受众。他们的故事变得越来越特异、互动而个体化,在不同的场所按不同的方式讲述给不同的受众。”[3]因此,互联网从诞生之初,就以其自由写作的特性而被西方学者誉为“数字化民主社会”。

       可以说,正是这种本质性的区别导致了文学话语权前所未有的更迭与置换。网络文学活动的兴盛正在颠覆着、而且必将永久性地颠覆传统文学体制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这应该被看作是件好事,应该被看作是新的生机对于朽腐权利的胜利。

       当然,网络写作所有的问题也是这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带来的。这些问题也是获得这种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和所必然产生的负面效应。大量速朽的文字垃圾与精神垃圾,对读者低级趣味和消遣心理的极力迎合,过度自由所造成的任意性的反文学性试验,机会均等、权利平等所带来的淹没性效应,失控的无良言行,畸形的诉求与表达,网络大众读者平均水平的低下和缺乏引导所造成的“民主暴力”效应、粗俗化效应,作者和读者的虚拟性、隐匿性所带来的不负责任、不知羞耻乃至胡作非为现象。诸如此类。

       尤其是,网络文学写作成为一种获利方式和文学商业行为之后,利益的驱动和金钱的诉求又在不同的层面上放大了或增加了一些负面现象。对点击率的追求不再是虚荣心的满足,而成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收获。迎合大众,迎合消遣,迎合放纵、发泄与刺激,就越发成为不可或缺的写作策略。

       因此,我们同样有必要指出,即使不谈理应担负的精神道义和人文道义,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它的本质也应该既是自由的又是艺术的。对艺术性的追求,对艺术水准的追求,是文学活动永远不可能放弃和去除的内在动力和根本目的之一。在网络文学写作方兴未艾的初始阶段,人们首先投入的必然是尽量去享受发表与阅读自由的狂欢,但是这种狂欢终究会有疲劳、厌足和淡定之时,艺术性的追求、高艺术水准的追求终究会浮出水面,并越来越成为网络文学活动的支配性因素。这是可以期待的。这同样也是未来文学必不可缺的方向之一。

       就此而言,当今网络文学活动真正的软肋就在于缺乏具有高文学水准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尤其是读者群。网络阅读中现在尚没有普遍的高水准的文学需要,自然吸引不了高水准的作者群和产生不了高水准的文学作品。但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总有一天,便携式的在线阅读会比纸质文本阅读更方便、更能满足文学审美需求,而真正高水准的、眼光挑剔的网络文学读者群就会产生。

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已经拥有1.62亿网民,其中青少年占了大部分。而众所周知的是,美国《时代》周刊将网民评选为2006年的年度人物,这充分显示了网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支配性力量。文学的命运总有一天将为他们所左右,当是不争的事实。

[1] 《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第138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上册第20页、第22页,三联书店,2001。

[3] 《第二媒介时代》第49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