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韩寒有望成文学大师
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国内研究萨满文学的状况
民间文学学科向何处去?
刘锡诚:新世纪民间文学…
2007年度少数民族文学研…
从精神到本能的人性的复…
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
20世纪出土文献与中国文…
再寻“金枝”——文学人…
最新热门    
 
文学虚构的人类学根据

时间:2009-8-8 16:47:48  来源:不详
有着相对独立的价值。它具有了人类学的意义,既能满足人类精神需要,又摆脱了平庸现实。
       即使历史长河中存在过的各国帝王、英雄豪杰也不能与虚构文学创作者相提并论,真正让我们了解人类的是荷马、但丁、莎士比亚等文学家。科学有进步落后之分,但文学没有进步落后之分。《荷马史诗》、《神曲》、《追忆逝水年华》、《阿Q正传》、《百年孤独》等虚构文学虽然产生的年代不一样,但都具有超越现实的价值,让我们达到人类学的普遍性理解。正如阿诺德•汤因比所说,艺术能够表达一种不可言说的神秘存在,作品的美和神圣超越了历史上的宗教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因为艺术所表现的人与现实的关系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类活动领域所确立的人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综合了人的感知和思考,因此,无论在艺术创作中时间和空间起什么作用,艺术中所包含的见识的效力却会超越创作时的历史时空的暂时性和地域性。……艺术的最基本因素是超出其时代的那部分东西,那是永远能够被人们理解、对人们有所启示、甚至神秘的‘真实’。”[[9]]p407在衡量艺术的优劣时,我们要注重它们是否具有永恒的普遍性。
      人类的本性渴求超越,不但体现在超越现实,还体现在超越自我。自我认识是超越自己的基本前提和必要途径。“当某人处于仍为糟糕的境况时,对生活意义的需求和追问却会勃发出来。人类生存的自我超越是从人类学上讲基本的。……人的存在总是超出自身而朝着某种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朝着某物或某人;朝着某种正需要得以贯彻的意义,或者朝着我们充满热爱地迎上去的其他的人类存在。”[[10]]p164¾165 作为一个人正是在效力于某事或热爱着某人之中实现着自身。他要追求不同于动物的那种丰富性的体验,渴望走向难以实现的神性世界。然而,很多时候现实是单调乏味,我们受到尘世经验的诸多限制,就会导致自我的僵化,从而认识不了真正的自我。正如德国学者费迪南•费尔曼所说,“人生活在他的自我盲点中,他离自己太近了,所以意识和生命就不会毫无保留地得到保护。”[[11]]p15 为了实现自我认识并超越自我,我们虚构了文学艺术。
       文学虚构的价值就体现在借助语言的魔力使我们暂时脱离生活的现实,思考自身的命运和价值。文学语言的绝妙就在于它的自我超越。从心理学角度看,人越是献身于事业或是他人,越是忽略和忘记自身,就越成为一个实现自我的人。从根本上讲,人被一种意义意志所支配,是能够自我超越的,通过文学虚构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一点。
        文学家常常将自己置身于人类之外反观现实,他既能翱翔蓝天,又能徒步行走在实地上,在远离人类之后重返人间。通过阅读文学虚构,能使我们从现实中超拔出来,让我们看到无限的世界、理想的未来。真正的文学艺术家既是凡人又超越凡人,他不可能完全远离人类,真正的天才是脚后跟沾满着尘世的泥土的人,只有那些脚踏实地而又超越人世的文学才有价值!“艺术并不具有改造生活的力量,那种认为艺术能改造生活的说法,荒唐得不值得一提。最好把艺术看作像体操训练一样,是人类的基本需要。”[[12]] p169 这种基本需要就是超越的需要,这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平常和普通,但是又是那样须臾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

三、文学虚构能够满足人类扩展自我的需要

        文学作为一种想象的产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撑物。当其他媒介把文学的许多功能占有之后,文学作为人类可塑性的一面镜子在目前反而获得了优势地位。文学的真正价值就在对人的可能性进行无限的表达,有其它媒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虚构能够把人类与生俱来的冲动表现出来,这种冲动没有固定的形态,因此人类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扩展能力可以随之凸现。文学所显示的所有形态是虚幻的,它将人类所有特性具体化为一种非真实性的幻象,这种幻象是文学呈现现实事物变化多端特征的唯一途径。文学不只是一种幻象,它能够使自我无限扩展。

       社会人类学家普勒斯纳认为人具有“多重角色”,最常见也是最成功的通过实践达到自我经验的形式,是扮演各种角色,它打破了那种认为过去的经历决定人们的自我认识的观点。伊瑟尔借用“多重角色”这个概念,指出:虚构和想象的互动决定了人类学的基本性质。乔治·普莱详细地论证了自我在阅读中的变化。“由于我被另一个人的思想奇特的侵入,我就成了思考他人思想的经验的一个自我,我成了我思想之外的思想的主体,我的意识就好像是另一个人的意识。”[[13]]p5我们阅读和欣赏一部文学作品,就是让叙述者进入我们的意识中,我们也向他展示自己。文学作品成为另一个自我存在,并且这一自我不断地在读者身上构造它自己的心灵。阅读虚构作品能够扩展我们的心灵,我们发现了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未知世界,凭借批判自我,来实现自我意识达到自我的扩展。通过阅读虚构作品并想象地扮演各种角色,我们能够进入深层次的交流,达到自我扩展的目的。文学虚构的世界是潜在的现实,即使没有具体描述和刻画现实,也能够唤起人们的想象。

       虚构与想象的结合产生游戏文本,通过文本的“游戏”,对自我的可塑性进行无限的模仿,使自我得到呈现和扩展。作为一种媒介,虚构将人类所有特性具体化为一种非真实性的幻象,这种幻象是文学呈现相关事物易变特征的唯一途径。他仍然以田园诗为例:诗人伪装成“牧羊人”,以牧羊人的身份来扮演自身。诗人的“牧羊人”身份是他的一个“面具”,诗人既置身于内又置身于外,这就赋予了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牧羊人不可能有的可能性。这种“面具”既限制了自我又扩展了自我,因为他必须假扮或虚构成别人以便超越自身。从田园诗推及所有文学,虚构文学作品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种表演,作者在其中扮演成各种各样的角色以满足读者的期待。虚构的世界使读者的困境非现实化了,从而使他的愿望作为现实的经验成为可能。富有差异性的表演为我们理解现实提供了多样而丰富的形式。

      虚构的双重化结构允许被超越之物出场,田园世界虽然虚妄和不现实,但仍然指向现实世界。在古代中国,陶渊明虚构的桃花源是一个进去过一次后再也没能找到的虚幻世界,是想象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嘲讽和暗示,横征暴敛、杀人越货、残酷无情的现实世界就是指示的对象。桃花源作为一个象征,不断地激起后人的想象。所以,阅读文学虚构作品能够使我们认识自我从而扩展自我。

四、文学虚构能够满足人类“说不可说”的需要

      文学虚构来自人类强大的内在生命冲动;它决不仅仅是对生活世界的反映,而是现实与虚构交织在一起的“可能性世界”的创造。我们之所以认为文学具有人类学的意味,因为它言说不可言说的生命感悟和存在体验。

       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了世界的不确定性,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我们的世界是神秘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利高津指出,我们的世界虽然有两个但是我们只能在其中走一条狭窄的道路。“一个是确定性定律所支配的世界,它没有给新奇性留有位置;另一个则是由掷骰子的上帝所支配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荒诞的、非因果的、无法理喻的。”[[14]]p150 存在就是神秘,文学只有面对生命存在,努力去言说不可言说的东西才有真正的人类学价值。美国学者卡洛斯·卡斯塔尼达在非洲做人类学调查,拜那里的巫师唐望为师,经过几年的学习,写出轰动一时的作品,其中系统地阐释了我们生命里难以理解的复杂现象。“每个人内在地隐藏着巨大而深沉的寂静知识,我们可以直觉到。……你能感觉到人类古老的一面,而那古老的一面被称为寂静的知识,这是你无法表达的一种知识”。[[15]] p145¾147 “寂静的知识”就是人类对不可言说的神秘体验。因为生活世界的奥秘不可能为理性所全部理解,神秘的非理性的感觉必定存在。如果说实在意味着既成事实,那么我们说存在就只是一种有待实现的可能性。

     

 德国神学家汉斯•昆指出,莫扎特的音乐能够让我们体会到那种不可言说的神秘性。“乐音、声响能够说话,而且最终可以言说某些不可表述者、不可言说者。在音乐之中存在着一种不可言喻的奥秘。”[[16]]p66 文学虚构与音乐一样,能用文字把不可言说的东西表达出来。这种文学的神秘性,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在他的《新科学》中论述过。他说诗性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性质,这种“诗性”是我们拥有“生活世界”的人类学本质。虚构艺术已经成为人性的首要灵感源,因为它在不断地设法整治人生的混乱,挖掘人生的真谛。我们对虚构故事的嗜好证明了人类对捕捉人生模式的深层需求,这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实践,而且是一种非常个人化和情感化的体验。我们超越这个世界的实质不是让我们远离生活世界,而是通过返朴归真的方式真正拥有它。

       真正的文学虚构首先必须有令人满意的内在逻辑,要有符合因果关系的必然律。然而逻辑对于故事的建构只是最基本的条件,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情感逻辑。许多故事虽然情节上大体相似,我们仍然愿意不断去听去看而不觉得厌倦,原因何在?弗莱、荣格等对文学原型的人类学探讨有价值,就在于我们的生活脱离不了基本的东西,如爱情和亲情、事业和家庭、成功和失败,而它们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全部。要在世界上找到完全不一样的虚构故事几乎不可能。通过阅读或听这些类似的故事,我们反复地重温和体验那种真切的情感。好的虚构故事不仅要有逻辑的维度,还应有超越逻辑的维度。“这种超逻辑性正是一种力量,它让艺术时空之‘真情’超越生活世界里的‘真实’。因为它符合生活世界中常常体现着的一种神秘性的情感现实。……即使故事的逻辑关系上存在破绽,都不影响我们对这种真切的神秘现象进行深刻的体验。”[[17]] p154 生活世界确实具有我们难以理解的神秘性;我们在欣赏文学虚构的过程中,应该深入体验其中的情感奥秘。

       通过文学的虚构,我们能够超越现实的平庸和无意义,获得对人生的新感悟和真正的体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以摆脱现实束缚,而文学能够把我们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这是对生命的坚固性、生命的不可征服性、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坚定信念,而这种生命意识恰恰是我们现代人缺失的根本性的东西。因此,文学虚构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存在方式,值得我们去坚守和实现。


参考文献

[[1]] [美]杰拉尔德•格拉夫《自我作对的文学》[M]陈慧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Ivan Brady ed. Anthropological Poetics [C].Rowman &Li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