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钱大昕考校两《唐书》…
试论钱曾及《读书敏求记…
陈寅恪与钱穆史学思想之…
最新热门    
 
论钱穆与中国文化

时间:2009-8-8 16:48:06  来源:不详
文化中可以容得西方之科学文明,不仅可以容受,还能融化开新。[⑤j]这是中国文化体系的开放性宽容性中和性所决定的。他指陈,中国人既常抱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自然觉得外面的一切异样的新东西都可融和协调、和凝为一,对外来文化抱一种活泼广大的兴趣而肯高兴接受、容纳消化。“这不仅在中国国民性之宽大,实亦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中和性格,使其可以多方面的吸收与融和。”[⑥j]
    中国文化能融化西方文明而开新,还是钱先生的中国文化观中一具有文化前瞻意义的比较文化思想。他曾就此立言,认为人类文化当由东西双方文化交流中产出,而中国文化代表着东方传统与全世界人类文化中最悠久的传统,美国文化代表着西方传统中最新的,中美两大文化的互相了解比较汇通,“求一更高的结合与创新,正是当前人类文化谋新出路的一大课题”。[⑦j]这就明明白白地显示了他的中国文化观念的自信心与开放性。
    其三,但开新、现代化与吸收融化西方文化,目的亦不在斩断中国文化的“本”,而在护持、发展这个“本”。亦即是说,现代化的目的不是西化。钱先生指出,当代中国的两大课题,第一即上述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以支撑住国家民族的地位。第二乃如何学到了欧美的西方文化而不斫丧中国文化大本,不斫丧中国文化的文化理想与文化精神。吸收融化西方的宗教与科学精神,目的是“来重新提撕自己的文化大本道德精神,来重新调整、重新充实自己文化的整个体系。”[⑧j]亦即说,“不能把现代化转成为非中国化,把中国的一切都在现代化中化掉@②”。[⑨j]说到底,“不能把别人家的心来换成我的心”。[⑩j]
    其四,再深入一层言,这开新、现代化所据之“本”,亦即中国文化之能融化西方文化而开新之“本”,钱先生认为即在儒家思想,而且西方的科学与宗教精神融入中国文化亦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他指述,中国文化承认天地之化育即宗教精神,要求尽物之性即科学精神,“而归本在尽已之性与尽人之性,则是儒家精神了”。[①k]儒家的天人性命之学与道德精神,最重要的即是和宗教精神科学精神相一致。因此,在西方文化中是互相敌对各霸一方的宗教与科学,一到儒家思想范围里便失其壁垒,“他们将融和一气而以儒家思想为中心”[②k]。唯其如此,以仁为中心的孔子思想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文化新生的最宝贵教义,“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为当前之中国打开困境,而且可为将来世界文化导其先路”[③k]。至少,将对世界文化新生大业提供部分启示与贡献。

          八

    (1)中国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一大生命;(2)中国文化以儒学为主脉为中心;(3)中国文化与儒学以心性论为中心,并由此心性论的阐发抉显而展现出其哲学思想的重大观念;(4)本中国文化之根据开现代化;这是钱先生阐扬中国文化的四大基本观念。这四大观念,表现出钱先生中国文化观的自信、开放、超越、内省的心态与精神。而钱先生宗教般的一种信仰、为民族文化奉献一生至死无悔的情操与历史实证的结合,则是情理结合、主客观结合。钱先生在解释他的文化感情与文化自信时曾说:“我认为中国不仅不会亡,甚至我坚信我们的民族,还有其更是伟大光明的前途。证据何在呢?我敢说,我这一个判断,固然是挟着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感的成份,然而并不是纯情感的,乃是经过我长时期的理智检讨,而确实有其客观的证据。”[④k]所以说钱先生的中国文化观是情理  合一、主客观互融的。
    钱先生所持的此四大观念,也充分显示了他的“中国文化为本”[⑤k]的本位立场,并是他的情理合一的儒学中心论的中国文化本位主义的基本观念构成。这当然要比晚清儒“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本位主义来得充实而有理据。
    (附记:钱先生高弟余英时先生有一论文集,名曰《钱穆与中国文化》,其文中主要一篇乃《钱穆与新儒家》,专揭他们之间思想之异趣者。本文为笔者研读钱先生著述长期思考中一计划题目,而所述之内容与余先生所撰大部分错开,又有相左处。且本文所揭之四大观念正亦是当代新儒家的中国文化观的主骨架,此在《中国文化宣言》已昭昭俱在。
    我曾撰《论近十余年的当代新儒学研究及所谓门户问题》,与余先生就门户问题持异议。此次因虑及题目与之重出,乃冠一“论”字。又因篇幅所限而不便与余先生再兴争议,复省略钱先生与当代新儒家比较部分之文字。好在《中国文化宣言》在国内已颇流行,易找到,有心者当可自对勘着看。)
                                           
    ①a  《纪念张晓峰吾友》,台北《传记文学》第47卷第6期。(以下凡
引钱先生著述,均省其姓名。)
    ②a  《国学概论》第177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12月台十版。
    ③a  唐君毅:《钱宾四先生还历纪念》香港《民主评论》第5卷第23期
“钱宾四先生六十寿辰祝寿号”代社论。
    ④a  钱穆:《新亚遗译》第174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
9月。
    ⑤a  关于钱先生反“反传统”,详阅拙文《中国历史与文化意识的伟大觉
醒——论钱宾四先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省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5月出
版《当代新儒学论文集·总论篇》。
    ⑥a  同前揭注③a。
    ⑦a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第72页。香港求精印务公司,1962年3
月再版。
    ⑧a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第31页,长沙岳麓书社,1986
年7月。
    ①b  《新亚遗译》第22页。
    ②b  参阅徐复观先生《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二章,牟宗三先生《中国
哲学的特质》第二讲,以及拙文《时代悲情与文化信心》(载香港《法言》第3
辑。)
    ③b  《新亚遗译》第21、23页。
    ④b  《宋明理学概述·序》第2页,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公司,19
62年12月3版。
    ⑤b  同前揭注8,第7页。
    ⑥b  《中国文化丛谈》①b第172页,台北三民书局,1969年11
月。
    ⑦b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文化及其民族性》序2第4页,香港中文大学
1979年。
    ⑧b  《新亚遗译》第25页。
    ①c  徐复观:《忧患之文化——寿钱宾四先生》,《民主评论》第5卷第
23期。
    ②c  《文化学大义》第106页,台北正中书局1952年1月初版。
    ③c  同上,第85页。
    ④c  《中国文化丛谈》1第51页。
    ⑤c  可参阅拙文《钱穆先生传略》,《晋阳学刊》1986年第4期。
    ⑥c  详阅拙文《活泼泼的大生命,活泼泼的心——钱穆历史观要义疏译》
,《史林》1994年第4期。
    ⑦c  《中国史学发微》第205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3月。
    ⑧c  同上,第236页。
    ①d  《中国文化史导论·弁言》,重庆正中书局1947年版。
    ②d  《丙寅新春看时局》,台北,《联合月刊》,1986年3月。
    ③d  《国史大纲·引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5月上海第一版。
    ④d  《中国历史精神》〈史学精神与史学方法〉章。《中国史学发微》中
〈史学导言〉、〈中国文化特质〉篇。
    ⑤d  ⑧d  ⑨d  《中国历史精神》第5页,邓镜波学校印制,1964
年香港增附3版。
    ⑥d  《中国文化精神》第202页,台北,三民书局1973年1月再版。
    ⑦d  《民族与文化》第40页,香港邓镜波学校,1962年6月。
    ⑩d  《文化学大义》第115页。
    ①①d  ①②d  ①③d  ①④d  ①⑤d  《中国文化精神》第6、33
、9、51、200页。
    ①②e  《中国文化精神》第78页。
    ①③e  《中国文化精神》第15页。
    ①④e  《中国文化精神》第17页。
    ①⑤e  《晚学盲言》下册,第894页。
    ①⑥e  《文学大义》第60页。 
    ①⑦e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第76页。
    ①⑧e  《民族与文化》第25页。
    ①⑨e  《中国史学发微》第107页。
    ②⑩e  《新亚遗泽》第417页。
    ①f  《四书释义·例言》第3页,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
53年6月。
    ②f  狄百瑞:《中国的自由传统》第6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
83年5月。
&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