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文化诗学”视界中的屈…
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
楚辞星宿考(下)
楚辞星宿考(上)
《楚辞·远游》作者考论
新世纪《楚辞》文献研究…
论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
《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
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
从技法的突破到意境的跃…
最新热门    
 
《楚辞》研究历代存目及分析

时间:2009-8-8 16:48:1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历代所出现的官家和私家目录来看,《楚辞》的研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是可以约略知道的。本文就是从历代官家和私家目录着手进行整理分析,并从中找出一些研究规律。


【关键词】 楚词 历代存目 分析


 一   引  言
   “楚辞”是指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具有楚国鲜明的地方色彩,是继《诗经》以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辞”即文词之意,故也写作“楚词”。从此,“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也是一种文学体制的名称。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汉代文体特别发达,成为辞赋的主流,故后人又有将辞、赋分为两体的,即把其中以抒情为主,形式同于或近于诗歌者称为辞或骚,而把近于文而有韵者称为赋。

      楚辞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文化渊源。春秋时期,楚国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发达而又独具特色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土壤。当时,地处南方的楚国仍然存在着许多瑰丽的神话,楚辞《九歌》就是经屈原加工过的楚国民间祭神的乐歌,而且,能歌善舞的楚国人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也直接影响了诗歌的创作。所有这些都促成了的楚辞的繁荣。著名的楚辞作者,除了屈原外,还有宋玉等人。《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特别是《楚辞》中的屈原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而它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 原(前340—前278),名平,原是他的字。与楚国国君同姓熊,系楚武王子瑕后裔,瑕原食采邑于屈,因以为氏,故称屈原。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时任左徒,掌管出纳号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以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列传》)。他对内主张任用贤能,厉行法治,使国富民强;对外主张联合齐国,共抗强秦,进而统一天下。由于以上官大夫为首的旧贵族势力的反对和进谗,再加上秦国的挑拨离间,屈原被楚怀王免职,并流放到汉水以北。楚怀王死后,他回到楚国郢都,但不久又被楚顷襄王流放到江南(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公元前278年,郢都被秦军攻破,楚被迫迁都于陈,屈原痛感报国无门,于夏历五月五日悲愤地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吸收民间的文学形式,采用方言音韵,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和《远游》等作品,以抒发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他对楚国的热爱、对腐朽的旧贵族的愤怒。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一部集子,定名为《楚辞》。屈原的作品不仅对我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流传到国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早在盛唐时代,他的作品就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影响。他的诗作还传入西方许多国家,被译成多国文字,仅《离骚》就有德、法、英、日、意、俄文等多种译本,其他如《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和《远游》等也有外文译本。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离骚》是屈原在流放中的作品,全诗373行,共2 490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抒情诗。《离骚》之名,司马迁解释说:“犹离忧也。”在《离骚》中,屈原集中表现了自己忧国忧民、不肯与世浮沉的高尚品质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全诗共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描述诗人的身世、黑暗势力对他的迫害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我不是怕自己的身子遭殃,而是担心君主的乘舆要被毁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长叹一声不禁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如此多灾多难)”第二段描写他上天下地、入水登山,探寻自己理想的情况。最后一段表达自己在天门不开、陈志无路的绝境下,准备以死殉国的决心。通篇文采绚丽,想象丰富,结构宏伟,感情深沉,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鲁迅评价《离骚》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人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指《诗经》)之上”(《汉文学史纲要》)。

                        二   对官家书目的分析


       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载:“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后人或谓之骚,故刘勰品论《楚辞》,以骚标目,考《史》迁称屈原放逐,乃著《离骚》,盖举其最著一篇,《九歌》以下,均袭骚名,则非事实矣!《隋志》集部以楚辞别为一门,历代因之!”

     由上可见: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对楚辞的研究,历代都作了很多的努力,也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楚词”的著作,本文就针对历代楚辞的研究,将其进行汇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汉书·艺文志》记载:

            屈原赋二十五篇     (楚怀王大夫,有列传)

            唐勒赋 四篇        (楚人)

            宋玉赋十六篇       (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之后也)

     (案):自《汉书·艺文志》观之,“楚辞”总名还未形成,只是收集了如屈原、唐勒、宋玉等人的作品,并将其编成集子,贯以“赋”之称。这主要是因为楚辞与汉代赋作之间的渊源关系,故称其为“屈原赋”、“唐勒赋”、“宋玉赋”,这些赋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也!”(引自《汉书·艺文志》)

   二    《隋书·经籍志》记载:

             楚辞十二卷(并目录)  (后汉校书郎王逸注)

             楚辞三卷       (郭璞注, 梁有楚辞十一卷, 宋何偃删王逸注, 亡)

             楚辞九悼一卷    (杨穆撰)

             参解楚辞七卷    (皇甫遵训撰)

             楚辞音一卷      (徐邈撰)

             楚辞音一卷      (宋处士诸葛氏撰)

             楚辞音一卷      (孟奥撰)

             楚辞音一卷      (释道骞撰)

             离骚草木疏二卷  (刘沓撰)

     (案):从《隋书·经籍志》可观之,自东汉以来,“楚辞”已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并出现了数家研究“楚辞”的专家学者,他们从其内容的注疏到楚音的辨明再到“楚辞”中草木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