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竹书《周易》考释三则
上博藏楚竹书《周易》中…
上博藏竹书《恒先》试解
上博藏竹书《从政》篇“…
上博竹书《子羔》琐记
帛书《易传》的性情思想…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
《唐语林》与纪传体史书…
从帛书《易传》析述孔子…
帛书《易之义》的解易思…
最新热门    
 
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

时间:2009-8-8 16:51:50  来源:不详

摘要:本文认为,帛书《系辞》比通行本早出,主要是它反映的时代与文化,与占筮、巫术有更深更密切的联系,今本则把其中与此有关的一些重要内容,如“易有大恒”“三陈九德”“古物定命”等等,加以删改了。理性、义理的成份亦大大增强了。从整体看,帛本与通行本系辞,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反映不同的时代与文化。

关键词:帛书;系辞;文化内涵;创作时代

The Age and Culture Reflected by the Xi Ci Copied on Silk

 

Abstract: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Xi Ci copied on silk came into being earlier than that in current version, for the age and culture reflected by the former have deeper correlation with divination and witchcraft. While the latter deleted and changed some important contents concerning divination and witchcraft, such as “Yi posses Da heng”, “expounding the nine hexagrams about virtues three times” and “destining fate by ancient things” referred to by the latter. Hence the latter greatly enhanced the overtone of reason and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On the whole, the two kinds of copies of Xi Ci present two different features and manifest different ages and cultures.

Key words: copies on silk; Xi Ci; cultural connotations; year of founding

 

   马王堆帛书《周易》及《系辞》、《易说》(指对《周易》的解说材料:《二三子问》、《易之义》、《要》及《缪力》、《昭和》)资料的出土,无疑是易学史研究中极具意义的大事。1993年资料公布后,学术界进行了热烈研讨,许多问题争论激烈,成果甚多。但帛书《系辞》和通行本《系辞》编撰的时代,谁先谁后?帛书《系辞》和《易之义》等五篇《易说》的思想文化特征、史料价值等等重要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讨论。 关于帛书与通行本《系辞》的时代,于豪亮、陈鼓应、王葆玹、陈松长等认为帛本早于通行本。通行本乃汉初学者将帛本与《易之义》等部分文字合编、增删、改编而成的。时间约在汉初或武帝经学独尊时期。(陈松长 帛书《系辞》初探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160-161.)廖名春等认为通行本早于帛本,帛本是摘抄通行本的,因而出现了摘抄不全、段落错置等问题。(廖名春 论帛书《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关系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131-143)朱伯昆先生认为,帛本是最早的手抄本,不是最早的传本;是否比通行本早,尚无证据证明。(朱伯昆 帛书易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国际易学研究:(一) 56)李学勤、韩仲民认为“是不同传本,不好说是前后演变的关系。”(廖名春 论帛书《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关系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131-143)

   本文认为早出派的某些理由倒不一定能真正成立。如卦名使用一些战国古文字等等。因为这可能是汉初抄写时的文字特点造成的。《周官》与《吕氏春秋》古本,也有这种情况。通行本如为汉初人抄写,也可能有这种古文字特点。又如内容古朴,无象数色彩,也很难说。本文认为,帛书《系辞》早出,主要是它反映的时代与文化,与占筮、巫术有更深、更密切的联系,通行本则把这些与占筮、巫术相联系的内容改编、删节了。时代的变化,或易学承传的变化,使他们或者已不了解这些占筮巫术的东西,或者感到不再需要而加以删节了。因而帛本和通行本从整体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面貌。通行本许多段落之丛杂、矛盾,文义晦涩,不可能读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删节改编造成的。

   下面我们选择《系辞》中有代表性的章节予以分析。

   1.从《系辞上传》看

  (一)从“信息”与“本义”的观点看,上述区别,最突出、集中的表现就是帛本第十章“易有大恒”,通行本为“易有太极”。

  “大恒”与“太极”是否一个概念?其涵义、意义为何?已有极多文章进行论述。朱伯昆先生说:“帛《系辞》凡‘象’字皆写为隶书‘马’字;凡‘坤’字皆写为隶书‘川’字;‘太极’写为‘大恒’,亦是如此,乃出于篆文转抄为隶书而造成的笔误。从义理上说,‘太极’之名词最好,不应改变。”(朱伯昆 帛书本《系辞》文读后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38)饶宗颐先生认为,“大恒”绝非笔误。在对“恒”字作了详细考证、训诂后,饶认为“大恒”与“大一”、“太极”涵义、意义完全相同,皆指无形的“道”,“宇宙的本原”,一个“抽象的观念”。( 饶宗颐 帛书《系辞传》“大恒”说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 17)

   要了解“大恒”的意义、涵义,在研究方法上最重要的,是应注意《系辞》这段论述之“本义”之所指。

   《易》是占卦之书,许多论述是就占筮而言的,或者是在占筮的基础上附加义理的论说,也有不讲占筮而专讲义理的。“易有大恒”这段,许多论者忽略其论占筮的意义,而以之为径直讲宇宙自然观。实际上,有如朱伯昆先生所指出,这段话“是讲揲蓍或画卦的过程”。“两仪”即阴阳两爻,不指构成自然宇宙的两种成分。“四象”按朱熹的说法,指由阴阳两爻所生的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不指日月星辰或四时。“八卦”指八经卦而不是天地日月雷风水火八种自然现象。故下面说:“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又说:“易有四象,所以见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离开此“本义”或越过此种“本义”,将其解为自然宇宙观,以“大恒”或“太极”为宇宙的本原,已是解《易》者的“附加”,又以此“本原”为客观独立自存的道、理,又以此道理为一“抽象的观念”,更是解《易》者特殊的理解与附加;进一步以此客观的道、理即是老子讲的“道”,以《老》解《易》,就更是今人讨论《老》、《易》关系所特有的思路。从诠释学的角度看,这种解读是允许的,但如果要说这是《易传》这段话的原意、本义,则是一种混淆,是不妥当的。现今流行的许多对这段话的解释,都存在这种混淆。

   朱伯昆先生说:“太极有极限之义,表示揲蓍或画卦的最初状态,而大恒或太一皆无此种涵义。”(朱伯昆 帛书本《系辞》文读后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38)但从占筮上说,朱先生所谓揲蓍或画卦的最初状态,究何所指,也不十分清楚。

   我的理解是:从占筮讲,“大恒”是相对于“恒”、“小恒”、一般的“恒”而言的,犹如“大一”是相对于“小一”或一般的“一”而言的一样。朱熹《周易本义》解“大有”说:“大有者,有之大者也。”照此,“大壮”是壮之大者,“大恒”是恒之大者,也就是超乎一般的恒之至高至大的“恒”。《周易》十分重视“恒”,在今本与帛本两种卦序排列中,恒卦皆居于中心地位,可见对恒之崇敬与重视。占筮中,“恒”则为巫师首要的必备的品德。孔子说:“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子路》)这句话,郭店竹简《缁衣》为:“宋人有言曰,‘人而亡(恒),不可为卜筮也。’其古之遗言与!龟(筮)猷 (犹)弗智(知),而皇(况)于人虎(乎)。《寺(诗)》员(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猷。’”这是一段十分重要的话。意思是说,恒德是巫师进行占筮必须具备的根本德性,没有这种“恒德”,就不能得到神龟或蓍草的灵验,也就没有资格作巫师了。“再三渎,渎则不告”、“我龟既厌,不我告猷。”都是巫师或求筮者无恒德所必然导致的。用现在的话说,占筮所须具备的根本品德,是恒久坚定而毫不动摇的对占筮的信仰。信而不坚,或信或疑,时信时疑,筮就无从谈起了。恒德又指道德上的要求。帛书《易之义》:“恒也者,德之固也。”“恒以一德也”。《恒.象传》:“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这里“德”既指恒卦之为德,亦指恒之为道德之一般的内涵。《古文尚书.咸有一德》:“非天私我有商,惟天右于一德。非商求下民,惟民归于一德。”《老子》二十八章“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恒皆指道德品德的意义。故“恒”虽有常义,同时具道德含义,是常不能替代的。《恒卦》九六爻辞,论妇人从一而终的“恒德”,恒就不能以常字替换。巫师有了恒德,就可以进行占筮,得出求问的结果。这一事实用文字来描述,可以写成“巫师有恒,则生占筮”。“生”为“进行”、“产生”、“得到”之意。《要篇》:“巫之师,□□□□□□□□□□无德则不能知易。”正是指这一点。

 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易”,就可以说,“易”之能生“两仪”、“四象”、“八卦”,即是因为有“大恒之德”,也即有超乎一般的恒之最高最大、尽善尽美之完备之恒德。因其具此恒德,故能产生两仪、四象、八卦而定吉凶。“易”常用拟人化的说法。如:“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易古物定命,乐天下之道。”“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都被拟人化,成为一人格的主体。说“易有大恒”,亦是如此。

   故“易”有“大恒”,本义指大恒之德,引申可为恒道、常道。《恒卦.彖传》说:“恒,久也。……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系辞》说:“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黄帝四经.道法》:“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贵贱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柔刚……。畜臣之恒道,任能遇其所长。”这里,“恒道”虽指常道,但也都不指抽象的观念,其所指是具体的。

   占筮史上,恒与巫、与占筮,确有密切的关系。《周官.司巫》:“司巫掌群巫之政令……国有大灾则帅巫而造巫恒。”郑玄:“恒,久也。巫久者,先巫之故事。造之当按所施为”。郑玄注含义不清楚。饶宗颐先生解释说:“巫咸、巫恒是私名,后来作为最高的神职,成为通名。”故“巫恒”是大巫,巫的祖师,最高、最具威望之巫。大灾时造“巫恒”,就是到巫恒之灵前拜祭求问,按其所施为而行。巫之最高祖师名为巫恒,亦可见恒与巫之内在的联系。故恒不仅指巫之德性,亦指巫所特具的行巫的法术、技能,包括舞、歌等。(《墨子.非乐》:引《汤之官刑》:“其恒舞于宫,是谓巫风。”)

   占筮是巫的职责。《吕氏春秋.勿躬览》:“巫彭作知,巫咸作筮。”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代墓葬出土竹简中,有部分竹简与《易经》有关。发掘者说:“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