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走…
历经元明清代 祭祀成吉…
安徽清代徽州古建筑艺术…
从清代的祀典看炎帝文化…
[冯尔康]清代的婚姻制度…
钱谦益唐宋兼宗的祈向与…
笔蘸惊涛倩写愁—论清初…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
乾嘉学派与清代词学
清代弹词《珍珠塔》阳声…
最新热门    
 
论清代西部旅行诗歌及其民俗影响

时间:2009-8-8 16:49:01  来源:不详
青海奉使集》和《使青海草》中记录了他们在西部的旅行诗歌。后者如道光二十五、六年(1844—1845年)两次赴乍丫(今西藏察雅县)和察木多(今西藏昌都)处理喇嘛事件的姚莹,在其旅行诗歌中不仅描写了西康地理形胜、民族风貌,而且还较多地表现了民生疾苦,对藏族民众的苦难给予了同情和呼吁。如《乌拉行》:
  蕃儿蛮户畜牛马,自豆无须惟放野。冬十一月草根枯,牛瘦马羸脊如瓦。土官连日下令符,十头百头供使者。使者王程逾数千,糌粑难厌盘蔬寡。备载糇粮赢半岁,橐装毡裹谁能舍?天寒地高冰雪坚,百步十蹶蹄踠扯。鞭筆横乱噤无声,谁怜倒毙阴崖下。我谓蕃儿行且休,停车三日吾宽假。艰难聊作乌拉行,牛乎马乎泪盈把。
  (四)滴戍型诗人。他们基本上是汉族官员,旅行在甘肃、新疆地区。这些被贬滴到乌鲁木齐、伊犁等地的罪臣中有很多是著名的大臣和文人,如纪昀、洪亮吉、祁韵士、铁保、邓廷祯、林则徐等,都是当时声名昭著的文化精英。此外如蒋业晋、陈庭学、赵钧彤、王大枢、舒其绍、韦佩金、邱德生、颜检、李案宣、方士滏、黄璿、史善长、扬柄堃、雷以诚、裴景福等,因为各种原因被流放到西部,在艰难漫长的流放途中和滴戍地触景感事,写下了数量可观的旅行诗歌。这一类型的诗人主要是汉族文人,具有极好的诗歌创作素养和儒家文化修养,创作质量普遍很高。如林则徐《西出嘉峪关感赋》四首之一: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龙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泥丸。气势磅礴,胸襟阔大,不愧为大家手笔,被许多选本所选,成为清代西部旅行诗歌中的代表作。因此这类诗人是西部旅行诗歌创作队伍中势力最强的一股力量。
  (五)投边型诗人。即一些自发来到西部的文人,如奔赴西部寻求功名而作为地方长官幕僚的施补华、萧雄、方希孟等,又有情感陪伴被贬滴的父兄或朋友而旅行到西部的黄治、李芬等人。其中萧雄的《西疆杂述诗》以多种版本广为流行,被学界所熟知。
  另外虽有歌咏西部的诗篇流传但足迹并未到西部的如王芑孙、邵晋涵、张问陶、吴世涵等,不能算是西部旅行诗人,故本文不再提及。
  就以上旅行诗人足迹所至而言,通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最多,其次是经川西和西宁进入西藏的,此外便是宦游于甘青宁地区的。他们不论是何种身份、何种原由足迹到过何处,都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审视西部民俗事象,也都以诗歌形式来试图“拷贝”民俗事象、表述自己的看法。他们在不同的时空上创作着旅行诗歌,从而形成了清代西部旅行诗歌创作的合力,共同创造了盛极一时的旅行诗歌繁荣局面。
  清代西部旅行诗歌广泛地表现了西部民族衣食住行、社会组织、宗教信仰、人生仪礼、口承文学、游艺活动等方方面面的民俗事象。如李若虚的《海棠巢词稿》及《实夫诗存》中的很多作品以优美清新的笔调描写藏族的各类民俗,并予以理解和赞美。即使军旅诗人孙士毅也还创作了一组歌咏西藏物质民俗用物如“哈达”、“糌粑”、“褚巴”、“草康”、“纳呛”等十二首组诗,而《跳铖斧》等乐府诗则生动地描摩了西藏宗教歌舞:
  跳铖斧,迎主簿。主簿来,迎赞府。牛年多童牛,羊年多童羚殳。明僮崽子,十十五五,赤脚花,催羯鼓。紫衣坐床欢喜而赞叹,但愿年年牲脯高于布达拉。跳铖斧,胸前花氆氇,耳后玉璸珰趁。忽挟飞矢上马去,前村正打牛魔王。
  当然,大规模描写民俗文化的诗篇是一批“竹枝词”组诗,不少的“竹枝词”长达百余首,短的也有数十首。主要有:
  祁韵士《西唾竹枝词》100首;
  福庆《异域竹枝词》100首;
  曹麟开《塞上竹枝词》30首;
  林则徐《回疆竹枝词》24首;
  项应莲《西昭竹枝词》36首;
  钱召棠《巴塘竹枝词》40首;
  叶礼《甘肃竹枝词》100首。
  恭钊《湟中竹枝词》40首。
  与竹枝词相近的还有:
  王曾翼《回疆杂咏》30首;
  左肇奎《伊犁纪事》20首;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160首;
  萧雄《西疆杂述诗》150首;
  李殿图《番地杂咏》40首。
  这些竹枝词和“准竹枝词”篇幅大,内容广泛,诗行间加注有大量注释文字,比较详尽地记述了有关的民俗事象,为后世留下了诸多难能可贵的民俗文化资料。这些竹枝词堪称的“韵文的地方志,鲜明的风情画”。如项应莲《西昭竹枝词》第六首描绘拉萨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情景:
  牛皮作底酥油面,装点玲珑绘陆离。下列朦胧灯几盏,鳌山元夜大昭围。
  第十八首描写藏族民居:
  屠苏房子郁岹峣,下畜牛羊上瞭高。麻蜜旗儿新岁换,墙头白土腊前浇。
  第二十八首表现夏日藏族民众泡水歌舞的欢快场面:
  泡水前溪柳外多,喇嘛拨姆各摩娑。裸身壶呛相传灌,乘醉归途踏踏歌。
  由此可见,这类竹枝词与西部民俗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其实,文学本身从古到今就有反映民俗文化功能,更何况从民间文化而来的“竹枝词”?还须说明的是,大部分竹枝词是诗人们在旅行中创作的。如纪的在《乌鲁木齐杂诗》“自序”中对写作过程明确记述:
  余滴乌鲁木齐凡二载,鞅掌簿书,未遑吟咏。庚寅十二月,恩命赐环。辛卯二月,治装东归。时雪消泥泞,必夜深地冻而后行。旅馆孤居,昼长多暇,乃追述风土,兼叙旧游。自巴里坤至哈密,得诗一百六十首。意到辄书,无复诠次,因命曰《乌鲁木齐杂诗》。


  纪的的旅行情形也适合于许多旅行者。由此看来,清代的西部竹枝词,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诗人们在旅途中创作的,在内容上以描写民俗事象居多。西部竹枝词是西部旅行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西部民俗文化对旅行诗歌创作的影响,也表明了民俗文化是旅行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