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受辱女服务员刺死官员是…
网络时代的操盘手和弄潮…
古代的“正月”指的是什…
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节日
唐代的冠服制度
历经元明清代 祭祀成吉…
安徽清代徽州古建筑艺术…
论唐代的水神崇拜
楚歌、横吹鼓吹与相和歌…
失落的光荣:后三套集成…
最新热门    
 
从清代的祀典看炎帝文化的传播

时间:2009-9-8 17:39:29  来源:不详

             从清代的祀典看炎帝文化的传播

                                               刘凤云


    炎帝与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鼻祖,世世代代受到海内外华人子孙的普遍崇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关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真实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所走过的文明里程,而炎黄精神、炎黄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炎帝与黄帝已经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被历史所认同。在弘扬中华文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温炎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地位。而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代是如何对炎帝文化进行构建与传播的,也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内容。本文拟就清朝对炎帝的祀典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作为中华远古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炎帝是传说中的人物,而且他与传说中的许多发明与创造都有关连,诸如教百姓耕种、发明耒耜、发明陶器、尝百草等等,在《左传·昭公十七年》又记载说:“炎帝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是说,炎帝曾经借助火的力量,烧掉荒草和荆棘,驱赶猛兽,开辟农田,建立起农耕社会的生活环境与定居的生存方式,凡此等等。以故,炎帝又有“神农氏”之称,如《世本·帝系》曰:“炎帝即神农氏。”《汉书·古今人表》亦云:“炎帝神农氏。”

而后,历代的史籍都将有关炎帝的传说记录着、传递着。《史记·五帝本纪》有曰:“轩辕氏时,神农氏世衰。……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赞》曰:“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犹颇有存者。”北魏的《风土记》云:“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山有古城遗址,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周书》曰:“神农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唐代的《书断》曰:“上党羊头山嘉禾八穗,炎帝乃作穗书,用分时令。”这些文字记载,在描绘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起源的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一种永久的记忆在历时几千年后为中华子民回味和追思着。

清朝乃为满族少数民族建立于中原的封建王朝,在对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传统儒家文化全面承继的同时,清朝统治者也将自身置于炎黄文化的文明体系之中,在对炎黄文化认同、继承的同时,还以自己的方式对炎黄文化进行了解读。

例如,在清人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炎帝为神农氏”已然定论,在由国家颁布的祭典中,“炎帝神农氏”[①] 代表着同一人。尽管在近年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据秦以前的资料认为,“炎帝和神农是两个人”。对此,清人或许有认识错误的可能,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表清代社会已对炎黄文化有了整体的认同,而且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如明清之际的学者谈迁说:“泽州高平县之东北羊头山,旧传炎帝种五谷于此,至今山下有黍二畔。其南荫地黍白,其北阳地黍红。”[②] 这是对炎帝创造“神农氏神话”的释读。而对炎帝的活动地区及其迁徙状况,顾炎武在其对历代都城进行考述的《历代宅京记》中说:“神农氏,初都陈,后居曲阜。司马贞《三皇本纪注》曰:按今淮阳有神农井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