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楚竹书《曹沫之阵》与《…
《曹劌之陣》重編釋文
最新热门    
 
《曹劌之陣》釋文新編

时间:2009-8-8 16:50:02  来源:不详
不勝。卒欲少以多。少則易察,垖()[54]成(盛)則易【46下】

…… 

先王之至道。”莊公曰:“劌,吾言氏(寔[55])不(否),而毋惑諸小道歟?吾一欲聞三代之所。”曹劌答曰:“臣聞之:昔之明王之起【64】

於天下者,各以其世,以及其身。今與古亦巺(均)[56],亦唯聞夫禹、湯、桀、纣矣。【65】

[1] 原作“曹沫之陳”,今從廖名春先生說讀為“曹劌之陣”。參廖名春:《楚竹書〈曹沫之陣〉與〈慎子〉佚文》,“孔子2000”網2月13日。

[2] 參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孔子2000”網2月13日;陳斯鵬:《上海博物館藏楚簡〈曹沫之陣〉釋文校理稿》,“孔子2000”網2月20日。下引其文皆不一一注明。据陳斯鵬文“附記”,其為文時間頗早。以下之討論,均按照文章發表時間先後為序。

[3] 廖名春:《讀楚竹書〈曹沫之陳〉劄記》,“孔子2000”網2月13日。下引此文皆不一一注明。

[4] 如“孔子2000”網2月13日廖名春先生的文章,2月20日蘇建洲先生的文章。“簡帛研究”網2月15日季旭昇、孟蓬生先生的文章,2月20日高佑仁、範常喜先生的文章等。

[5] “室”字從廖名春、陳劍先生說。

[6]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讀。

[7] 此句用來批評“鍾大國小”,頗爲恰當。

[8] 李零先生原補“乎”字,陳劍先生認爲闕兩字,今從之。

[9] 從陳劍先生說。

[10] 此處李零先生補一“言”字,由小圖版照片看,與完簡9、10比較,不補字此簡已過長,乃簡序有問題,殘字疑為“亡”字。

[11] “盡”訓完備,參範常喜:《〈曹沫之陳〉“君言無以異於臣之言君弗 ”臆解》,“簡帛研究”網2月15日。標點從廖名春先生。

[12] 參筆者《讀上博四札記(一)》,“孔子2000”網2月16日。

[13] 從陳劍先生讀。

[14] “文”、“滋”及此句訓釋,從陳劍先生說。廖名春、陳劍、陳斯鵬先生均指出簡11、12當拼接。

[15] “郭”字字形與郭店、上博簡其它讀為“敦”或“庸”者無別,與本篇簡33當讀為“庸”者有別。參筆者:《讀上博四札記(二)》,“孔子2000”網2月20日。

[16]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讀。下同。

[17]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說,下同。

[18] 從陳劍先生說。

[19] “於”,讀為“焉”,參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756頁,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或疑為“於《詩》有之”之倒。

[20] “思”讀“使”,下同。詳孟蓬生:《上博竹書(二)字詞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年1月14日;陳斯鵬:《論周原甲骨和楚系簡帛中的“囟”與“思”——兼論卜辭命辭的性質》,《第四届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393~413頁,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2003年10月。並參陳劍注。

[21] “辟”字陳劍、陳斯鵬先生均釋出,今從陳劍先生讀為“嬖”,下“俾”字同。

[22] 從陳劍先生說。

[23] “毋”、“尚”從陳劍先生說。

[24] 原釋為“治”,疑讀為“殆”,連下讀。原文於此字下有小勾號,或疑當於“殆”下斷讀。但所謂句讀符號未必可信,如簡7“然而古”下亦有小勾號,不得斷讀。

[25] “庸”字參筆者:《讀上博四札記(二)》,“孔子2000”網2月20日。

[26] 參筆者:《讀上博四札記(一)》,“孔子2000”網2月16日。

[27]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說。

[28] “授”、“予”字從陳劍先生(注文)、陳斯鵬先生讀。“義”從陳劍先生讀。

[29] 簡28與簡37上連讀為“長民者”,此語習見於古籍。

[30] 簡文原從爪從卒,李零先生疑讀為“依”,是以“卒”為“衣”之訛,今從之讀為“愛”。“衣”與“愛”古通,參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904頁。“不愛則不恒,不和則不辑”,對應前文簡33之“不親則不庸,不和則不輯”,“親”、“愛”義近,“庸”、“恆”皆有“常”義。

[31] 就兩簡拼接后的長度來看,似闕一字,待考。

[32]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讀。

[33] “會”古音為匣紐月部字,“刖”為疑紐月部字,音近可通。

[34] 此處虛詞“故”當有表轉折之義。

[35] “行”,《廣雅·釋詁二》:“行,陳(陣)也。”

[36] 從陳斯鵬先生讀。

[37] 從陳劍、陳斯鵬先生讀。下同。

[38] 從竹簡長度來看,似容不下一字,或漏抄此字。今暫從陳劍先生說。

[39] “ ”字可讀為“狎”,參李家浩:《讀〈郭店楚墓竹簡〉瑣議》,《中國哲學》第二十輯,350——352頁,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玉篇·犬部》:“狎,近也。”

[40] 從陳劍先生說。

[41] 從陳劍先生說。簡文殘劃猶可見為“毋”字。

[42] 從陳劍先生說。

[43] 陳劍先生上接簡53上,以簡8之長度為例説明此處闕一字,然簡8不可据。今上接簡29。“毋復前白徒”,當指處於非常時期,不再讓貴人在前,引導沒有受過訓練的士兵(“白徒”)。

[44] 此處“萬民”與前簡63上對應。

[45] 從陳劍先生讀。

[46] 陳劍先生疑為“乎”字,陳斯鵬先生隷定為“虎”讀為“呼”。

[47] “廝徒”從陳劍先生釋,陳先生還指出:《蘇秦列傳》“廝徒十萬”正義:“謂炊烹供養雜役。”。“煬”,原釋文讀為“傷”,今改讀為“煬”。《莊子·寓言》:“煬者避竈”,陸德明《釋文》:“煬,炊也。”“以”,原釋文隷定為“亡”,似即“以”字。今將上下文重新點讀,大意似說炊烹者準備好豐盛的食糧,讓為前行士兵們在行列飽餐。

[48] 隷定從陳劍先生,陳斯鵬先生亦讀為“作”。

[49] 從陳劍先生說。

[50] “必過前攻”似與“必過其所”對應。

[51] 從陳劍先生說。

[52] “取”字當為“趣”之借,疑讀為“促”,促使之意。《管子·四稱》:“不彌人爭,唯趣人詔。”王念孫《讀書雜志》:“趣讀爲促,詔當爲訟,字之誤也。”

[53] “ ”從陳劍先生隸定,今讀為“姻”。“紀”今讀為“配”,古“配”字或作“妃”。

[54] 從陳斯鵬先生隸定,疑此處讀為“”。甲金文中以“”為“師”,楚文字(亦見本篇)以“币”為“師”,但《說文》“官”字下指出“猶衆也,此與師同意。”),待考。

[55] 從陳劍先生讀。

[56] “巺”從陳斯鵬先生隷定,疑讀為“均”,二字古通,參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838頁。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