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读上博《战国楚竹书(三…
竹书《周易》考释三则
上博藏楚竹书《周易》中…
上博藏竹书《恒先》试解
读上博《战国楚竹书(三…
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
上博竹书(三)《周易》…
上博藏竹书《从政》篇“…
上海博物馆所藏竹书札记
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
最新热门    
 
楚竹书《曹沫之阵》与《慎子》佚文

时间:2009-8-8 16:50:03  来源:不详
摘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曹沫之阵》开头一段见于《慎子》佚文;两者比较之下,《慎子》所载当晚于《曹沫之阵》;曹沫之“沫”是“刿”或“蔑”的假借,依文献为读,《曹沫之阵》最好作《曹刿之阵》。
关键词:上博楚简 曹刿之阵慎子佚文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1]的几种文献中,最吸引我的当数《曹沫之阵》。此书存“整简四十五支,残简二十支”,字数几近二千,“其内容是记鲁庄公、曹沫问对,开头是论政,后面是论兵,篇题主于论兵,盖视之为兵书”。[2]其整理者李零先生为该篇竹书作了非常好的释文和十分精当的注释,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筚路蓝缕,千虑难免一失。下面,笔者就竹书的出处和定名谈点不同的意见,以为补充。   一  《慎子》有佚文   李零先生的“说明”以为“此书史志无载”[3]。但据笔者检索文献,其实并不尽然。竹书简一简二“鲁庄公将为大钟,型既成矣,曹沫入见,曰:昔周室之邦鲁,东西七百,南北五百,非山非泽,无有不民。今邦弥小而钟愈大,君其图之”一段亦见于《慎子》佚文。   唐徐坚《初学记》卷十六:
《慎子》曰:鲁庄公铸大钟,曹翙入见,曰:今国褊小而钟大,君何不图之?[4]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五同。[5]
宋王应麟《玉海》卷一百九:
《慎子》:鲁庄公铸大钟,曹刿入见,曰:国褊小而钟大。[6]
宋陈旸《乐书》卷一百九:
鲁庄公铸大钟而国小钟大,曹刿规之。[7]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十三:
国小钟大:鲁庄公铸大钟,鲁翙入见,曰:今国褊小而钟大,君何不图之?[8]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百六十二:
钟大当图:《愼子》曰:鲁庄公铸大钟,曹刿入见,曰:今国褊小而钟大,君何不图之?[9]
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卷九:
鲁庄公铸大锺,而国小锺大,曹刿讥之。[10]
《佩文韵府》卷四十七之一:
《慎子》:鲁荘公铸大钟,曹刿入见,曰:国褊小而钟大。[11]
《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一:
《慎子》:鲁荘公铸大钟,曹刿入谏,曰:今国褊小而钟大,君何不图之?[12]
陈厚耀《春秋战国异辞》卷三:
《慎子》:鲁庄公铸大钟,曹刿入见,曰:今国褊而钟大,君何不图之?[13]
马骕《绎史》卷四十同[14]。
上述十一条记载,有八条说是出自《慎子》,其它三条虽然没有交待出处,但《乐书》和《诗经世本古义》的记载,一看就是节选;《天中记》所记,除缺少出处外,其余都同于《初学记》,显然是抄自《初学记》。所以,此记载出自《慎子》,当无问题。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慎到,赵人。……慎到著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诸子类法家:“《慎子》四十二篇。”原注:“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隋书·经籍志》法家:“《慎子》十卷。”至宋时,《慎子》只存一卷,“唯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滕辅注”[15]。但明天启四年(1624年)自日本传回的唐魏征等编《群书治要》本则多出《知忠》、《君臣》两篇。[16]清钱熙祚依此,合参先秦子书暨唐、宋类书所引,再与“子汇本”相校,除得七篇外,又辑出逸文六十条,名为“守山阁本”,可谓善本。[17]阮廷焯在“守山阁本”的基础上,又多辑出几条逸文。[18]英国汉学家谭朴森《慎子逸文》更有详尽的讨论。[19]   曹刿谏鲁庄公铸大钟之事,今之《慎子》七篇不载,而在其逸文中。传世文献记载较为完整的为《初学记》、《太平御览》、《天中记》、《山堂肆考》、《渊鉴类函》、《春秋战国异辞》、《绎史》。《玉海》、《佩文韵府》省去了“今”字和“君何不图之”一句;《乐书》、《诗经世本古义》省略、改换了曹刿“入见”和劝谏之语。比较起来,《诗经世本古义》说显然出自《乐书》,《佩文韵府》显然抄自《玉海》,而《太平御览》、《天中记》、《山堂肆考》、《渊鉴类函》、《春秋战国异辞》、《绎史》的记载当源于《初学记》。而宋《玉海》、《乐书》的记载恐怕还是截取自《初学记》。因此,与简文比较,传世文献的记载可以唐之《初学记》为代表。

二  简文和佚文的比较   简文“鲁庄公将为大钟,型既成矣”,《慎子》作“鲁荘公铸大钟”。简文所谓“为”,也就是“铸”。从简文看,鲁庄公是“将为大钟”,“型既成矣”,已经做好了钟模,但“大钟”尚未铸成。而《慎子》“鲁荘公铸大钟”,是说鲁荘公铸造大钟,到底是已经铸成了,还是正在进行中,似乎不太清楚。但从下文“君何不图之”来看,曹刿既然劝阻,大钟应该尚未铸成,否则就是马后炮了。由此看,两者虽有简繁之别,但实质是一致的。   简文之“”,《慎子》佚文除《初学记》和《天中记》作“曹翙”外,其余都作“曹刿”。《说文·羽部》:“翙,飞声也。从羽,岁声。”《刀部》:“刿,利伤也。从刀,岁声。”李零认为曹刿“在古代主要是以刺客而著称”[20],是符合事实的。其名为“刿”,当与其在“在柯之盟执匕首劫齐桓公”有关。所以,《初学记》和《天中记》的“翙”字,当为“刿”字通假。《慎子》佚文本当作“刿”。   曹刿劝谏的内容,简文详尽而《慎子》佚文简略。简文“昔周室之邦鲁,东西七百,南北五百,非山非泽,无有不民”一段,述鲁国初封建国时的“强大”,为反衬之文;《慎子》佚文则无,当为其省略。因为《慎子》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轻记事而重论理,或者说记事是为了论理。所以,简省其作为反衬之文的记事部分,是势所必然。   简文“今邦弥小而钟愈大”,《慎子》佚文作“今国褊小而钟大”,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只有两点。一是简文“邦”,《慎子》佚文作“国”。从大量的出土文献来看,简文之“邦”当为本字,《慎子》佚文之“国”当为汉人为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比如传世文献里的“相国”,出土文献就作“相邦”;传世文献里的“国家”,出土文献就常作“邦家”。由此看,《慎子》在流传的过程中,也有汉人的改动。二是简文“弥小而钟愈大”,《慎子》佚文作“褊小而钟大”。“弥……愈”作为表示递进关系虚词,《慎子》佚文简省了,并不妨害其论理。简文之“小”而《慎子》佚文作“褊小”。《说文·衣部》:“褊,衣小也。从衣,扁声。”《小尔雅·广言》:“褊,狭也。”而“狭”亦小。“褊小”即“狭小”,复辞同义,所以文献往往并举。《左传·隐公四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孟子·滕文公上》:“夫滕,壤地褊小。”《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简文的“小”为单音词,《慎子》佚文“褊小”为双音词。按照先有单音词,后有双音词的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简文显然比《慎子》佚文要早。   简文的“君其图之”,《慎子》佚文作“君何不图之”,语气虽稍有变化,但意思完全一致。“君其图之”是祈使句,“其”为副词,表示祈使语气。而“君何不图之”则是反诘句,“何”为代词,表示疑问语气,“何不”相当于否定之否定,也就是等于肯定。所以,“君其图之”或“君何不图之”,都是表示曹刿的强烈要求,希望鲁庄公重新考虑“铸大钟”之事。言外之意,就是希望鲁庄公改弦更张,为珍惜国力而停止铸造大钟。   曹刿的劝谏,简文还有“昔尧之飨舜也,饭于土塯,歠于土铏而抚有天下,此不贫于美而富于德欤?昔周室……”以及“庄公……乃命毁钟型而听邦政”的大段记载,而《慎子》佚文则无。   这些都说明《慎子》佚文是节选,不是其原始的出处,而简文方是其原始出处。所以,《慎子》佚文的上述记载,应该出自竹书《曹沫之阵》。   如果说《慎子》是慎子之作,竹书《曹沫之阵》的成书就应该早于慎子。胡适认为慎到的时代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初年;[21]钱穆认为慎到生于公元前三五○年,卒于前二七五年,享年七十六岁;[22]吴光认为“慎到的生卒年代,当在公元前三六五年至前二八○年之间,晚于申不害而早于韩非”。[23]《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又《孟子荀卿列传》云: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
《盐铁论·论儒》更说:
齐威、宣之时,显贤进士,国家富强,威行敌国。及愍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幷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入臣。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诸儒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捷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适楚。
可知慎到是齐稷下先生之一,当为齐宣、愍王时期之人。齐宣王在位为公元前三一九至前三○一年;齐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