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风水解读上海金茂大厦
风水解读上海金茂大厦 …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采風曲目》零拾
上博三《彭祖》篇的性质…
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
上博易文字考释述要
最新热门    
 
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贰)

时间:2009-8-8 16:58:21  来源:不详
一、 (敦)行不倦,持善不厌,唯(?),必或智(知)之                         

                                                                                          《从政》(甲篇)简十二

   整理者释为“敦”,释“即世”。 认为字“不识”,此句“待考”。但认为其义“当为从政者勤政爱民所恪守不渝者”。

周凤五认为:“唯”当读为“虽”。字左旁从人,右旁上从臼、下从戠,应当就是“识”的异构。臼,古音职部;戠,幽部,可能是音近叠加声符。简文读作“虽世不识”。意思是说,君子敦行不倦,持善不厌,一般人虽不知道,但必定有人了解他。[i]

  李锐认为:疑从“戠”,读为“识”。[ii]

  徐再国认为:原书隶作从人、臼、戈、言,基本可从。考虑到“齿”字战国文字或从齿,之声(郭店简《唐虞之道》5),所从“齿”旁与字上部相同。因此,可分析为从人、齿、戠,齿、戠均是声符。同时指出,何琳仪释同,黄德宽读作“识”。简文“义为即使世人不认识,也一定知道他”。[iii]

  何琳仪认为:字右上从“齿”之初文,为叠加音符。《说文》识,知也。简文“庸乃不倦,持善不厌,唯世不识,必或制之”,大意谓“重视道德修养者,尽管世人不了解,然而必然有知之者”。[iv]

  全按:何琳仪改释简12的为庸,可从。《从政》甲简5“五德”之与此同字,黄德宽改释为《说文》墉之古文庸,义为用,[v]可信。“庸”当“用”意,在简5中可以讲通,但在简12就不好理解了。“庸行”究竟是什么意思,还值得研究。

 “庸行”连文,见于《易·乾》及《礼记·中庸》,相互比较对于理解这段简文有帮助。

《易·乾》: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易》

        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孔颖达《正义》曰: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者,庸谓中庸。庸,常也。从始至末,常言之信,

      实常行之谨慎。“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善事而

     不伐”者,谓为善于世而不自伐其功。“德博而化”者,言德能广博而变化

      於世俗。

《礼记·中庸》: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免,有余不敢尽。

  郑氏注:

      庸,犹常也。言德常行也,言常谨也。圣人之行,实过于人。有余不敢尽,常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