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六爻测“双色球”卦例探…
利用风水把卫浴“杂乱之…
浴“杂乱之气”的驱除
要选择山环水抱,“藏风…
上博楚简《恒先》之“恒…
刘勰“养气”说今探
帛书《二三子》、《要》…
最新热门    
 
“卦气” 溯 源

时间:2009-8-8 16:51:51  来源:不详
受"卦气"说影响无疑。

据说"卦气"中七十二候之说起源很早,《新唐书.历志》僧一行之"卦候议"说:" 七十二候,源于周公《时训》,《月令》虽颇有增益,然先后之次则同。"案《时训》其书是否为周公所作,虽难下定论,但《吕氏春秋.十二纪》中已有七十二候说,故先秦时已有此说无疑。由庄子称"《易》以道阴阳"及《晋书.束皙传》"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肔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可知,古有《易繇阴阳卦》之书,"与《周易》略同"。汉人的"卦气"说,或即源于此类书。此类书在"十翼" 作者所处的时代,人们还可见到,恐怕这就是《彖》《象》《系辞》《文言》《说卦》等篇受"卦气"思想影响的原因。依据传统之说,"十翼"为孔子所作并传,其师承关系可一直推至汉人田何。入汉,由夏侯始昌"明于阴阳""说灾异"、高相治《易》"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于丁将军"及魏相上表言事引《易阴阳》、孟喜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等等思之,此类书汉时仍有传授,因其"与《周易》略同",因而应属"汉兴,田何传之"的内容。因此,"卦气"说绝非首出孟喜之手,在先秦时代当早已有之,其起源应该很古。

三、更早的后天八卦与"卦气"说资料


案《殷墟文字缀合》261:"辛亥卜,丙,贞帝于北方曰伏,风曰? ,?辛亥卜,贞帝于南方曰微…… 贞帝于东方曰析,风曰协,?…… 贞帝于西方曰彝,风……" 此片是武丁时代的禘(帝)祭卜辞,重要的是四方风名完整。再考《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520:"东方曰析,风曰协。南方曰因,风曰微。西方曰? ,风曰彝。〔北方曰〕伏,风曰 ?。"此处四方之名同《殷墟文字缀合》261相比,只是南、西二方的方、风之名互倒。案《殷墟文字缀合》与《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中的这两段甲骨资料非常非常重要!它揭示了一个前人所没有注意到的史实,即:此四方之名,正与后天八卦方位中的四正卦相同!

我们看,所谓"东方曰析",古"析"、"震"同义:《释名.释天》:"震战也。所击辄破,若攻战也,又曰辟历,辟,析也,所历皆破析也。"在后天八卦方位中,震卦主东方。所谓"南方曰微"。《广雅.释诂》:"微,离也。"在后天八卦方位中,离为南方之卦。所谓"西方曰夷"。古"夷""兑"同义,《尔雅.释言》:"夷,悦也。"在后天八卦方位中,兑卦主西方。所谓"北方曰伏"。坎卦为隐伏,此见之《说卦》,在后天八卦方位中,坎卦主北方。由后天八卦方位与武丁时代四方风名相同思之,后天八卦方位起码源于商代无疑。

同样重要的史料还见于《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日出,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鸟兽氄毛。案"? ""藏"同义,《说卦》称坎为隐伏,亦有"藏"义,而"夷""彝"同音相通,故我们将《尚书.尧典》中的这段文字与前引《殷墟文字缀合》《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中的风名相对照:"平秩东作……以殷仲春,厥民析",而"贞帝于东方曰析,风曰协",据前所考,"析"与"震"同义,故 " 厥民析"即"厥民震"也!同样"平秩南讹……以正仲夏,厥民因",而"南方曰因,风曰微。"据前考,"微"即"离",故"厥民因",即"厥民离"。同样,"平秩西成……以殷仲秋"之"厥民夷"即"厥民兑",而"以正仲冬"的"厥民? "即"厥民坎"。通读《尚书.尧典》中的这段文字,如果将文中的"析""因""夷""? "换成四正卦之"震""离""兑""坎",则一篇"卦气"说文字跃然纸上矣!

我们再看《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而《山海经.大荒南经》:"南方曰因,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因《山海经》保存的不全,仅三方风名。案"折""析"古同,《说文》:"析,破木也,一曰折也。"

由以上之考,我们可知四正卦与"卦气"说其源久矣!

四、结语


我们早已知道,《易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典籍,确有其独特的学术理路与"观象系辞"的特殊阐述方式。通过如上探索,我们亦知《易传》与《子夏易传》同样有其独特的学术理路与"观象系辞"的阐述方式,当我们探讨如上"十翼"之文及《子夏易传》等篇章与"卦气"的关系时,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所阐发的义理都是生发于象数之本的。如前面例举的《系辞》中"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及《大象》释《解》卦:"雷雨作,君子以赦过宥罪"、释《旅》卦曰:"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云云,它们绝不是随意谈"寒暑"与"赦过"的问题,而是严格依据" 卦气"中节气排列的先后而谈,是先"寒"后"暑",还是先"暑"后"寒",是体现春生夏长而"省囹圄"、"出轻系",还是应和秋煞之气而"缮囹圄"、"务搏执",都有明确的时间顺序界定,绝不是妙笔生花,自行发挥。故"十翼"及《子夏易传》中那些高深义理,都不是游离于象数之外的泛泛空谈,而是严格按照义理根于象数、象数义理合一的模式阐发出来的。

由此而追溯春秋时代的《易象》一书,我们终于理解了:必定是古人经过"仰观""俯察" ,对天地万物随节气变化而生、旺、墓、绝的发展规律有了明确认识之后,以其八卦及六十四卦之象数架构出一个"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并由此派生出一套法天地而施政教的王者之"礼",这种"礼",绝不仅仅是我们所狭隘理解的日常生活中人人应该遵循的规范,它更是一种人文之政道与治道!我们由此也理解了《月令》被置入《礼记》之中的深刻理由,乃在于由法天地而循四时之序引伸出人文之政道与治道。因此,先贤才会有"周礼尽在鲁矣,吾今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之叹!

故《彖》《象》《文言》《系辞》《说卦》等篇中所表达的经天地、理人伦的精妙义理,无非是古代《易象》学说在学理上的升华与延续。它们的出辞吐语,皆本之于象数,是象数渊蕴着义理,义理脱胎于象数!假若我们把象数看作是一颗长青不老之树,那么,我们可以说,义理则是这棵树上结出的丰硕之果。由此而观之,两汉先秦的易学,乃至两汉先秦的哲学、两汉先秦的思想史等,都需要在如上认知的基础上重新反思、重新审视乃至重新总结!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