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狐评古典小说《镜花缘》
从小说《五行神话》说阴…
论章回小说中的人格悲剧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
明清小说与民间秘密宗教…
疑《水浒传》前半部撰于…
唐代小说影响研究的回顾…
《三国演义》与明清其他…
从《黄鹤楼》到《甘露寺…
《西游记》:从小说向影…
最新热门    
 
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

时间:2009-8-8 16:52:02  来源:不详
能够牵动这一批问题,使之 得到一个环绕的核心,或者有机会浮出地表。换言之,人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谈论一 个时代。”(注:南帆:《先锋的皈依——论北村的小说》,见《当代作家评论》,199 5年第4期。)北村小说直接触及当前时代的致命欠缺处,即意义的匮乏与根基的崩毁。 无论是以实用理性为基点的世俗现代性所倡导的进步的历史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还 是审美现代性所钟情的艺术化人生,还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倒退复古,从根本上看都是缺 乏价值根基的海市蜃楼。面对这种情况,北村勇于直面存在、直面现实,把这种现实的 根本困境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揭露出来,这有莫大的意义。
  北村曾说:“作为一个作家,对人自身最坚决、深刻、彻底的批判和否定,只能来自 于信仰。对我而言,人文精神就是我的信仰。我的信仰是我感动的源泉,写作是依靠感 动而不是依靠感觉的,感动里有真知,感觉却是没有原则的,在感觉里,语言可以成为 游戏,颓废情绪可以歌颂,自渎可以接受。”(注:北村:《神圣启示与良知的写作》 。)在一个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里,北村毅然否弃感觉主义、虚无主义立场,持守一种 追寻神圣的超验立场。这也是北村立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意义。在我们这个时代中 ,怀疑自然并不是缺乏神圣关怀的表现,但怀疑主义却绝不可能是人的灵魂的最好状态 。在真正的信仰面前,永无休止的怀疑必然是人的病态的表现。
  当然,北村在精神探求方面的意义也无法遮掩他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局限。北村小说总 体上给人一种尖锐、急促、奇崛、粗犷的黑白分明之感,而少了点阔大、丰富、雍容、 细腻的色彩繁复之美。他的小说人物基本上只有三类,在世俗中堕落的人;在世俗的边 缘痛苦不堪急待拯救的人;确立了信仰的人。三类人中,第二类是小说描写的重点;而 其他两类人仅有粗略的描写,有时仅为道具。北村小说的这种人物设置模式无疑忽略了 人性的丰富性,更违背了真正的小说精神。卡夫卡曾说:“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有他所特有的追求幸福的需要。”(注: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4卷)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76页。)这也应是小说的一条形而上法则。北村小说 若能更细腻更真实地探查人性的深渊,深入到人的世俗生活最隐秘的角落去,细腻地体 察每个人的生存处境,再以一种盈盈爱意把真实情况呈现出来,并依然保持着信仰者的 批判眼光,那么它们或许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此外,北村小说的情节给人一种极明显的单调重复之感。人物的命运似乎总在沉沦与 救赎之间展开。更为致命的是小说主人公,如超尘、玛卓、康生等人,自始至终没有内 在精神发展的态势。这倒与中国叙事文学很相像。中国叙事文学中的人物大多是缺乏内 在精神发展的定型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等人。这是不是意味着实用理性依然制约着 作家与人物?北村小说若能更深入地勾画出人物的精神发展史,而不是静态地展示固有 状态,它们就能突破单调重复的窘境。
  北村小说常常终止于人物获得信仰时,如《施洗的河》、《孙权的故事》等。获得信 仰前,是混乱、匮乏、无意义;获得信仰后,是秩序、丰盈、神圣性。这就给人一种印 象,似乎人一有信仰,天地就顿然改观,“一切都是和谐的。”(北村语)这是否典型的 中国人对信仰的功利主义的理解?基督教信仰并不意味着能彻底地改变世界的沉沦状态 ,而只是意味着人能依靠着神去直面现世之恶与生命之苦,并毅然地给出爱。这里有的 倒可能不是马大所向往的安慰与安息,反而是一种健动有为的痛苦,当然这是一种旨在 消除痛苦、建立爱的有意义的痛苦。莎士比亚、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不都是在揭 示这个道理吗?北村小说若能超越于对信仰的这种功利主义式的理解,更大胆地去探索 人获得信仰之后的境况,去展示爱是如何确立的,它们必将给予中国文学更多的馈赠。


  最后,北村必须处理好小说家与基督徒这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小说家与基督徒并不 天然具有冲突的可能,西方的文学大师们就是例证。但是对于一个使命感太强的中国基 督徒来说,小说家这一身份或许会被利用,当作传道的工具。北村在信仰基督后写下的 小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是在用一个基督徒的眼光打量这个堕落的世界而已。”( 注:北村:《我与文学的冲突》。)这句话已经揭示出小说家与基督徒双重身份的冲突 了。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应是存在的一种探险,它起于未知,经于人性的深渊,终 点应是开放的。而在北村这里,小说成了基督徒对堕落世界的打量了,因此小说很可能 成为载道的工具。真正的信仰,对个人而言,也许是幸事;但若处理不当,对文学而言 ,则有可能是不幸。文学不能因为宗教而消亡,文学应该因为有宗教信仰而更为光华煜 煜。
  注释:
  (16)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
  (17)舍勒:《爱的秩序》,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36页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