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比较诗学视野中的中国唯…
文学上的唯美主义与功利…
最新热门    
 
“唯美”屈原对终级真理的追求

时间:2009-11-22 12:04:08  来源:不详
对美的态度。下同)不事张扬保守内敛的态度,与屈原的张扬美形成对比。这种态度对后代的影响远超过他强调的“文质彬彬”。所以说,儒家重质,这个质的具体内容就是强调将人的思想感情容纳在社会伦理道德之中,也就是善。
  道家在否定社会发展的合理性的同时,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老子》),“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音乱耳,使耳不聪”(《庄子》),也否定了美存在的合理性。而事实上,道家否定的是艺术的美。道家强调“大音稀声,大化无形”(《老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认为事物不加任何修饰的自然状态是最美的,实际上将美等同了真。
  儒道两家对美的认识和态度自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他们忽略或贬抑构成事物的“文”这个因素,就等于取消了美。屈原的主张与儒道两家都不同。他对自然、社会、艺术等各种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念去否定;尤其对于事物的需要凭感性直觉把握的外在美(形式美)作了充分的反映:
  美德善行,美好的理想与政治,在屈赋中比比皆是,这是社会美;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是自然景色的美;
  竽瑟狂会,扌真鸣鼓些”(《招魂》)是音乐艺术的美;
  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同上)是建筑艺术的美;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目矣光眇视,目曾波些”(《招魂》)是容貌的美;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是服饰之美;“精色内白,类可任兮”(《橘颂》)、“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少司命》)是花草的形色之美;还有弥漫氤氲整个屈赋的花草芬芳之美;充斥屈赋的华丽辞藻和接踵联翩的优美意象等文学形式的美。
  屈原对美突破性的认识(对“文”的地位的提高)与提倡,开辟了中国美学史的新篇章。这样,道家、儒家与屈原对美的态度正好形成天平上的三个点:反对——折中——张扬。
  二、与唯美主义的区别
  与儒家、道家相比,屈原是重文的。人们适应了重质轻文的神经,很容易对一切反叛的做法敏感,加上屈原对美的高扬不遗余力,作品形式华丽,很容易给人这种错觉。然而,他不同于追求形式的唯美主义,而是文质并重。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颠倒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在实质上否定了艺术应有的社会功能,诸如艺术内容中的道德原则、教育作用,含有对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风尚的嫌厌反抗意味。
  屈原的“唯美”与唯美主义者有相似之处。屈原好美成癖,故意卓尔不群以示区别,不就是对庸俗社会风尚的嫌厌与反抗吗?更何况他诗中屡屡表示自己和现实的格格不入。唯美主义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很注重艺术的形式美,而屈原极大地提高了“文”(美)的地位并大肆宣扬,也与之相似。
  传统的唯美主义,是一个文学流派,有系统理论,也比较绝对化。他们因推崇文学的形式美,从而实际上否定了其社会功能:其错误在于矫枉过正,倒洗澡水时,连孩子一并倒了出去。屈原与此有本质区别。首先,屈原提倡形式美,并不轻质。他提高了“文”的地位,使之从原来受质的压抑,变成与质并列,但并没有将它提高到超过质的地位,而是文质并重,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美的不一定真,也不一定善。屈原提倡的美是以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