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互联网版权自律宣言发布…
七旬老人为绣花鞋申请国…
南京发现千处民国建筑 …
国家文物局官员高度评价…
国家大剧院举办“三国”…
国研中心专家:“曹操墓…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
“光头大师”艾森巴赫首…
简述传统中国的国家特性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任…
最新热门    
 
开拓国家形象、文化创新研究的新领域

时间:2010-1-21 11:24:41  来源:不详
面国家形象,发展能够跟强大中国国力相匹配的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影响力,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30年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扩张,但中国在文化与传媒领域的软实力大大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通过外交、经贸、传播、文化与教育交流方面的向世界展现出来的中国国家形象,虽然总体上看,是一个迅速崛起和现代化的大国的正面形象,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国际形象是一个复杂、矛盾、不确定的形象。
  笔者:在您接触到的一些西方传媒中,有没有对中国形象加以歪曲的现象?您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刘康:可以这样说,在西方媒体中,对中国形象歪曲是大量存在的。比如今年的3.14拉萨事件,西方传媒就作了大量负面歪曲报道,罔顾一小部分藏独极端分子在拉萨的暴行,不惜捏造事实,一边倒地妖魔化中国,达到了高潮。一些欧洲国家的政要跟着起哄,纷纷拿中国“人权” 开刀,向本国选民大作政治秀。
   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现代新闻传播体系在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始终是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工具。西方新闻传播的文化、意识形态偏见在国内事务上受到的约束、牵制、平衡力量,往往远大于国际事务的报道。在国际事务上,由于这些偏见和国家利益的因素,大大影响了西方传媒在国际事务报道上的公正性、客观性,中国对此始终没有形成有效对策。美国传媒眼中展现的中国国家形象,严重影响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对国际传媒的中国报道也起了负面的舆论引导作用。
   笔者: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中国接连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大事,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考验,像南方雪灾、3.14拉萨事件、奥运火炬海外传递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您觉得在这些事情的报道上,中国媒体的总体表现如何?政府的做法又有什么突破和转变?
   刘康:总体来讲,中国在2008年奥运的国际公关方面走了一个之字形路径。从通过北京奥运会宣传展示中国崛起与复兴,到2008年3月至4月由于西藏动乱引发的国际传媒的强烈反弹,使中国国际公关遇到了严重危机。 五月四川地震给我国的国际公关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国充分发挥了政府和社会的多元力量,媒体以空前的迅速、透明和开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的新形象,也赢得了世界舆论的同情和理解。从五月地震到八月奥运开始及闭幕,中国的国际公关作出了重大调整,强调友爱、和谐、祥和、奥运的全球节庆、娱乐特征,并以中国人的友好和大度、北京在奥运期间从城市环境到人文氛围的新貌,给世界呈现了成功的中国形象。
   笔者:您认为政府应该怎样塑造国家形象?或者说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价值原则来促进中国的国家形象?
   刘康: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真实表述,体现了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因此不是纯技术层面和商业层面的公共关系、媒体包装或“形象工程”。国家形象是复杂、多层次、多样化的,绝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声音,也不能无规划地由之任意发展。国家形象塑造的一切产品本质上都是公共产品,是必须由政府的规划、组织来实施的,同时也必须有全社会各层面普遍参与,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与共识。对于中国来讲,社会参与、民间声音是当下塑造国家形象战略中最需要提升和拓展的,而政府的力量应更多体现于“后台”的公共财政支持和公共产品的组织协调。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复兴造福于中国民众也造福于人类,符合国家民族的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的普遍利益。这应当是中国国家形象的最高价值原则,也是中国要向全世界昭示的最真实的国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