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议杜甫与柳永
122件于右任书法疑被私…
文房四宝与汉字书法海外…
专家:4.3亿天价书法并…
宋代米芾书法作品分藏两…
中国书法“大字之祖”《…
中国书法入人类非遗名录…
重庆书法家“汉字几何形…
给中国书法“打分”?书…
中国书法:中华文化的代…
最新热门    
 
浅议书法学习中的习气

时间:2010-7-11 10:59:08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书法  习气  传统  吸收
  论文摘要:书法学习中一些不好的习惯即是习气,从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一直到最后总是会或多或少的沾染着各种习气,习气的多少直接制约着每个书法爱好者的学习成果。所以,我们要以改掉习气为前提,以保障吸收的知识不会被习气的负效应所干扰抵消,并建立自我超越的学习意识。
  对大多数学习书法的爱好者来说,习气是不容易被避免的,正所谓人之初,善恶各自参半。书法爱好者从本能阶段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积累习气的隐患,再加上周围的环境与专业气氛相差甚远以及受时代的某些不良审美趋向影响等等,如果在主观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对好坏分辨的界限,那么很难说学到的东西一定都有意义,这一点同时也说明了学习书法方法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学习书法的阶段层次上,所要克服的习气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说在初级阶段的时候,习气多表现为把一些不规范的书写习惯写得非常熟练,凡是临帖都把原帖给篡改了,就是按照个人习惯来写,几乎与原作者本意相反,无法充分客观体地表现经典范本,虽说做到了“手不忘熟”,但离“心不厌精”则相去甚远。

  在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当中,天资较好的学生不乏多数,但是他们并不一定比普通学生学习进步快,如果天资较好但是学习方法有问题,那么所获得的可能是负效应。学生处于个体的立场,往往对自己的问题并不一定会看得很清楚,那么,作为旁观者的点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应该站在一个相当的高度上、以改掉习气为前提,以保障吸收不会被习气的负效应所干扰抵消。这种意识也是对自我的超越,吸收的多,减掉应该更多。因为减掉了,才能吸收更多。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本身就是在进步。所以,高手会更加的体会到学书法进步之难。往往克服自身的习气要比形成习气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貌似熟练但积习很重的考生在参加专业考试的时候考分低,就是因为有习气重而被扣分。熟练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合乎专业要求的,这类的考生将来甚至比不熟练的“白纸”更难教。

  中间阶段的习气往往表现为对甜、俗、狂、怪的低格调缺少辨别能力,取法低;分辨一副书法作品的好坏,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的作品与传世经典法帖进行比对,这时候好或者是不好的地方,立刻就可以被看出来,诸如章法之流俗、结体之鄙陋、草法之乖违、用笔之狂怪、用墨之浮薄等等习气,就会很容易地被捕捉到。这个时候我们即可以看出他是否下过工夫,是否取法乎上;倘若作者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那么,如果不是眼力或心理上的问题,那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很多书法爱好者,因受时代与周遭环境的影响,没有太多的精力来认真地面对传统的精华,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静心地认知传统,那么所获得的书法技法和认识层次,多半是受到现代人或身边的书法教师的影响,就像是买了二手的商品一样,虽能用但却离“新”渐远,同时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但是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当代师辈的失职,他们的书法专业素养并没有达到当代书法应该达到的水平,而后来学生呢,却情不得已地认之为模范,仿效并作为方法而进行学习,“取法乎中,斯为下矣”,“笔墨当随时代”等等,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每个学生天生的气质都会偏于刚或柔、文或野,那么在训练的过程中就不可一味地纵容其中的某一面,要运用反向互补的方法,大而化之,刚柔并济,介乎文野之间。“只刚则脆而易断,仅柔则无骨,过文则气弱,过野则无理”。这是一个好的书法教师应该运用的一个合理的训练方法,懂得利用反向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的学习避免走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