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与…
东方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和谐…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
浅谈困境与出路:在中国…
浅谈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
试析山水诗研究的空前力…
关于苏轼的杜诗诗史批评
试析《诗经》乐歌与中国…
最新热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文文化在哲学方面的契台性

时间:2010-7-11 10:59:12  来源:不详
的部分。而“元气”一般是指在天地之先、天地之始时的一种“存在”。关于“天下一气”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张载在《正蒙·乾乖里说:“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可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不仅认为在天地之先就有“元气”,“气”是万物统一的基础,而且认为“气”是客观存在的。这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物质”概念已经比较接近了。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一气”哲学思想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性的“气”,世界万物有统一性,它们都统一于“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一气”的哲学思想已经直观地猜测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但是,我们仅把“天下一气”看作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它带有明显的直观性、猜测性和不彻底性,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科学的物质观既具有相通性,又具有重大差别。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者“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的缺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与历史观、本体论与认识论、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奠定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

  二、“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相契合
  中国传统文化原始的阴阳学说就认为,在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它们的流转决定了气候的转移以及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上古时代伏羲画八卦的传说中,就用阴爻(一一)和阳爻(——)来表示宇宙间事物普遍具有的相反的两个方面。西周时期,阴阳学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语·周语》里记载如伯阳甫曾用它来解释地震,“伯阳甫日:‘周将亡矣。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在这里,老子不仅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指出对立的阴阳二气可以在相互作用中实现统一——“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不仅发现矛盾的两个方面(即“阴”和“阳”)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截然分开,而且指出,正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即“阴”和“阳”)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在《易传》就有“一阴一阳谓之道”的思想,把对立面的相互作用看作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根源和根本规律。宋明时期,理学更加强调阴阳互补,化生万物的作用,周敦颐在书·理性命)中提出:“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张载认为:“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从叁也。”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张之正蒙注·太和篇》里指出:“万殊之生,因乎二气;二气之合,行乎万殊。”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由于内部蕴藏着阴阳二气而存在和发展,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在中国古代文化的辩证法中,除了有阴阳这对矛盾之外,还有其它一些矛盾,如(老子》和《孙子兵法》等书还列举了有无、男女、刚柔、强弱、吉凶、祸福、长短、难易、胜负、奇正、战和等等,这些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相反相成的,它们和阴阳这对矛盾一起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圈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其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结果。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万事万物的基本属性,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总根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