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汉字在韩国的“归去来”
《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
台湾日据时期的“离岛写…
最新热门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时间:2010-7-20 12:03:45  来源:不详
和矛盾,或者有的因其本身的实际而根本就办不到,有的因缺乏实现的手段而不能达到”[5](P.37)自我实现路途荆棘遍布坎坷难行,生命体对此怎能不有所感知,怎能不因之心有戚戚焉?哲学家叔本华将生存视作了须终身负荷的原罪,“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悲剧主角所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6](P352)如此认知,罪与罚怎能不成为从摇篮走向坟墓的生命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主题,“存在为存在本身赎罪”的生命之旅怎能不是一次悲剧性的心灵苦旅?
  如何消解心灵因悲剧性体验而生的抑郁和痛苦,使生命主体鼓荡起充足的信心继续扬帆前行,这是每个人都必须交付答案的生命课题,艺术、哲学、宗教等人文学科说到底都是基于此而诞生、而开展的,“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就是这些答案的历史,就是这些答案的多样性的历史,也是它们在数量上的有限性的历史。”[7](P238)下文将胪列人类思想史上的部分自赎路径。
  
  二.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自我救赎之东方表情
  
  在回眸全人类思想资源的过程中,很多学者发现了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明之于弥合冲突构建现代人和谐生命的价值,“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只有当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引导人类前进时,世界历史才找到了它的真正归宿。”[8](P.99)和谐圆融的生命气象斯为儒道释三教文化的共同人格目标,儒者以己道合一之乐登临生命福地,庄子籍“撄宁”逍遥游于无忧天空,禅宗依凭当下顿悟悬崖撒手,从此“日日是好日”。
  据《庄子.让王》记载,孔子问颜回“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饼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处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又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直接将道乐偕行的命题提出,但对道何以能致乐的原因并未加以解释,后世学者对此做了一些剖解。冯友兰先生说明了儒者之道的本质即“天人合一”之道,并认为这是中国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冯友兰《新原道》)[9]李泽厚先生进一步说明了天人合一之道必与心体之乐偕行的道理,“因之,‘乐’在中国哲学中实际具有本体的意义,它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成果和表现。就‘天’来说,它是‘生生’,是‘天行健’。就人遵循这种‘天道’说,它是孟子和《中庸》讲的‘诚’,所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而‘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也就是后来张载讲的‘为天地立心’,给本来冥顽无知的宇宙自然以目的性。它所指向的最高境界即是主观心理上的‘天人合一’,到这境界,‘万物皆备于我’,‘人能至诚则性尽而神可穷矣’,人与整个宇宙自然合一,即所谓尽性知天、穷神达化,从面达到最大快乐的人生极致。”[10](P.315)天人合一时天道地道人道皆为在世者所涵摄,所了然于心,世间已无阻碍,安乐意思怎能不随之产生并伴随生命始终,生命旅途中悲剧性体验从身上洞穿而过,而“乐”恒留,和谐完整的人格结构恒留。
  清人宣颖《南华经〈逍遥游〉》一文对庄学不断破除二元对立获取自由心境说明道:“譬如九层之台,身止到得这一层,便不知上面一层是何气象。便是拈出了《逍遥游》主旨与结构:层层透出,层层透破人生的壁障,获取开放心态,抵达自由高度。”(清宣颖《南华经解》)[11]本真生命自由无忧的澄明之境与目前之我间的壁障何其多也,庄子告诉了世人如何一层层去破除,这便是《庄子.大宗师》所言之治道步骤“外天下——外死生——撄宁”,其终点处的“撄宁”即打破了全部二元对立的状态。上文已谈过庄子已然意识到了二元对立之主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