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书写华裔多元文化身份
浅谈多元文化下我国传统…
中外民间艺术汇聚常熟 …
文化部:鼓励多元资金支…
关于瑶族长鼓舞的多元文…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多…
作家莫泊桑别墅以60万欧…
韩国人起名多元化 “序…
中国书画拍出亿元价 专…
中国内地惟一海事博物馆…
最新热门    
 
对多元价值背景中个体道德理性的检视

时间:2010-10-8 11:48:52  来源:不详
好的道德生活。改革开放后,虽然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物质对感官的刺激使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占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目标,知识科技带来的经济腾飞让人们迷失在物质的世界中,教育也在这其中遗失了其最为根本的目的—使人成为人,而只是成为传递知识的工具,知识多寡成为衡量人价值的,,个重要尺度,一个人的价值可以通过各类考试分数进行量化。刚刚走出政治附庸的阴影的教育却迷失于物质世界当中。物质世界的诱惑使人们忘却了对自我精神的关注,教育的功利性使道德教育失去了其应有之义。
    (二)传统道德教育单一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使个体疏离了生活,如人瓮中,失却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以往我国学校道德教育重知轻行,一味采用灌输方法进行教学,内容也大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道德规范、理想纲要。强制地向个体灌输统一的必须服从的道德准则,只会使个体对这些信条产生非理性的“信仰”。这种通过外力灌输而非个体自主选择的“信仰”可以让个体拥有归属感与责任感吗?这种道德教育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时代,将个体与外界完全隔绝,如人瓮中,简单的道德规范传授可以应对生活中万千气象吗?没有提供选择的教育如何能让个体在现实中去自如选择、甄别道德价值?这种情况下的个体只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机械运作的道德规范记忆的机器,也就不具备客观对待其他文化、价值观所应有的一种宽容、审慎的态度。个体在灌输中失却了选择的能力和自由。道德教育的灌输方法用一种不允许怀疑信仰的正确性的方式来传递信仰。麻木不仁的道德知识接受者没有自身对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的理解,没有自身的道德情感体验,就不会有意志去支撑其进行道德践行,这样的道德教育只能培养理论上的伟人,行动上的矮子。

    (三)传统道德教育中的师生角色定位,丧失了有利于培养个体自主探究、批判道德理性精神的民主氛围。以往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教师充当的是道德权威的角色,在教学中更多的是采用评价性的语言,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教师的道德评价标准就是真理,学生所需要做的就是遵照教师所传授的对错标准来进行相关的道德判断。长期的这种道德权威式教学使得课堂缺乏民主氛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已经在“为学生着想”、‘’不放心学生”的想法驱使下以一种不易觉察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发展的机会。学生的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教师对一件事情是如何评价的。缺乏民主机制的课堂无疑不利于个体批判、探究思维的形成,因为没有了民主就意味着独裁,独裁的本质要求就是顺从、膜拜,那么批判、探究从何谈起?个体道德理性的塑造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就是民主的、自由的心理氛围。当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受尊重的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时,才会有自主意识的觉醒。
    综上所述,以往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着漠视个体价值的种种弊端,虽然通过不断演变,我国道德教育总体走向是从社会本位走向社会和谐,从依附个体走向独立人格,但必须看到现代道德教育中仍未完全革除以往的弊病,这也为我们当前个体道德理性塑造提出I挑战。塑造以探究、批判精神为核心的个体道德理性是这个时代所赋予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道德个体的自身诉求。在多元价值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应正视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改革。改变以往一元、主导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将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引人课堂;立足生活,重视实践,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习选择;着眼于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个体感受、道德情感体验;培养其白主性、创造性,使其在道德学习中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