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法制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
公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
论析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
学术批评,净化教育环境…
方言:教育者要有批评的…
教育部发布调查报告:网…
教育学院团委宣传部工作…
国学课程列入沈阳教育规…
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主体问…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
最新热门    
 
论析教育:文化批判何以可能

时间:2010-11-28 12:03:33  来源:不详
内在超越和自主转型的”,在某种文化模式内部开展文化批判往往造成文化批判的不彻底、不全面。同时,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一种文化不直接构成另一种文化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尺度,我们也不可能直接拿某一种文化形态来批判现存文化,也就是说不能拿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等来评价另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等,否则会出现对一种文化的全盘否定,出现文化霸权主义。
    (一)教育要实现文化批判,其首要任务是回归人的天性
    教育人类学家O.F.博尔诺夫认为,“人似乎不可能像对进步的理解那样直线地向前发展的,而发展一经受挫总是重新返回到本源处,然后再从那里开始”。教育要实现文化批判,其任务是追根溯源,帮助儿童回到本源形态中去。博尔诺夫所说的追根溯源也就是指回到人的天性、人的本然状态。追根溯源不是否定任何形态的文化,只推崇人的天性,而是说保持人的天性在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尺度。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文化内部的偏差实际上是以人的天性为尺度而度量出来的。这种偏差的消除应当通过文化向人的复归、向人的天性的复归而实现’。历史上,每一次教育对文化的批判运动,也都是先回归人的天性,以天性为文化批判和建构的依据和起点,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文化的合理继承和创新。我国晋代思想家稽康、阮籍批判封建的腐朽思想和传统礼教,“越名教而任自然”;西方启蒙运动中,卢梭提出“把儿童看作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自然人”。这些思想家、教育家都是从人的天性出发来开展文化批判活动,并以捍卫人的天性为主旨。从20世纪初开始的一系列文化批判与反思运动,更是在文学、哲学、艺术、科学、教育等领域全方位地回归人的天性,捍卫人的天性。诸如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文化哲学家狄尔泰的精神文化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等无不是回到生命的本原状态,对人性做重新的思考,来对抗现代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虽然他们的某些观点在文化批判的过程中走向了极端,但他们的文化批判精神和方法原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即使如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要回到人的天性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当儿童在他正在成长着的环境范围内,在被他所理所当然地接受的世界与生活的范围内产生意识的时候,他就免不了已受到它们的影响。”在儿童产生意识的时候,文化已经构成了他的第二天性。因此,教育要回到人的天性,就必须要摆脱各种教育的前定性预设,打破教育活动的一些不必要的前定性限制条件,突破靠一系列中介(如使用说明、一种特有的标志)来认识事物的习惯,“引导儿童摆脱常见的少年老成去观察本源—广义地说是进行一种自由和最初的体验,从而唤醒儿童的童心”。教育要实现这种突破,最理想的手段是借助教学艺术让儿童获得对事物的直接观察,即便如此,对人的天性的回归也不是一跳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获得的过程。因此,使个人和整个文化保持活力这一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其意义和责任也就更大了。
    (二)加强教育哲学的价值引导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在某种条件下也容易走向异化,这时教育不再致力于人的全面生成,而是变成了一种材造“经济人”、“政治人”的手段,被当作人们谋取权贵、金钱、名望、地位的工具。教育实现文化批判,必须批封虚假的教育、异化的教育,为此我们必须发挥教育哲学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引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