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乐章集》中人性意…
浅谈服饰文化信息资源的…
浅谈译者翻译素养与文化…
浅谈研究者的立场问题—…
浅谈英语词典对英语习语…
浅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浅谈理想之花并不随众芳…
浅谈技工学校计算机基础…
浅谈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三…
浅谈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
最新热门    
 
浅谈意识形态对翻译中文化信息流失的影响

时间:2010-12-13 12:24:18  来源:不详
论文关健词:意识形态 翻译 信息流失
  论文摘要:翻译是一个以语言为载体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其结果会不可进免地导致翻译中源语文化在译语信息中流失。现从意识形态角度对翻译中本土观念丈化、语言文化和审灸丈化信息流失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证明翻译要达到两种语言转换的“对等”境界是绝对不可能的。
  “意识形态”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指“观念的学说”,最初被看作是世界观和哲学思想的主体,其概念囊括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文化领域,是连接自我与世界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的解释: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是人对世界或社会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并从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范畴中的具类社会和社会文化的出现而形成。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意识形态体系,有着其或隐或显的意识形态边界。每一个有思想的成员在一般情况下都会自觉地在这个边界之内活动,受到其文化环境所左右,形成其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
  一、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
    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翻开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案本”(意为按照原本的本意),到严复的“求信”,到傅雷的“神似”,到钱钟书的“化境”都离不开“忠实”或“等值”这个总原则川。
    有学者认为:翻译得好要有九分文化,一分语言川。从一个文化体系的自身而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管是语言符号还是符号排列的规则,都是散线,意识形态文化体系才是真正的绳子,把语言的两个体系融为一体。翻译涉及两种文化的交流,表面上看,“交流”是一种让人听起来很舒服的术语,因为它似乎隐含着平等、友好。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往往首先是不同意识形态的交流,由于各民族意识形态的差异,这样的交流背后真正隐含的却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对抗。表层“平等友好”的“交流”实际上往往是不同意识形态对抗之后妥协的结果,这种对抚不可避免地造成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造成“两败俱伤”。当观念从他文化进人本土文化时,其意义已经经过了再创造。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理论的不断发展,对翻译等值间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的。”奈达曾给翻译做出这样的定义:“翻译就是用接受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译卜一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风格而言。奈达的“最接近”而非“相同”的自然等值语表明,绝对等值的翻译,即没有信息流失的翻译是很少存在的。
  二、意识形态对翻译中文化信息流失的影响
    由于民族文化的异质性,意识形态的差异性,文化信息存在可译限度,两种信息流失是翻译实践中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翻译在两种语言信息的转换中会产生文化信息的“损耗”,这类信息“损耗”就像自然界中一种形式的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必然存在能量损耗一样,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意识形态像是“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译者的再创造。
    1.对翻译中本土观念文化信息流失的影响
    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都有着源源流长的历史,由于生活的地理位置、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意识形态的不同。相对而言,西方的传统注重“个人本位”而不太注重“家庭本位”、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