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服饰文化信息资源的…
浅谈研究者的立场问题—…
浅谈英语词典对英语习语…
浅谈意识形态对翻译中文…
浅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浅谈理想之花并不随众芳…
浅谈技工学校计算机基础…
浅谈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三…
浅谈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
浅谈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
最新热门    
 
浅谈译者翻译素养与文化信息处理能力对翻译的重要性

时间:2010-12-13 12:24:37  来源:不详
会事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中。”语言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还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往往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模式。人类对信息形式和内容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本民族的文化模式。原文读者与原文作者一般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原文读者能按作者所期望的那样,透过词汇的表面形式去理解原文的全部文化内涵,而译者根据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来传达信息、表达感情,他所面对的则是难以理解甚至是更容易误解的文化材料,因此“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文化人”(王佐良,1989)。
    译者不仅应该精通原语和译人语这两种语言,而且应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这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谙熟它们的差异,才能找到契合点,最大限度地缩小原作和译者之间的距离,准确地捕捉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
      1.3译者的“侵入”心态
    译者出了必须具备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和文化素养外,若要透彻理解、领悟原文,还必须多方面对原文进行“侵人”,这种侵人也就是译者对译作的积极心态,它是让原作者所创作的文本复活的首要条件。傅雷曾说:.…译事虽近舌人,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转引自罗新璋,1984)译者要在“信任”的基础上,“侵入”作品,积极地捕捉原文的意义。译者任何一点分心、疲乏愚笨、漫不经心,文本的符号就会远离而去,符号所表达的各种意义就会深藏不露。惟有全身心地投人,像傅雷所说的那样投人自己的心灵和热情,调动自己的所知和社会经验,才有可能从文本的字句人手,进而透过字句,在字里行间获得一个综合形式:主题,题材或者意义,才能像傅雷所要求的那样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译者敏感的心灵、热烈的同情、适当的鉴赏能力、相当的社会经验、充分的常识,是做好翻译的一个前提条件。
      1.4译者获取信息的能力
    无论翻译什么体裁的文章,接触的内容可能十分庞杂,无所不包,这就要求译者掌握广博的知识。但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任何人进行翻译,都存在着语言文化知识不足的问题,即使是在同一个领域,译者也不可能样样精通,译者得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去获取信息。传统的参考资源包括各种词典、百科全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由于资金因素,一般译者很难完全具备这些传统的参考资料,即使配备了,翻阅起来既费时费力又影响翻译的效率。网络的广泛使用,使译者有了更多地获取信息的渠道。
    随着网络和电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为翻译活动创建了一个超级信息平台。网络资源已成为译者不可或缺的帮手,不仅为译者节省资金,而且可以大大促进翻译效率。对现代的译者来说,怎样去利用资源,尤其是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资源是现代译者必备的素养。网络辅助翻译经过多年的发展,包含有语料库翻译、电子词典辅助翻译、网络辅助翻译、软件辅助翻译等多种形式,译者只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和网络知识就可以有效获取所需各方面的信息、无限的资料库,还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译者学会利用机器翻译软件,并充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