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析跨文化视野中的我国…
论析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
论析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论…
论析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
论析电视媒体与景德镇陶…
论析电视公益广告的文化…
论析编辑审美的接近性特…
从2O世纪美国的广告论析…
论析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
论析《白鹿原》中田小娥…
最新热门    
 
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时间:2010-12-28 11:25:02  来源:不详
nbsp;  题壁是当时作品传播的有效手段。风景胜地、邮亭释站、酒楼茶肆、寺院道观等地方流动人口众多,信息传播相当快。因此题诗于墙壁上,常能受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它不仅不受时间限制,而且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题壁的作品可以是自己亲自题写,也可以由他人转题,如同互联网上转帖一样。唐宪宗元和间,白居易、元镇诗歌盛行一时,题元、白诗歌于壁者到处可见,正如元镇《白氏长庆集序》所云:“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在当时,上至帝王诸侯,寒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能随口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可见题壁传播功能之强大。

    (二)唐宋政府对文化传播的管理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历来很看重书籍,常把书籍与治国安邦联系起来,因此对书籍的出版、流通和阅读严格把关。唐宋时代也是如此。唐代雕版刻印书籍虽已较普遍,但唐政府对印刷传播的管理系统而严格,曾多次下令不准私印日历,雕版印刷只限于广大市民阶层常用的通俗书,不印刷儒家经典。这是因为朝廷有惯例:凡经史书籍,相当于国宝,必须由政府勘定颁发并刻石传播,不许民间私抄私出。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文字讹错,另一方面可以显示经典地位之尊崇。此外参加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也希望采用官定本子,比较富有权威性。至五代和两宋可以印刷儒家经典,但只有国子监才能印刷,民间和个人也无权印刷。官刻成为宋代印刷传播的龙头。
    唐宋时期,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能进人传播渠道。统治者对一些妨碍国家安定的书籍采取了有力措施进行禁止。大唐留给今人的印象一直是开放大度、兼收并蓄的,与禁书之举似乎无关。然而唐代确实有过多次禁书活动,对于违禁之书,该禁就禁,该烧就烧,毫不手软。宋代统治者也颁布了许多禁书法令,多次采取了禁毁措施。宋代禁书令的颁发和实行,某种程度上都是与宋代民族斗争和国防保密需要相关联,当然其中也包括加强政府统治的成分。可以说,政府所禁只是危害国家的不良信息,并不影响文化教育的繁荣昌盛。
    我国历代都有禁书之举,适当地对图书市场进行整顿不但不是对文化传播的阻碍,而是对文化传播的保护。因为清除了那些有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因素或者质量低劣的书籍,有利于净化环境和人们的心灵,有利于促进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三、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通过对唐宋文化传播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传媒是千百年来一脉相承下来的,如印刷传播。有些传播方式流传到现代,由于引进了新的技术作为支撑,以新的姿态再次出现,焕发出新的魅力,如古代题壁之于现代网络“博客”,他们除了平台不同之外,其余方面都是很相似的:都是实现“零进人壁垒”的个人出版方式;都因具有简便、灵活、自由、个性化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尽管有些传播途径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但其中的内涵以及精神都与现代传播理念密切相关。如儒家石经的出版是政府高度重视主流文化传播的有力举措,石经是供知识分子免费共享的,这种传播思想仍值得现代传播借鉴。
    (一)加强政府管理是实现有效传播的有力保证
  &nbs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