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论析《白鹿原》中田小娥…
浅谈译者翻译素养与文化…
试析商务广告翻译中文化…
试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
浅谈意识形态对翻译中文…
试析论等效翻译中文化信…
论析教育:文化批判何以…
论析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
追逐那故乡的牵念——论…
论析长安文化的定义及其…
最新热门    
 
论析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对比

时间:2010-12-15 12:16:08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翻译目的;文化信息;异化;归化
  论文摘要: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对原著中文化信息的翻译,两种译本的译者由于翻译目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使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杨宪益译本主要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忠实于原文,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信息;而大卫·霍克斯主要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入语的特色和表现力。

    翻译工作是源语作者与目标语读者之间交际过程的一部分,译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用的策略方法、翻译技巧都受翻译目的影响。《红楼梦》是一部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百科全书,它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如何将这样一部经典之作介绍给外国读者,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所有译作中最完整的两部作品就是杨宪益(Yang Xianyi )夫妇的英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的英译本The Story ofthe Stone。本文从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在翻译文化内容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技巧也有所不同。
    一、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将翻译视为一项有目的(intentional )的交际活动川。该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费米尔( Hans J. Vermeer)和诺德(Christiane Nord)等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费米尔的理论中,翻译是基于源语文本的一种行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顾名思义,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或一个目的。而且,一种行为会导致一种结果,一种新的情景或事件,也可能是一个新的事物。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以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芬兰学者曼塔里( Justa Holz-Manttari)发展了费米尔的目的论,在他的理论模式中,翻译被解释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翻译行为的目的在于传递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的信息,“翻译行为是产生某种信息传递着的过程。他为协调行为与交际合作而服务于上级行为系统。曼塔里特别强调翻译过程的行为方面,重视行为参与者(行为发起者、译者、译文使用者)环境条件(时间、地点、媒介)的分析。诺德提出翻译行为有三个主要特点:目的性、跨文化性及交际性。根据目的论的基本观点:翻译过程不是由原文或原作者决定的,而是由译文的预期功能(即翻译目的)所决定的,要贴近读者。在这里预期功能(翻译目的)不仅是译文的基本要素,它也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而翻译目的即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通常是由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的,有时译者也参与决定。目的论的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目的论者认为功能性是翻译过程中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本文采用的是诺德的理论,如她所讲没有原文就没有翻译,功能性是最重要的准则,然而绝不是唯一的。但翻译目的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译文文字中,具体到译者对每一个词、每一句的处理。译者选择的不同翻译策略能反映出不同的翻译目的。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