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论析《白鹿原》中田小娥…
浅谈译者翻译素养与文化…
试析商务广告翻译中文化…
试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
浅谈意识形态对翻译中文…
试析论等效翻译中文化信…
论析教育:文化批判何以…
论析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
追逐那故乡的牵念——论…
论析长安文化的定义及其…
最新热门    
 
论析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对比

时间:2010-12-15 12:16:08  来源:不详
,不惜放弃“楚霸王”这一历史文化意象,舍弃了其所蕴涵的深厚文化,简单地使用了其比喻意义,体现了其取悦读者,传播原作故事情节为主的翻译目的。
    例7原文:黛玉:“你们瞧,孙行者来了!”(第四十九回)
    杨译:“Look,here comes the Monkey King  !”
    霍译:‘LOOk,monkey!’
    “孙行者”(“孙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用来描写调皮、勇敢的年轻人。上例中的“孙行者”指的是史湘云。在小说中,黛玉用这个形象和史湘云开玩笑,一是因为湘云穿着毛茸茸的衣服,二是因为她调皮、勇敢。杨译本忠实于原文的文化特色,保留了“孙行者”这一经典文化意象。霍译本则为其读者方便于理解而放弃了“孙行者”这一文化意象,用“猴子”这一普通形象来代替,只用了他的比喻意义,虽原文意象美有些受损,但对于译语读者来说,阅读过程中就不会有任何障碍,原作的故事性丝毫不受影响。
    五、结语
    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不是由原文或原作者决定的,而是由译文的预期功能(即翻译目的)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由译者想要其译文达到什么目的。正如杨宪益夫妇翻译《红楼梦》是为了向读者传达中国传统的文化,把中国文化原
汁原味地传达给译语读者,在其翻译过程中倾向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处理文化信息内容,尽可能地接近原文,保留原文传统文化特色;而霍克斯翻译的目的如他所说是为了传达审美的愉悦,与西方读者分享本书的魅力,考虑到西方读者的可接受性,在翻译过程中倾向于归化策略,强调译文的表现力,像是用英文写就的原著。所以译者翻译策略的不同归因于其翻译目的的差异。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